社会心理学中社会影响有哪些表现形式

社会心理学中社会影响有哪些表现形式,第1张

社会影响包括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还有从众、服从、顺从以及群体思维和群体极化。以下是具体概念。

社会助长:社会助长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同他人共同活动时,活动效率的提高;另一种是当他人在场旁观时活动效率的提高

社会惰化:社会惰化是指许多人在一起工作,会降低个人活动积极性的现象。

从众:在群体情境下,当个人与多数人的意见和行为不一致的时候,会感到压力。从众的实验可以了解一下:7大心理学著名实验之从众效应

顺从:顺从是指在他人的直接请求下按照他人要求做的倾向,即接受他人请求,使他人请求得到满足的行为。

服从:服从是个人按照社会或群体的要求,或他人的意志而做出行为。

群体思维:指高内聚力的群体认为他们的决策一定没有错误,为了维持群体表面上的一致,所有成员都必须坚定不移地支持群体的决定,与此不一致的信息则被忽视,即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

群体极化:指在群体决策中往往表现出一种极端化倾向,即或转向冒险一极,或转向保守一极。

滥竽充数属于社会惰化现象。

社会惰化是指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事情时,或个人活动时有他人在场,往往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不如单干时出力多,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也称之为社会惰化作用,另也叫社会干扰、社会致弱、社会逍遥、社会懈怠。

扩展资料:

滥竽充数的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喜欢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从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

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着丰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时间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最好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法国一位工程师林格曼(Ringelman,1913)做了一个实验。他要求被试们分别在单独的与不同规模的群体等情境下来拉绳子,同时用电瓶秤来测量他们的拉力。结果发现随着被试人数增加,每个被试平均使出的拉力减少了。个人拉时平均出力63 公斤;3个人的群体拉时,每人平均出力是535 公斤;8人群体时是31 公斤。佩欣的实验也表明,如果要求大学生掌握一些无意义的音节,与没有他人在场相比,有他人在场时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出现上述情况的可能原因有两个,一是被试未能使他们的努力协调至最佳状态;二是出现了社会惰化作用。有关的元分析为社会惰化现象提供了确凿的证据。研究者(J M Jackson&K.D.Williams,1988)总结了49个相关的实验研究,被试超过4000人,结果表明,共同完成任务时的群体人数越多,个人的努力程度越低,当群体规模达到 16人时,个人的努力仅为单独工作时的80%。

以上就是关于社会心理学中社会影响有哪些表现形式全部的内容,包括:社会心理学中社会影响有哪些表现形式、滥竽充数属于什么现象、社会惰化的林格曼实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4120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