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指的是哪七个人

竹林七贤指的是哪七个人,第1张

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竹林七贤何以集才华与怪异于一身)

魏晋时期,有七人和而不同。先是被封为“七贤”,后经常在山阳县(今河南辉县)的竹林里唱歌喝酒。每次在闲暇之余,他们都不经意间表现出各种与对方不符的奇怪行为。但这七个人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反而更被当时的人理解和尊重。被称为“竹林七贤”,被世人公认为魏晋名士。

这七个人是阮籍、阮贤、嵇康、向秀、单涛、刘玲和王戎。

那么,为什么“竹林七贤”集才情与怪诞于一身,得到

世界认可呢?

一、"竹林七贤"的和而不同

事实上,“竹林七贤”没有一个是杨珊人。据有关史料记载,只有嵇康(224-263年),侨居的罗县人。阮籍(210-263)和阮贤(222-278)都是陈留魏家人,阮籍是阮贤的叔叔,他们是叔侄关系。(221-300)沛县人,湘绣(227-272)、(205-283)河内怀县人,(234-305)廊坊望族。

他们七个人都有很好的名字,都崇尚玄学,但又有区别。项修认为,名教可以与自然融为一体;单涛和王戎倾向于“混儒”;嵇康、阮籍、阮咸、刘玲四人,都比较崇尚老庄之学。

魏晋时期分别有7人任官,但他们的处境和政治态度各不相同。

嵇康、刘炼、阮籍只在曹魏时期做过事,对晋入仕不感兴趣。

康叔叔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曾观向钟三大夫鞠躬,称他为“纪钟三”。他的妻子是长乐阁的主人,曹操的曾孙女。

刘伯伦,人称“醉侯”,只在建威将军幕府下的军中服役,从此再未为官。

阮自宗,曾任步兵上尉,在国际上被称为“阮步兵”,后历任中郎将、三旗常侍。

项修原本是一个“善读书,大才之人”的隐士。嵇康被杀后,在不糊涂的情况下,被迫在晋朝做官。历任黄门侍郎、便车骑士等职。

阮贤字中荣,因晋武帝不喜欢他,从三齐侍郎贬为石屏知府,却无故死去。

单涛的名字叫菊园,早年孤独而贫困。他40岁才担任国君书。入晋后,历任大鸿胪、侍中、吏部尚书、少府、左湖社、司徒雷登等要职,后又封新博一叠。

王戎的名字叫卓崇,他继承了父亲的头衔,成为了一名官员。因为服兵役,他搬到了安丰县。后来,他接连担任的职务几乎与单涛相似,他身居高位。

总的来说,“竹林七贤”都有过任职,但都是不拘形式,主张“清静”的玄学思想。

这些“和而不同”使他们经常在老一辈单涛的组织下,大多以嵇康所在的杨珊寓所为活动范围,在杨珊的竹林中聚会、畅游,纵情豪饮、游乐,结成感情上的“莫逆之交”。

故称“竹林七贤”。

二、"竹林七贤"的同而不合

在清静主义玄学思想的指导下,“竹林七贤”以超脱世俗、追求自由、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而著称,由此可见他们的异同: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饮酒上,“竹林七贤”都是爱酒的,只是喜好程度不同。

刘玲是葡萄酒中最著名的,被称为“刘玲的病酒”和“刘玲的醉酒”。他是七个人里最能喝,喝的最疯的一个。他往往“只喝了酒,其余的就知道了”。然而,刘玲虽然整天醉醺醺的,但醉后还是乖乖上床,丝毫不影响他人,留下了“刘玲醉了”的千古绝唱。

阮籍的好酒也很有名。为了他所在步兵营的三百迎宾酒,他自告奋勇去那里当步兵队长;和别人下棋的时候,听说妈妈去世了,但我还是坚持和对手下棋,然后一直喝到吐血才大声哭出来。

在阮咸喝酒,不用玻璃杯,用大碗,像猪吃一样,喝酒打鼓很享受。所以阮贤留下了“与貘共饮”的笑话。

单涛饮酒有度,从不超过八桶。王戎可以狂饮,也可以节制。只有湘绣不擅饮酒,也不多喝。

他们七个人聚在一起喝酒,很随意。他们都根据各自的酒量喝自己喜欢的酒。我们不劝酒,也不赌酒。没人多喝或少喝。他们只在乎纵情山水,尽情享乐。

这种宴饮方式很受人们欢迎。

其次,“竹林七贤”留下了一些异于常人的惊世之举:如阮籍的“借酒避亲”、“白眼他人”等奇闻异事,脍炙人口。

司马昭想和阮籍成亲,而且是上门求婚。他总看见阮籍喝酒,每次都醉得不省人事,一连六十天就是这样,提议者说不出话来,只好回去。因此,司马昭不得不放弃说,唉!算了,这个醉鬼,让他走吧。

阮籍母亲去世后,如果他对吊唁者绿眼相待,说明他们是知心朋友。如果以白眼待人,说明这个人是一个有良好风俗习惯的人,这样阮籍“以白眼待人”的名声就有了。

当别人炫耀他们华丽的衣服时,阮贤经常晒他破旧的衣服。

刘玲经常坐在公共马车上,提着一壶酒,让人扛着铲子,说:“你死了就埋了我吧。”

嵇康和单涛关系很好。然而,当将嵇康推荐到晋国为官时,嵇康诅咒了,并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居原绝交》。

他是王戎“竹林七贤”中最年轻的一位。母亲去世,丧期,他仍不顾礼仪下棋、喝酒、吃肉。

这就是“竹林七贤”的异同,大多体现了他们的大度。

三、"竹林七贤"的才华与贤名

“竹林七贤”才华出众,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先贤,除了和而不同,同而不同:

嵇康是最突出的一个。他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他不仅诗文俱佳,而且注重养生。他的著名作品有《怨怒诗》、《赠士从军》、《论养生》等。他也熟悉气质,特别爱弹琴。著名音乐家,作品有《长卿》、《短卿》、《常》等。此外,嵇康崇尚“静而无欲”的玄学思想,擅长书法,擅长草书。他写过《狮子打大象》、《鸟巢洗耳朵》等名画。

可惜的是,这样一个在思想、文学、艺术、音乐方面都有很大成就的名人,却因为得罪了李思校尉钟会,而被司马昭在他的谗言下杀害了。他40岁,是“竹林七贤”中最矮的一个。

嵇康去世前,父亲演奏了《广陵散》,这首歌后来成了名曲。金庸在名著《笑傲江湖》中引用了这首歌,这首歌家喻户晓,流传甚广。

其次,音乐家阮贤,我们今天使用的弹拨乐器“大阮”,就是起源于他。这个狂放不羁的阮贤,其实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他懂得理解旋律,弹得一手好琵琶,法论传世。后人为了表彰阮贤杰出的音乐才华,以他演奏的古琵琶命名,这就是“大阮”的由来。

又是刘玲、王戎、阮籍、湘绣、单涛。

刘玲的《北邙客舍》、《骈文对酒颂》等名句代代相传,他还留下了《曝为家》、《鸡肋敬拳》、《枕边曲不好》、《五斗解难》、《陶陶吴吴》、《以酒解难》等名句。

王戎留下了“不走路边”和“看人”的千古佳话。

当王戎七岁的时候,他和他的朋友在路边玩耍。当他走到路边时,李子树上挂满了李子。朋友们正忙着摘李子,但王戎没有去。邻居们很好奇,问王戎为什么不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子是苦的。如果它们又脆又好吃,那一定是采摘下来的。果然,事实证明了王戎所说的话。

王戎人很有先见之明。他看到哥哥王彦不喜欢琅琊郡大使孙秀,就劝王彦给孙秀一个好评语。孙秀后来掌权,杀了朝廷官员,但善待王彦和王戎。知道王戎的弟弟王敦“没心没肺”,经常抱怨相处,两人渐行渐远。后来,王敦起来造反,王戎没有受到牵连。

阮籍以五言诗闻名,咏怀诗更是上乘。传世诗八十二首(即咏怀诗八十二首),散文九篇,诗歌六首。代表作有《达人先生传》、《大庄论》、《青丝赋》,均收录于《阮籍集》。

作家向秀有一些传世名作,如《老赋之思》、《庄子隐解》、《庄子注》、《南叔夜养生论》等。

单涛在仕途上的主要成就有“提拔人才、推荐人才”和“管理有方”的美誉。还擅长书法,如《春华亭帖》;大部分文学作品已经失传,现存的五卷都收录在《文》中。

四、集才华与怪异于一身的"竹林七贤",何以得到世人认可?

生于魏晋的“竹林七贤”,一方面诗情画意,一方面性情古怪洒脱,真正做到了才气与怪诞的结合。那么,《竹林七贤》为什么被世人所认可?

究其原因,除了他们真性情的展示,他们有很大的文学艺术成就,能审时度势,以怪异行为为护身符,立足现实寻求适应环境所需的生存发展空。

所以它们在盛极一时的时候,侧重于离经叛道,脱俗脱俗,以避免魏晋时期政治家的疯狂血腥杀戮。

当时魏晋名士乱杀由来已久,影响极坏。

自曹魏以来,首先是“宁为我所负,不为我所负”的曹操大肆杀士,如孙荣、于迅、杨修之死,令当时的名士感到性命攸关;后来曹丕即位后,又杀了丁仪等人。司马师建立西晋后,对士子的杀戮依然如一,如桓范、王陵、夏侯玄、诸葛诞等。尤其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因为诚实坦率的言行得罪了钟会,拒绝坚守西晋。被司马昭冤枉后,他引发了一场残酷的血腥风暴。

在这样悲惨的环境下,后来的魏晋名士不得不委屈。

向秀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最初是隐士的湘绣在40岁时遇到了司马昭,杀死了嵇康并迫使他离开了大山。无奈之下,项修只好答应做官,先后任过三齐侍郎、黄门侍郎、三齐侍郎。

《晋书》中有一段特别的记载,记载了项秀才不得已的回答:和等人不知道尧帝对人才的渴求,所以他的隐居生活不值得羡慕。

所以竹林七贤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狂放不羁的怪异行为,是因为他们无法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他们不得不以一种微妙而曲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高尚的感情。

换句话说,“竹林七贤”是“装懂装聋作哑”,试图通过莽撞行事来隐藏自己。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落得和嵇康一样的下场。

【作者简介】李大奎,男,汉族,70年代出生,法学学士,贵州湄潭人,文学爱好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27923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5
下一篇 2022-06-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