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以后结局如何,阵前绝命诗一语成谶

周处除三害以后结局如何,阵前绝命诗一语成谶,第1张

周处除三害以后结局如何,阵前绝命诗一语成谶介绍如下:

周处最后以悲剧英雄的形象结束生命。

据《晋书》记载,周处奋勇而战,杀敌无数。但是援军不来,友军不救,最终力战而死:

言毕而战,自旦及暮,斩首万计。弦绝矢尽,播、系不救。左右劝退,处按剑曰:「此是吾效节授命之日,何退之为!且古者良将受命,凿凶门以出,盖有进无退也。今诸军负信,势必不振。我为大臣,以身徇国,不亦可乎!」遂力战而没。

周处在得知自己将要随军出战时,已经知道前途凶险。而且伏波将军孙秀还劝他想办法推辞不去,结果被周处拒绝了:

(孙秀)知其将死,谓之曰:「卿有老母,可以此辞也。」处曰:「忠孝之道,安得两全!既辞亲事君,父母复安得而子乎?今日是我死所也。」

在周处出发以后,朝廷安排了梁王司马肜为其统帅,朝廷上下无不知周处将要遭到陷害,有人为周处之事进奏:

中书令陈准知肜将逞宿憾,乃言于朝曰:「骏及梁王皆是贵戚,非将率之才,进不求名,退不畏咎。周处吴人,忠勇果劲,有怨无援,将必丧身。宜诏孟观以精兵万人,为处前锋,必能殄寇。不然,肜当使处先驱,其败必也。」朝廷不从。

从周处的遭遇可以看出,西晋的朝政的昏暗。但是也能看出,他得罪了一个狠角色:司马肜

这时已经处于八王之乱时期,司马肜虽然不是八王之一,但是手段异常凌厉。他用借刀杀人之计,害了周处;两年后平定了齐万年之乱,入朝任尚书令。又一年后,司马肜辅佐司马伦篡位称帝,在司马伦被诛杀后,司马肜依旧担任宰相。不过一年后,司马肜就病逝了。比周处多活了5年。

南风最后被独揽大权的司马伦毒杀。贾南风的父亲贾充因为不想离开都城前往长安任职而计划将女儿嫁给太子司马衷。在皇后以及多位朝臣的斡旋下,司马炎最终答应了这门亲事。一开始贾充本想让自己的小女儿当这太子妃,无奈当时这个小女儿年纪太小,所以最后他只能让贾南风嫁给太子。话说太子司马衷并不聪慧,所以司马炎觉得他不适合当储君。

在与几位大臣商量过后司马炎决定先是考验考验司马衷,所以他写了一些问题让司马衷作答。贾南风得知之后知道司马衷答不出来,所以就找来张泓帮忙代答,最后顺利蒙混过关。贾南风此人不敢相貌丑陋,而且心思也非常歹毒,司马衷对于这个太子妃十分顺从。自从娶了贾南风之后司马衷便很少踏足其它妃嫔的住所,而贾南风如若听闻其他妃嫔怀孕的消息也是命人将其戟打至流产。司马炎得知这些消息之后曾一度想要将贾南风废掉,但是因为皇后等人的求情也最终作罢。

待司马炎去世之后司马衷即位,晋升为皇后的贾南风仗着自己的身份以及司马衷的痴傻开始专擅朝政。贾南风因为自己无所出,所以便伙同党羽将太子司马遹杀害。由于太子在民间的声望非常好,所以这个消息传出之后也是引来了诸多不满,赵王司马伦更是趁机以“为太子报仇”为由发动兵变。以司马伦为开端,其余一众诸侯王也纷纷宣布起兵,著名的“八王之乱”就此爆发。

身为这次动乱导火线的贾南风在齐王攻进宫之后不久就遭到了废黜,她的党羽也被一一铲除。之后司赵王为了掌权,用一杯金屑酒将贾南风毒死。贾南风得此下场也算是罪有应得。

首先要明确“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是谁?史学界的主流观点并不认为贾南风是始作俑者,更倾向于赵王司马伦是始作俑者。

贾南风是西晋皇帝司马衷的皇后,其父是先后任西晋司空,太尉等要职的贾充。晋武帝司马炎死后不久,西晋后宫形成了两股对立的势力,一派以贾南风为首;一派以杨俊,杨太后父女俩为首。这两股势力围绕皇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首先,贾南风利用宗室诸王司马亮,司马玮灭掉了杨氏一派,后又用计杀掉了司马亮和司马玮。这样一来,国家大权完全落入贾南风之手。这次斗争就性质来说还属于宫廷政变,还没有引起诸王大混战。贾南风掌政后,启用名士治理国家,从291年—299年有9年的时间,国家维持了一个比较平稳的局面。

打破这个平稳局面的还是贾南风自己,起因则源于皇位继承人的问题。贾南风没有儿子,晋惠帝只有一个儿子—司马遹,其生母是淑妃谢玖,因此,惠帝将司马遹立为太子,随着太子一天天长大,贾南风担心失去权力,于是指使他人诬陷太子要谋害惠帝和自己,将太子废为庶人,后又假传圣旨,将司马遹杀害。

这样一来,本来就心怀不满的朝臣,对贾南风的怨愤之情更加激化,时隔不久,掌握宿卫禁军的赵王司马伦以及齐王司马冏带兵入宫,逮捕了贾南风并关进了金墉城,司马伦觉得留着贾南风终是隐患,于是逼贾南风喝下金屑毒酒自尽。并将贾家诸亲友灭族,皇帝周围的贾氏外戚集团全部覆灭。

司马伦发动的这场政变如果到此为止,仍然不过是一场局限于中央政权内部的宫廷政变。但是,301年正月司马伦却废黜晋惠帝司马衷自立当皇帝,从而将局势引向了诸王混战的轨道。第一个做出反应的是齐王司马冏,他联络其他诸王打败了赵王司马伦,迎晋惠帝复位,司马伦被赐喝金屑酒而死。

晋惠帝复辟后,大封功臣,但大封功臣并没有弥合诸王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没有能够平息诸王的野心,此后,围绕皇位继承权的问题,诸王之间的矛盾很快又激化了,并由此引起了“八王之乱”。因此,赵王司马伦才是“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

这都是因为后期在朝廷为官的潘安趋炎附势,他跟随贾后陷害了太子,可最后潘安也没能善终,他被赵王司马伦杀死了,还连累了他的母亲也被一同杀死。一提到潘安,大家肯定最先想到的就是他长的很英俊,现在人们夸赞别人长的好看时,通常都会用“貌比潘安”这个词来赞扬他人的美貌。

潘安被称为“古代第一美男”,在当时古代社会,人们看到长相好看的男子都会朝他的车上扔水果,所以潘安每次上街时,车子里都会是满满的水果。而街上也通常都会被一些为了欣赏潘纳美貌的妇女和年轻女子围堵的水泄不通,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来潘安是有多么的好看!这么受人喜欢的潘安也是一位很专情的男子,他一心只有自己的妻子,虽然有这么多的女子喜欢他,但是潘安心里也只有妻子一个人。

即使后来他的妻子早早的离世,留下了潘安一个人,但是潘安仍然对她忠贞不渝,再也没有找任何其他的女子。妻子的离世给潘安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情场上受伤潘安,官场上也很坎坷。潘安开始变得十分圆滑,经常阿谀奉承他人,后来他便选择了和贾后一起同流合污。当时贾后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够成为新的太子,于是她和潘安合谋,趁太子喝醉的时候让太子抄写了一篇文章。

本来这篇文章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是后来潘安趁机修改了几句,就这样这篇文章就变成了太子造反的证据。就这样太子因此丢失了性命。本以为杀害了太子,潘安也能跟随贾后飞黄腾达,可是没过多久赵王司马伦带兵造反,掌握了大权,潘安最后也被司马伦赐死。可惜这样一位美男子因此丧失了性命,更可惜的是他的老母亲也受到他的连累也被杀死了。

晋武帝建立后,汲取了曹魏因皇族太弱而失国的教训,大封宗室为王。然而,他万没料到,问题又走向了另一极端。握有重兵的同姓王野心越来越大,最终酿成了“八王之乱”。> >公元290年惠帝即位后,太后的父亲杨骏独揽朝政大权,施展权术,排除异己。公元291年,皇后贾南风不甘心让杨骏独掌大权,就密召宗室诸王进京铲除杨 骏。其实诸王早有野心,楚王司马玮一接到诏书,立即进京与贾后以惠帝名义下诏,以谋反罪,将杨骏灭族,并将其余党也都杀了。贾皇后除掉杨家势力后,又召汝 南王司马亮入朝辅政。司马亮也想独揽大权,暗中谋划夺取楚王玮的兵权。贾皇后想除掉诸王,先让惠帝诏令司马玮杀了司马亮,又以擅杀朝廷重臣的罪名将司马玮 处死。几经运筹,贾后终于夺得了西晋的全部大权。> > 贾后无子,就把妹夫韩寿的儿子抱来冒充自己的儿子。公元300年,贾后就决定废掉太 子,并且派人把他毒死,立抱来的孩子做太子。宗室得知后群情激奋,联合起兵,以贾后篡夺司马氏天下为名,讨伐贾后。赵王司马伦领兵入宫,派齐王司马废掉 贾皇后,并将其毒死,接着,废掉晋惠帝,自己称帝。> > 赵王司马伦当了皇帝后,齐王司马联合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起兵攻杀了司马 伦。齐王司马进入洛阳后,独揽大权,沉湎酒色。公元302年,长沙王司马与司马颖、司马互相声援,起兵发难。司马与司马打了几年,兵败被杀。司 马乘机入朝辅政,控制了朝政大权。公元303年,司马见司马又独揽了朝政大权,恼羞成怒,随即发大兵讨伐司马,与司马颖联合,大举进攻洛阳。公元 304年,正当他们打得昏天暗地的时候,在洛阳城里的东海王司马越乘机偷袭了司马,并把他烧死了。司马颖也就乘机进入洛阳,做了丞相,控制了政权。> > 东海王司马越认为自己杀司马有功,就以惠帝名义起兵讨伐司马颖。司马颖挟持着惠帝,到了长安。长安是河间王司马的势力范围,他见司马颖兵败势孤,就乘机把惠帝控制到自己手里,独揽了朝政大权。> >东海王司马越和王浚联合打败了司马,进入长安。306年,司马越又把惠帝和司马颖、司马全都带回到洛阳,全都处死,立司马炽做皇帝,即晋怀帝。次年 (公元307年)改元永嘉。至此,围绕皇位争夺,长达1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总算结束。在这次血腥混战中,8个王死了7个,从此西晋王朝一蹶不振。

在中国不仅有四大美女,还有四大美男,他们不仅有着女子般的风华绝貌,而且在修养学识方面也是鹤立鸡群,才华横溢,可以说是才貌双全。那么你们知道四大美男最后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吗?本期的历史故事,为你解析。

1、潘安:找死

潘安可谓是大名鼎鼎,一般我们也都会用“貌似潘安”来夸赞一个男人的貌美。那么他美到啥程度呢?史书上只用了简单的三个字就概括了,“美姿仪”,就是外貌看好,还有气质。虽说这当中没有详细记载他的五官长相如何、身高具体几尺,但他容貌秀丽却是件不可置疑的事情。

因为在那时他就已经成了焦点人物,“粉丝”众多。《世说新语》中有如此记载,“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就是说潘安每次出行的时候,都有一大批粉丝又是献花又是送水果的,搞得每次回家时,都能满载而归。

不但如此,而且他对感情也是忠贞不渝,结发妻子不幸早逝,他也没有再娶。

可惜的是,他的人生道路却并没有像他外貌一样令人钦羡,反倒带有些悲剧色彩。早年虽然名声在外,却一直得不到重用,后来投靠了贾南风和她侄子贾谧为首的贾氏集团,结果不幸被卷入了一场政治斗争中。

当时贾南风正是呼风唤雨时,想要废掉太子。一次太子喝醉酒,潘安就被安排写了一篇祭神的文章,并让太子抄写,太子早已喝得神志不清,便依葫芦画瓢抄了一份。潘安拿到之后再润润笔,就将其变成了一篇谋逆的文章,导致太子被废。虽说这次奸计得逞,但潘安最终也没得啥善果。

八王之乱后,赵王司马伦成功夺权,立刻抓了潘安,将其杀之并夷三族。

2、兰陵王:冤死

兰陵王高长恭,南北朝时期北齐的宗室、将领。

当年北齐和北周在邙山这个地方曾有一场恶战,兰陵王率五百骑兵两次冲入敌军阵营,杀敌无数,一直打到洛阳西北面的金墉城下,成功替金墉城解了围。此战中,兰陵王威名大振,士兵们为此战而讴歌他,即后来知名的《兰陵王入阵曲》。

兰陵王性格温良敦厚,貌美勇猛,音容兼美,而且爱兵如子,私生活严禁,近乎完美。史书上对于他的貌美说是貌柔心壮,白得像个美妇人。他的美貌不是历来崇尚的力量之美,而是非常女性化的魅,这样去征战沙场的话,自是怕别人瞧不起他,所以每次出征都会以铁甲遮面,这样就能起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可惜的是,历史上并没有他的画像流传下来,这倒也给了我们更多想象的空间。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近乎完美的绝世美男子,最后居然落了个冤死的结局。因为一时口误说了句“国事即家事”,结果招致了北齐后主高纬的忌恨,最后被赐死,时年仅33岁。

以上就是关于周处除三害以后结局如何,阵前绝命诗一语成谶全部的内容,包括:周处除三害以后结局如何,阵前绝命诗一语成谶、被称为史上"第一丑后"的贾南风,她最后的结局如何、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最后是什么下场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2240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