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冬眠方式是什么

蛇冬眠方式是什么,第1张

     

       冬眠前的10月、11月,各种蛇都四处觅食,吃得膘肥体壮,在体内积蓄了充足的营养以后,才选择干燥、温暖的洞穴居住,进入冬眠。在初蛰时,如果天气回升转暖,仍会有部分蛇出洞,在洞口附近活动。在整个冬眠期间,各种蛇都不吃不动,蛇体缩成一团,体温下降,新陈代谢降至最低水平,依靠冬眠前摄取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的最低需要,以度过漫长的冬季。冬眠期间的蛇        

       

       因不活动,不出洞,一般不会发生咬人的情况。但如果有地震发生及周围环境温度突然升高时,蛇可以惊醒而提前出洞,甚至伤人。

多数蛇类把冬眠地点选择在背风向阳、干燥的山坡或土丘上,蛇大多不会自己打洞,多利用岩石的缝穴、乱石窖、古墓及啮齿类动物的}同穴进行冬眠。为了成功地进行冬眠,穴居蛇类和一些具有钻洞习性的蛇类能把洞扩展得更深。冬眠场所需要的深度取决于气候和土壤的热导率、洞口的方向、洞的大小、主要风向以及周围植被的性质和数量等。五步蛇越冬,大多栖息于向阳山坡的树根旁的洞穴里,一般占用鼠洞,也利用人们掘冬笋、狩猎等原因挖出的洞穴。五步蛇冬眠场所多是一个与山坡垂直的洞,洞口直径约为7~12厘米,垂直        

       

       深度约70~80厘米,这个洞的底部又有通道向里与地面几乎平行地延伸,长约1.5~2米,往往中间还有一些支洞;把直洞与其他}同的长度加在一起,其总长度可达4~5米。银环蛇的越冬窝,有向阳山坡的,有钻在旧坟墓棺材砖木下的,有在废弃物砖窑、灰窑等旧基下的,也有利用鼠洞的,其洞可以分叉或多层的;这些洞上往往有较厚的覆盖物。

蛇冬眠处的深度,依据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而有所不同,在北方一般要钻到冻层以下方能安全越冬。在1月份时气温低到一20~一30℃的新疆伊犁草原上,在2米左右深处蛇就可度过严冬。

蛇类在冬眠期出现了一系列相应的生理变化,但是有时由于冬眠前食量不够、营养物质积累不足或蛇体自身不够健康、冬眠场所不理想等原因,往往造成蛇在冬眠时或冬眠后死亡。在自然条件下,蛇冬眠死亡率达1/3~l/2。

蛇冬眠的时间:

蛇一般在人蛰前后进入冬眠,惊蛰前后冬眠结束。但不同种类的蛇、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年龄和性别的蛇冬眠的时间也不同,如在浙江烙铁头蛇冬眠期是11月下旬至翌年4月,而五步蛇的冬眠期则是12月初到翌年3月初;又如银环蛇在广西南宁于4月初开始出洞,而在浙江杭州要到5月初才开始活动。一般情况下,蛇冬眠有一定的规律,雌蛇最早,雄蛇居中,幼蛇最晚。在人工养蛇时应注意观察各类蛇在当地的冬眠时间,提早做好蛇冬眠的准备工作。

在整个脊椎动物的分类上,蛇是比较低等的陆生动物,其组织结构和机能都是原始的,血液和皮肤无保温功能。当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其体温也随之降低,由于体温的降低,体内的酶的活性降低,生化反应速度明显变慢,蛇对外界反应的敏感性降低,当反应速度降低到一定程度,蛇便不能正常活动而进入麻痹状态;当温度继续降低,蛇便会被冻死。为了适应自然环境蛇在自然环境温度降低时,便寻找干燥向阳的山洞、树洞或岩石缝隙进行冬眠,所以冬眠是蛇度过严寒的方法。

影响冬眠的最人因素是温度。由于大多数蛇是在天然洞穴中冬眠,为了成功地冬眠,穴居蛇和一些具有钻洞习性的蛇能把洞扩展得更深+但大多数蛇却只能利用天然的裂缝或其他动物造好的洞穴过冬。所以影响冬眠洞穴温度条件的因素就是影响蛇冬眠的主要因素,主要有洞的深度、气候条件、土壤导热率、洞口的方向及大小、主要的风势以及植被的性质和数量等。自然界发现的蛇洞多在向阳坡面,主要原因是由于蛇冬眠前常在较温暖的向阳坡晒太阳而就近找洞过冬的结果。

蛇在气温降到约13℃以下时就必须找地下各种洞穴去冬眠。不同种类的蛇因为皮下脂肪厚度不同,冬眠的温度略有不同。

我国冬季是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地区,因此蛇类冬眠的时间最长(南方3个月,北方4~6个月,长白山蝮蛇可达7个月),入地深度最深,冬眠的南界也最南,我国仅华南地区几乎所有蛇类都不冬眠。

蛇时常聚群冬眠(有利保持穴内温度和空气湿度),而且可以各种蛇共眠。

扩展资料:

蛇的生活习性:

1、空气湿度:

对蛇类也有很大影响,一般以50~70%为宜。过高易患霉斑病、肺炎等,南方死亡率较高;过低(例如北方春旱期)则因水分蒸发过快不利于蜕皮(尤其是孕蛇),影响它继续生长,甚至造成死亡。“蛇过道,大雨到”,也是因为雨前气压低、湿度大,蛇感到不适到处乱跑的结果。

2、蜕皮:

“和其他动物不同,蛇类的身体会一直成长,直至死亡之日。它们的表皮,却不能长大。因此它们需要把旧皮蜕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曾晓茂说。成年蛇类一般每年蜕皮3次左右,而幼年的蛇类生长速度快,蜕皮次数更多。

3、喜暖怕寒:

蛇是一种体温随气温而变的变温动物,因为蛇本身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来产生和维持恒定的体温。蛇类活动的最适温度是20~30℃,在这适宜范围内蛇的生长速度也随气温上升而直线上升。

4、繁殖:

蛇一般在春季初夏交配,夏季产卵孵化,否则幼蛇没有足够时间积累足够的脂肪度过冬眠。9月以后出生的幼蛇,死亡率高达5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蛇

人民网-市民:厦门都冬天了怎么还有蛇,都不冬眠的吗?

蛇是一种变温动物。它的体温常是随着四季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的,体内的代谢率和活动也与体温变化息息相关。体温高时,代谢率高,活动频繁;体温低时,代谢率低,活动减弱。一般地说,从春末到初冬,是蛇类活动的黄金季节,特别是在骄阳似火的夏季和天高气爽的金秋,蛇类活动最为活跃,经常到处流窜,昼夜寻找食物,俗话说"七横八吊九缠树",就形象地说明了7、8、9这三个月是蛇类活动的高峰期。但是蛇类喜热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尤其是在炎夏的酷暑,它们喜欢在树荫、草丛、溪旁等阴凉场所生活栖息。从秋季到冬季,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蛇体内的代谢随之降低,当它的生理活动减慢到一定水平后,就逐渐进入到"冬眠"期。一般的毒蛇从11月下旬就已经开始不吃不喝,不蜕皮,相继入洞冬眠了,这时它们往往是几十条甚至成百条群集在位于高燥处的洞穴里或树洞里蛰伏过冬。待到翌年春暖花开,冰消雪融时,才从蛰伏状态中苏醒过来,并重新开始一年新的生活。从人洞到冬眠期大约需要三个月时间,主要依赖以脂肪形式贮藏在体内的营养物质进行缓慢的补充来维持其最低限度的生活营养料。

蛇的栖息环境因生活习性不同而有差异。蛇是一种变温动物。体温高时,代谢率高,活动频繁;体温低时,代谢率低,活动减弱。炎夏的酷暑,它们喜欢在树荫、草丛、溪旁等阴凉场所生活栖息。从秋季到冬季,逐渐进入到"冬眠"期。一般的毒蛇从11月下旬就已经开始不吃不喝,不蜕皮,相继入洞冬眠了,这时它们往往是几十条甚至成百条群集在位于高燥处的洞穴里或树洞里蛰伏过冬。待到翌年春暖花开,才从蛰伏状态中苏醒过来。从人洞到冬眠期大约需要三个月时间,主要依赖以脂肪形式贮藏在体内的营养物质进行缓慢的补充来维持其最低限度的生活营养料。

毒蛇依其昼夜活动情况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喜欢在白天活动的,称为昼行性蛇类。第二类是怕强光,喜欢在白天隐伏,夜间活动的,称为夜行性蛇类。第三类为喜欢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活动的(多在晚上及阴雨白天活动,耐寒性强),称晨昏性蛇类。蛇类活动受温度的影响要比受光线的影响要大得多。如昼行性的眼镜蛇,在十分炎热的夏天,经常在夜间出现;晨昏性的蝮蛇在低温天气,常在中午前后阳光充足时出没,而夜间活动得很少。一般地说,蛇类活动较适宜的温度是20-30℃之间,其活动的最适宜温度为10-35℃。更有趣的是,生活在热带的蛇不单在冬季"冬眠",而且在炎热干旱的夏季亦需进行"休眠",动物学上称之为"夏眠"。当热带炎热干旱的季节到来时,由于长时间不下雨,池塘、湖泊可能全部干涸,蛇和壁虎、鳄鱼、肺鱼以及草原中的龟类等动物一样,赖于生存的条件已变得不利。为了适应外界环境使之能继续生存下去,它们便转入"地下",不食不动,进入"夏眠"状态,以求能度过炎热干旱的夏季。

这些动物冬眠时间地点如下:

蛇也是需要冬眠的动物,而且所有种类的蛇都会冬眠,当环境温度低于15℃时,蛇就会进入冬眠状态。以这个温度来看,蛇一般在秋天就开始了冬眠。

黑熊是我们最常在电视中看到的冬眠动物,它们是典型的林栖动物,杂食性,春天以山毛榉等的新芽为食,夏天主要以蚂蚁、蜜蜂等昆虫为食,秋天主要橡树、栗子等果实为食。秋天会大量进食,以准备冬眠。冬季在大树的树洞、岩洞或地洞等冬眠。

青蛙是两栖动物,也是冷血动物,它们的体温会受到气温的影响,随着气温的变冷,它们的体温也会逐渐下降。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青蛙就钻进泥土里,不吃不动,处于睡眠状态,以此来躲避严寒。黑熊是我们最常在电视中看到的冬眠动物,它们是典型的林栖动物,杂食性,春天以山毛榉等的新芽为食,夏天主要以蚂蚁、蜜蜂等昆虫为食,秋天主要橡树、栗子等果实为食。秋天会大量进食,以准备冬眠。冬季在大树的树洞、岩洞或地洞等冬眠。

蛇冬眠的时间是在冬季,一般是3个月左右,冬眠的原因是:

因为冬天的时候天气非常寒冷,许多动物又很难找到东西吃,所以需要靠冬眠来度过严寒。蛇是其中一种要冬眠的动物。

蛇的体温随着外界的温度冷热发生变化,当外界气温降到10摄氏度以下时,蛇的活动就减慢了,降到7摄氏度时,蛇就停止了活动,蛇会钻到地底的冰冻层下面土壤的洞穴中,开始冬眠。

蛇在夏秋的时候,能够吃到大量的食物,所以在身体里贮存了足够的营养物质。蛇就靠这些营养度过漫长的冬天。到了春天,它们再苏醒过来,四处活动。

扩展资料:

冬眠是蛇毒性最强的时候,虽然在冬眠它也是会咬人的,蛇是一种会冬眠的动物,大家都知道。而冬眠这两个字往往会降低人们的警觉性,认为蛇冬眠了,那起码不会咬人,因此在冷天的时候,有人会去到天热不敢去的地方玩。

其实冬眠的蛇也是会咬人的,并且冬眠是蛇毒性最剧烈的时候。蛇虽然在冬眠,看似是一动不动,其实冬眠的蛇并不是完全就是睡着了。只是为了减少能量的消耗而减少活动,或许这时候并不是睡着了。

并且,蛇在冬眠的时候它们的毒素分泌系统也是在运作,而蛇的毒液长期没能排泄出去,冬眠的时候它们的毒性会比平常的毒性还要高。

蛇是一种变温动物,会随着四季的温度变化而变换自己的生活习性。体温高的时候蛇的新陈代谢也变得高,因此需要更多的外出活动捕食猎物来调节自己的消耗。

而天冷的时候,蛇的体温随之便冷因此也会减少外出活动,而冬眠的时候,蛇依然能够对外部有一定的感应的,比如说感应到它附近的温度,这时候哪怕它没有睁开眼睛,也会凭借着本能去咬一口。因此冬天遇上“睡觉”的蛇也不能大意。

以上就是关于蛇冬眠方式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蛇冬眠方式是什么、蛇住土的几米以下冬眠、蛇在什么温度下开始冬眠各种蛇的冬眠温度一样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2495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