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辽是什么朝代

大辽是什么朝代,第1张

大辽是辽朝。大辽是辽朝。辽朝(907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八年。907年,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

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后吸收农耕技术,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分开管理,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并且创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有效地促进辽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发展。

辽朝自建国以来,直到被金朝灭亡,存有200多年的历史。辽朝虽然未能入选中国的正统王朝,其广袤的统辖范围,实在是不容小觑。为了统治幅员万里、地域辽阔的强大国家,辽国统治者推出了辽朝独有的“五京制度”。

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后,制定了一套有效的统治政策,例如在辽国的统辖范围内设立了五京。由于国都众多,后人便不知大辽国国都究竟在哪里,那么“五京”到底又是指哪五个国都呢?

据《辽史》记载,公元918年辽太祖定将“负山抱海,天险足以为固。”的上京城定为皇都,辽上京为五京之首,它地处狼河与南沙河二水之间,这里享有优异的放牧、耕种农业基础,又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所以它理所当然成为辽国建立之初的都城。

辽上京的布局也十分有意思,北城为契丹贵族、汉族官僚所居住的皇城,南城为汉族和其他少数所居住的地方。现如今内蒙古的巴林左旗东南郊,为曾经繁华的上京旧址。这种分居而住的方式,将中原文化与契丹本民族文化相结合。

辽中京的旧址同样坐落在内蒙古赤峰市,这座京都城可是辽朝国都最大的一座陪都。辽中京的建立,有利于促进辽朝政治、经济方面的发展,当时辽国与宋国签定了“澶渊之盟”后,辽圣宗就在此地模仿汉地都城建立了规模巨大的中京城。

此地依山临水,宜牧宜农,加之又地处北方与中原的过渡地带,对于辽国而言具有重要的军事、经济、政治地位,在这里设立陪都是必然的。

辽南京也是辽国陪都之一,这座“南京城”实则是古称燕京的北京城。公元938年,由于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献给了辽国,此地归属辽国以后,辽太宗将这里改名为“南京”并定为陪都。辽南京所统辖范围大体在今北京、天津、河北一带,这本就是一处繁华的京都,所以辽南京一直是五京之中最为繁华的一座都城。

据《契丹国志》记载:“户口三十万。大内壮丽,城北有市,陆海百货,聚于其中。”从这段叙述种可得知,辽南京的经济地位极其显赫。

五京中的辽东京,其旧址就在现在辽宁省的辽阳市。公元928年,辽太祖下旨,将辽丹东的百姓迁至东平郡,随后将这里升为辽国陪都辽东京。纵观古代历史,辽阳自古以来都为东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加之辽国以北方政权为重,便设立了辽东京。

最后一处陪都为辽西京,此地古称为云州治所,既山西大同。设立辽西京,其实是辽国统治者为了遏制南面的北宋与西面的西夏,此地夹在两国之间,是一处非常重要的战略重地,在山西建立陪都可以很好的在政局上稳定西夏、北宋。辽国的五处国都,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曾经繁华都城早已经不复存在,这些国都的旧址,仍然能够体现辽朝独具一格的陪都制度特色。

中国历史上 大辽的创始耶律阿保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872-926)姓耶律,名亿,字阿保机,辽开国君主,勇善射骑,明达世务。并契丹余七部。任用汉人韩延徽等,制定法律,改革习俗,创造契丹文化,发展农业、商业。后梁贞明二年(916),群臣及诸属国上尊号曰大圣大明天皇帝。建元神册。在位二十年,即帝位十一年,庙号太祖

人物简介

耶律阿保机(872年—926年)辽国开国皇帝,史称辽太祖。耶律撒剌的的长子,母萧岩只斤。

耶律阿保机

汉名亿,小名为啜里只,为契丹迭剌部首长。契丹族。耶律氏。初为挞马沙里(“挞马,人从也。沙里,郎君也。管率众人之官”。见《辽史》卷 160《国语解》),带兵降服小黄室韦,又征伐越兀及乌古、六奚诸族,契丹人呼为阿主沙里(阿主意为父祖)。后又任本部夷离堇(部落长之号),专事征伐之职,升为大迭烈府夷离堇(大迭烈府即迭刺部之府)。曾率兵到蓟北。奚迭刺部兴起后,任于越,位居北南大王上(于越,贵官,无所职),总知军国大政。梁开平元年(907)为契丹大首领,以皇族承遥辇氏九帐为第十帐,设官统领部众。梁贞明二年(916)建立契丹国,自称帝。率部众建都城皇城,即后来的上京,京中建孔子庙、佛寺、道观等。他立国后,渐以宗室为南府宰相,制定法律,颁定官爵位次。设立迭刺部南北二院夷离堇,成为后来的定制。又命人制契丹大字,弘扬民族文化。至今,俄语发音称中国仍为“契丹”,可见其影响之大。他在位之初,以部众设立宫卫骑军及州县部族军,成为契丹主要军队组成形式。他有雄才大略,不断征伐契丹及突厥诸部以图发展,又积极参与中原政治斗争,侵夺幽、蓟等要地,扶植东丹国为属从。“太祖受可汗之禅,遂建国,东征西讨,如折枯拉朽。”(《辽史》卷 2《太祖纪》)。他创设的诸种制度与开创的规模,都为后来契丹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辽天显元年(926),征服渤海,带军还皇都途中病逝于扶余(今吉林四平西),终年55岁。谥升天皇帝(一作大圣皇帝),庙号太祖,翌年(927),葬祖陵(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圣宗统和二十六年(1008),进谥大圣大明天皇帝。兴宗重熙二十一年(1052),加谥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家庭背景

耶律阿保机出生于迭剌部霞濑益石烈(契丹语,乡)耶律弥里(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东)。契丹名阿保机,字啜里只。出身迭剌部的显贵家族。这个家族拥有世选本部夷离堇的特权。而且从七世祖开始就掌握了联盟的军权,地位仅次于联盟首领。高祖耶律耨里思、曾祖耶律萨剌德、祖耶律匀德实、父耶律撒剌的世为遥辇氏部落联盟的夷里堇(官名军事首领),执掌军事。

废制称帝

在他出生时,契丹的贵族阶层正在为争夺联盟首领之位而打得不可开交。阿保机的祖父匀德实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被杀,父亲和叔叔伯伯们也逃离出去,躲了起来。祖母对于这时出生的阿保机非常喜爱,但又担心他被仇人加害。因此常将他藏在别处的帐内,不让他见外人。

阿保机自幼聪敏,才智过人。长大成人后,身体魁梧健壮,胸怀大志,而且武功高强,《辽史》上说他“身长九尺,丰上锐下,目光射人,关弓三百斤”,值伯父释鲁掌权,深得信任,耶律亿任遥辇氏痕德堇可汗的挞马狨沙里(扈卫官),组建侍卫亲军。凭藉这支精锐武装,阿保机迅速崛起。率领挞马部(扈卫队)战胜了近邻诸小部,阿保机的伯父被杀后,阿保机继承了伯父的于越(地位仅次于可汗,史称“总知军国事”,高于夷离堇,掌握联盟的军事和行政事务,相当于中原王朝的宰相)的职位,并击溃以蒲古只为首耶律释鲁的部落豪强。相继降小黄室韦,破越兀、兀古、六奚诸部,被国人誉为“阿主沙里”(沙里,契丹语“郎君”),唐昭宗天复元年(901),任本部夷离堇(军事首领),专事征伐,大破室韦、于厥及奚。进大迭烈府夷离堇。次年,领兵四十万南下,讨河东、代北(今山西北部),克九郡。三年(903),北攻女直,南取河东怀远军,略地蓟北(今河北北部)。升于越,总知军国事,成为部落联盟的实际操纵者。905年,唐朝垂亡,他应晋王李克用之邀到云州(今山西大同)相会,结为兄弟,约定共讨梁王朱温和卢龙军节度使刘仁恭,但终因无利可图而没有践约。

唐天佑三年(906)十二月,痕德堇可汗卒,遗命推选阿保机为汗。按照传统制度,可汗之位要三年改选一次。阿保机的目标是像中原的皇帝一样建立终身制和世袭制,所以在他任可汗满三年时不肯交出大权,凭借他的实力和威望继续坐在可汗的宝座上,向皇帝的目标努力。次年(907),阿保机废传统选汗制,在心腹支持下,燔柴告天,即皇帝位,上尊号天皇帝。

诸弟之乱

这就引起了本家族其他贵族的不满,因为按照习惯,可汗实行的是家族世选制,即可汗之位转入耶律氏后,可汗就都要由这个家族成年人担任,所以阿保机不让位,其他人便没有机会当选。为了争取这个被选举权,阿保机本家族的兄弟们便首先起来反对他,由此发生了历史上的“诸弟之乱”。兄弟们的叛乱一共有三次。第一次在公元911年,这年的五月,剌葛、迭剌、寅底石、安端策划谋反,安端的妻子得知后就报告了阿保机,阿保机不忍心杀掉这些兄弟,就和他们登山杀牲对天盟誓,然后赦免了他们。兄弟们并没有领情,第二年,又在于越辖底的带领下,再次反叛。除了原来的几个人外,新任命的惕隐滑哥也参加了。这年的七月,阿保机征伐术不姑部,让剌葛领兵攻打平州(今河北卢龙)。到十月时,剌葛攻陷了平州,领兵阻挡阿保机的归路,想强迫他参加可汗的改选大会。阿保机没有硬拼,而是领兵南下,按照传统习惯赶在他们的前面举行了烧柴告天的仪式,即“燔柴礼”,再次任可汗。这样就证明他已经合法地连选连任,使众兄弟没有了反叛的根据。阿保机兵不血刃地平息了一场叛乱,体现了他超群的智谋。在第二天,诸兄弟便纷纷派人来向阿保机请罪,阿保机也就不再追究,只下令让他们悔过自新。但是,可汗宝座的诱惑究竟比兄弟之情要大很多,兄弟们在不到半年之后,于公元913年的三月,又一次反叛。这次发生了较大的武装冲突。他们先商议好拥立剌葛为新可汗,然后派迭剌和安端假装去朝见阿保机,想伺机劫持阿保机去参加他们已经准备好的可汗改选大会。除了本部落外,乙室部落的贵族也参加进来。阿保机发觉了他们的阴谋,解决了迭剌和安端,并收编了他们的一千名骑兵,然后亲自率领部队追剿剌葛。剌葛派的另一支部队在寅底石的率领下直扑阿保机的行宫,焚毁了辎重、庐帐,还夺走了可汗权力的象征旗鼓和祖先的神帐。阿保机的妻子看守大帐,领兵拼死抵抗,等到援军来后又派人追赶,但仅追回旗鼓。四月,阿保机领兵北上追击剌葛,他先派人分别在前面埋伏堵截,前后夹攻。这一次,侍卫亲军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将剌葛打败,剌葛将夺去的神帐丢在了路上。阿保机没有立即追击,而是先休整部队,因为他知道剌葛的部下不久便会思念家乡,等到士气低落无心恋战时再出兵,就会不战而胜。到五月,阿保机领兵进击,终于擒获剌葛。经过三次平叛,阿保机基本消灭了本家族的反对势力,但对部落的经济却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民间原有马上万匹,现在百姓出门都要步行了。[1]

统一部落

本部落的反对势力消除后,契丹其他七个部落的反对势力仍旧存在,他们以恢复旧的可汗选举制度为旗号,强迫阿保机退让可汗之位。阿保机只好先交出旗鼓,答应退位,然后以退为进,设下了计谋。他对众人说:“我在可汗之位九年,下属有很多汉人,我想自己领一部治理汉城,可以吗?”众人都同意了。到了那里,阿保机率领汉人耕种,当地有盐铁,经济也很发达,阿保机采纳了妻子述律后的计策,派人转告诸部落的首领:“我有盐池,经常供给各部落,但大家只知道吃盐方便,却不知盐池也有主人,你们应该来犒劳我和部下。”众人觉得有理,便带着牛和酒来了,没想到中了阿保机的诡计。阿保机布下伏兵,等大家喝得烂醉时,将各部落的首领全部杀死。

内外的反对势力除掉之后,阿保机就在公元916年称帝,正式建国,国号契丹,建元神册。契丹的国号有过几次变动:947年改成辽,983年又改为大契丹,1066年改成大辽,此后不再改号,直到1125年被金所灭。有的书中为避免混乱,就通称为辽。耶律阿保机称天皇帝,妻子述律氏称地皇后,立长子耶律倍为太子。

南征北战

称帝之后,阿保机继续扩张领土,这时漠北的游牧部落和契丹比起来势力都很小。东边的渤海和高丽也已经衰落。南边的李克用和刚建立后梁的朱温长年对立交战。这种形势对阿保机开疆拓土非常有利,阿保机想建立一个南到黄河,北至漠北的北方大国。为此,他首先南下,但两次

辽太祖骑射图

都以失败而告终。

阿保机极想征服黄河以北地区,而这时北方的军阀们也想利用强大的契丹为自己捞取好处,这为阿保机进兵中原创造了良机。新州(今河北涿鹿)将领卢文进不满李存勖征兵本部,用于进攻后梁,举兵投降契丹。阿保机于是就领兵对中原发动了第一次战争,和卢文进一起攻打新州和幽州,最后击败周德威,并将幽州城围攻了将近二百天。后来,晋军李嗣源的援兵到达,阿保机被迫撤兵,并让卢文进常守平州,守住契丹南下的一个重要通道。不久,镇州防御使张文礼杀死节度使王镕,向阿保机求救,一同对付李存勖。阿保机第二次南下中原,攻陷涿州后进兵围困定州,和李存勖在沙河及望都(今河北望都)一带交战,这一次阿保机损失惨重,当时正赶上少见的大雪,下了十来天,地上的雪厚达数尺,契丹兵马粮草奇缺,伤亡很大,阿保机只好撤兵。契丹兵出征都是自己准备粮食和草料,战时让随军的后勤人员四处掠夺供应,所以,一旦中原兵围困他们或者打持久战,契丹兵就很难坚持了。 两次南下都损兵折将,无功而回,阿保机便及时调整了战略方向,改向西北和东北。天赞三年(924),再次征吐谷浑、党项、阻卜诸部。打算先征服北方的游牧部落,攻下东北的渤海国,消除两侧的威胁之后再向南用兵,夺取河东及河北地区。阿保机召开军事大会,部署新的作战计划。然后亲自征讨党项、阻卜等部落,向北到达了乌孤山(今肯特山),还曾抓获回鹘都督毕离堇,回鹘乌主可汗只得派使臣纳贡谢罪,阿保机的势力最西到达了今阿尔泰山一带,国土面积大大扩展了。

天显元年(926),为向东发展势力,阿保机又东征渤海国。渤海是东北地区的一个区域性的民族政权,政治和文化都在北方各民族之上,素有“海东盛国”之称,但当时的国力已经下降。阿保机集中全部兵力攻下了渤海国的西部重镇扶余城(今吉林农安),然后又围攻首都忽汗城(今黑龙江牡丹江东京城),国王率领几百名大臣开城投降,不久统一渤海全境,阿保机将渤海改为东丹国,意即东契丹国。让皇太子耶律倍任东丹王,管理东丹事务,这样,阿保机就将势力扩大到了渤海沿岸。同时,阿保机又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置官府,实施实际管理,从而结束了唐末以来东北地区崐的分裂局面,重新实现了统一,这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促进各族人民的交流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回师途中,阿保机却病死于扶余城,终年55岁,谥号升天皇帝,庙号辽太祖。

缔造契丹

建国后,阿保机着手制定新制度。参照汉族的政治模式,对遥辇氏二十部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国家机构。天赞元年(922),将“人众势强,故多为乱”的迭刺部析为五院部和六院部,各置夷离堇,隶北府,使迭刺部夷离堇由最高军事首领削为北宰相府下的一级官员。彻底废除部落世选制,确立皇位世袭。创“斡鲁朵”(宫卫)制,建成特殊的皇权侍卫,“入则居守,出则扈从。”成为对内镇压异已,对外扩张的一支核心力量。健全法制,制订契丹第一部法典《决狱法》。组织人力创制契丹文字。本着“因俗而治,得其宜”的原则,制定民族政策。降奚后,置六部奚,命勃鲁恩主之,仍号奚王。降渤海,改东丹国,仍用渤海老相为右大相。中央官制分南北,“(北面)以国制治契丹,(南面)以汉制待汉人。”废除部落世选制,立长子倍为皇太子,确立皇位世袭制;健全法制,制订契丹第一部法典《决狱法》;组织人力创制契丹文字;本着“因俗而治,得其宜”的原则,制定民族政策;中央官制分南北,“大力吸收汉文化,仿唐代长安,修建皇都,即后来的辽上京;兴建孔庙、佛寺、道观等。

耶律阿保机通汉语,任用韩知古、韩延徽、康默记等有才学的汉人为谋士,并采纳韩延徽的建策,置州县,立城郭,定赋税,模仿汉地的制度来管理在战争中俘掠的大量汉人。从此,契丹社会在奴隶制成分仍占重要比重的情况下,封建制成分得以迅速发展。他建立了一支精锐而忠诚的亲军“腹心部”,讨平黑车子室韦、奚等部,尽有其地,确立了森严的仪卫制度。皇权的发展与守旧的契丹奴隶主贵族矛盾日形尖锐,其弟耶律剌葛、迭剌、寅底石、安端和于越耶律辖底发动叛乱,均被镇压。916年,耶律亿大会群臣、属部,称大圣大明天皇帝。随后,亲征突厥、吐谷浑、党项等部,转掠代北,掳获许多人畜。神册二年(917),晋王李存勗所署新州裨将卢文进降辽。三年,任康默记为版筑使,在潢河以北营建皇都(后称上京,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境)。六年,诏定法律,正班爵,新州防御使王郁率部来降。辽太祖又两次亲统大军南下,肆行俘掠,均被李存勗率劲兵击退。大批降人、俘虏的迁入使辽的实力渐趋雄厚,在长城以北草原上出现了农田、村落、城廓、矿冶、作坊以及寺院与孔庙。又进一步加强政权建设,在参酌旧俗的基础上,援引汉人文法,强化了皇权统治。根据契丹与汉人经济生活的不同,对部落和州县各因俗施治。由于汉人逐渐增多,朝中专设汉儿司主其事。

编辑本段

职业生涯

唐末天复元年(公元901年),耶律阿保机在痕德堇可汗治下,任迭剌部夷离堇,专员征讨,连破了室韦,厥及奚帅辖剌哥,俘获甚众。

唐末天复二年(公元902年),耶律阿保机以兵40万伐河东代北,攻下九郡,获牲口95000,驼、马、牛、羊不可胜数。在潢河南岸建龙化州城,将所俘汉人迁居于此 。

编辑本段

个人成就

建国后,阿保机参照汉族的政治模式,改革契丹旧有的统治制度,建立起新的国家机构。废除部落世选制,立长子倍为皇太子,确立皇位世袭制;健全法制,制订契丹第一部法典《决狱法》;组织人力创制契丹文字;本着“因俗而治,得其宜”的原则,制定民族政策;中央官制分南北,“(北面)以国制治契丹,(南面)以汉制待汉人”;大力吸收汉文化,仿唐代长安,修建皇都,即后来的辽上京;兴建孔庙、佛寺、道观等。 在内部政权和经济、文化建设的同时,耶律阿保机还大肆对外扩张,从神册元年(916)开始,曾先后亲征突厥、吐谷浑、党项、沙陀诸部,大获全胜,使契丹国声威大振。天赞三年(924),再次征吐谷浑、党项、阻卜诸部。天显元年(926),东灭渤海,七月,班师途中病逝于扶余府(今吉林四平西)。

以上就是关于大辽是什么朝代全部的内容,包括:大辽是什么朝代、为什么大辽有五个国都,分别都在现在什么地方、中国历史上 大辽的创始人是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2290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