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查查关于航天方面的知识

帮我查查关于航天方面的知识,第1张

丫 小样你是不是间谍哦

载人航天

载人航天是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中从事各种探测、研究、试验、生产和军事应用的往返飞行活动。其目的在于突破地球大气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类的活动范围从陆地、海洋和大气层扩展到太空。更广泛和更深入地认识整个宇宙。并充分利用太空和载人航天器的特殊环境进行各种研究和试验活动。开发太空极其丰富的资源。

根据飞行和工作方式的不同,载人航天器可分为载人飞船、载人空间站和航天飞机三类。载人飞船按乘坐人数分为单人式飞船和多人式飞船。按运行范围分为卫星式载人飞船和登月载人飞船;载人空间站又称为轨道站或航天站,可供多名航大员居住和工作。航天飞机既可作为载人飞船和空间站进行载人航天活动。又是一种重复使用的运载器。

一、载人飞船

载人飞船是能保障宇航员在外层空间生活和工作以执行航天任务并返回地面的航天器,又称宇宙飞船。它的运行时间有限,是仅能一次使用的返回型载人航天器。载人飞船可以独立进行航天活动,也可作为往返于地面和太空站之间的“渡船”,还能与太空站或其他航天器对接后进行联合飞行。载人飞船容积较小,受到所载消耗性物资数量的限制,不具备再补给的能力,而且不能重复合作。

载人飞船具有多种用途,主要有:(1)进行近地轨道飞行,试验各种载人航天技术,如轨道交会和对接及宇航员在轨道上出舱,进入太空活动等;(2)考察轨道上失重和空间辐射等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发展航天医学;(3)进行载人登月飞行;(4)为太空站接送人员和运送物资;(5)进行军事侦察和地球资源勘测;(6)进行临时性的天文观测。

载人飞船一般由乘员、返回座舱、轨道舱、服务舱、对接舱和应急救生装置等部分组成,登月飞船还具有登月舱。返回座舱是载人飞船的核心舱段,也是整个飞船的控制中心。返回座舱不仅和其它舱段一样要承受起飞、上升和轨道运行阶段的各种应力和环境条件,而且还要承受再入大气层和运回地面阶段的减速过载和气动加热。轨道舱是宇航员在轨道上的工作场所,里面装有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服务舱通常安装推进系统、电源和气源等设备,对飞船起服务保障作用。对接舱是用来与太空站或其它航天器对接的舱段。

二、载人航天与不载人航天最大的区别

试验飞船为何不载人就在于对火箭、飞船的安全可靠性的极高要求。人命关天,由于技术难度高,因此在宇航员上天之前,必经进行无人试验或动物试验。前苏联在加加林上天前一共进行了5次无人飞船的试验,美国则发射了8艘无人飞船。

三、飞船外形为何不像船

飞船的外形其实并不像船,只因要在陆地与茫茫天海之间飞来飞去,充当舟楫之用,故取此名。飞船有载人与载货之分。一般来讲,载人飞船有3个舱段,一个叫推进舱,主管飞船的动力,位于飞船的底部;一个叫返回舱,是宇航员升空、返回及生活工作的座舱,也是飞船的控制中心及与地面联络的通信中心,它是载人飞船的核心舱段,位于飞船的中部;还有一个叫轨道舱,它内部安装了各种仪器,可用于科学实验及对地观测。如果需要在太空与别的航天器对接,则还需要有一个对接机构。

飞船返回时并不是所有的舱段都返回,只有返回舱才返回地面,其他的舱段都留在了太空上。

四、火箭为何装“逃逸塔”

“避雷针”其实是一种宇航员救生系统,学名叫“逃逸塔”。苏美发射载人飞船的火箭上都有逃逸塔装置。它的作用是在火箭起飞前15分钟到起飞后160秒钟期间,也就是飞行高度在110公里以内时,万一火箭发生故障,帮助飞船里的宇航员脱离危险区安全着陆。逃逸塔的技术难度很大。一旦险情发生,逃逸塔必须迅速拉着飞船脱离火箭,如果速度太快,产生的巨大过载会使人体根本无法忍受;而速度慢了,又会产生高度太低降落伞无法打开的危险。如何取得一个适当的平衡点,这是一大难题。早在神舟号载人飞船发射前,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就已成功完成了逃逸塔的飞行试验。

五、火箭如何站着上塔

此次发射首次采用了“三垂模式”,即垂直总装、垂直测试、整体垂直运输的模式。以往的火箭总装、测试、运输都是“躺”着进行的,到了发射塔架再把一节节火箭以及整流罩、卫星等吊接组装,然后再次进行测试。专家介绍说,此次改“躺”为“站”,可以使火箭少受拆卸组装之苦。保证火箭的技术状态与发射时的状态相同,火箭在发射塔架上的“停留”时间也可以大大缩短,一般3天即可实施发射,减少了外界环境对火箭产生的不利影响。

参考资料:

>

逃逸塔工作原理很简单,就是当必要时,直接让载人飞船与火箭断开链接,然后借助逃逸塔的动力,快速离开火箭附近,在安全区域和高度,启动飞船自带的返回着陆系统。一般用于发射前数小时,到发射后2分钟这段时间。

逃逸塔

火箭为了满足载人飞船的需求,在长二捆的基础上增加了逃逸塔的设计,这使得长征二号F火箭成为我国所有运载火箭中长度最长的火箭。长征二号F火箭直刺云霄的逃逸塔直接关系到航天员安全,逃逸塔下面连接着航天员座椅,上面装备有灵巧的逃逸发动机。

一旦在发射时火箭检测出故障,航天员可以通过逃逸发动机离开火箭。逃生塔,又名逃逸塔,装在飞船顶端,由塔架、逃逸发动机和分离发动机(均为固体火箭发动机)组成,发生紧急情况时,逃逸发动机迅速点火,使航天员座舱(返回舱)与固体火箭分离,迅速脱离危险区。

然后分离发动机启动,将座舱与塔架分开,以便用其他回收系统使座舱安全着陆。逃逸系统结构复杂,由五种固体发动机及整流罩的上半部分组成。这五种发动机分别是逃逸主发动机、分离发动机、偏航俯仰发动机、高空逃逸发动机和高空分离发动机。

确切说,那不叫逃逸舱,叫逃逸塔,一般载火箭及飞船顶部,是指在火箭处在上升状态过程中出现故障需要弃船逃生时启动带引飞船返回舱脱离箭体逃生的小型火箭,如果发生过程中没有故障,则在飞行至一定高度时抛掉逃逸塔。

它的任务是在火箭起飞前15分钟到起飞后160秒时间段内,也就是飞行高度在0公里至110公里时,万一火箭发生故障,它的顶端的11个火箭推进器可以拽着整流罩里的轨道舱和返回舱与火箭分离,并降落在安全地带,帮助飞船上的航天员脱离险境。

逃逸塔的作用是在火箭停留在地面时或者刚刚开始上升时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带着飞船脱离火箭。

逃逸塔火箭的推力并不是很大,作用时间也就是七八秒钟,上升高度一百来米。

当火箭升空到达一定高度后,火箭的速度已经很快,高度也较高,这时逃逸塔已经不能够安全的将飞船带离火箭。飞船的安全脱离将主要依赖飞船的主发动机。

从这个时候开始,逃逸塔已经没有用处了,因此会被扔掉,以减轻重量,减少阻力。

逃逸塔就落在发射场附近,不会很远。落下来的逃逸塔基本上没有用,根本无法再利用。逃逸塔上没有降落伞,实际上火箭上所有的部件,除了返回舱本身统统都没有降落伞,掉下来就报废了。即使看上去还是完好的,实际上内部也存在一定的损伤了。不过逃逸塔里面还存有一定的火箭燃料,非常危险,需要专业人员回收。

逃逸塔是“生命之塔”

逃逸救生系统又叫“逃逸塔”,在火箭的顶部。塔高8米,从远处看像是火箭的避雷针。逃逸动力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在火箭最容易出事故的区间——起飞前30分钟到起飞后200秒,即飞行高度在0公里到110公里之间时,万一火箭发生危及宇航员生命安全的故障,它可以拖着轨道舱和返回舱与火箭分离,并降落在安全地带,帮助飞船上的宇航员脱离险境。可靠的飞船逃逸救生系统是让宇航员放心巡天的“定心丸”,被誉为宇航员“生命之塔”。

逃逸塔的动力装置实际上是由10个异形发动机组成的“四爪鱼”模样的机器,它承担着火箭发生故障时帮助宇航员逃生和火箭正常飞行时完成抛塔为飞船成功入轨创造条件的双重使命,因此无论火箭发射成功与否,它都必须成功。整个逃逸系统的动力装置由逃逸主发动机、分离发动机、偏航俯仰发动机和高空分离发动机组成。它的作用原理是由主发动机和分离发动机带动飞船提升离开火箭,并由偏航发动机根据火箭倾斜程度、风向带飞船偏离火箭上升轨道,最后由降落伞帮助飞船安全着陆。

卫星整流罩的功能有:

a) 保护卫星不受气动力的作用;

b) 保护卫星不受气动加热的作用;

c) 解锁分离系统保证卫星整流罩顺利分离;

d) 当运载火箭处于临射状态时,可对整流罩内的温度、湿度进行调节,以保证卫星不受低温和环境的影响;

e) 保护罩内卫星不受各种烟雾环境的污染。

3 卫星整流罩的结构形式

卫星整流罩可以分圆锥-圆筒形(图2)和圆锥-圆筒-倒锥形两种。

2005年10月12日9时整,发射神六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火箭在点火4秒钟后升空,轰鸣声回荡在戈壁滩上空。这是长征火箭第88次发射。长征二号F型火箭全长583米,起飞重量480吨,由4个液体助推器和芯一级、二级、整流罩、逃逸塔组成。与发射神舟五号飞船的火箭相比,这枚火箭有 75项技术改进。点火第12秒,火箭向东稍偏南的方向实施程序拐弯。此时,火箭距地面高度为211米。点火第120秒,火箭抛掉逃逸塔,这是火箭第一个分离动作。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20秒内火箭如果发生故障,逃逸塔能将飞船和航天员安全带走。点火第136秒,火箭助推器分离成功。4支助推器捆绑在芯一级上,相当于4支小火箭,这是捆绑火箭的特点。点火第159秒,火箭一二级分离成功,一级坠落。此时,火箭已经飞过了平流层和中间层,正在接近大气层边缘。点火第200秒,整流罩分离成功。飞行中,整流罩能保护飞船免受热和气流的作用。此时,第二级火箭已飞出稠密大气层,飞船不再需要整流罩的保护了。指挥员宣布,飞船飞行正常,飞船遥测信号正常,雷达跟踪正常。 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将对我国航天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我国已经有3000多家民用企业参与载人航天的生产、研制中,包括电子行业、元器件、原材料、飞船材料等很多方面。目前有些载人航天的研究成果已经反馈到了民用技术中,如热控、遥控、遥测、航天服技术、民用火箭等,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还很难测算出具体的经济效益,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离不开航天技术。从长远看,前景无可限量。 尹怀勤强调说,世界上只有俄、美、中三国各自独立地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神舟六号的载人飞行成功,不仅为我国赢得更大荣耀,而且为和平利用空间资源作出了新的贡献。神六的成功发射,为我国在太空建立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探月做好了基础准备。

神舟七号:飞船的简介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Shenzhou-Ⅶ manned spaceship)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科研单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科研单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神舟七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

神舟七号飞船全长919米,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神七载人飞船重达12吨。长征2F运载火箭和逃逸塔组合体整体高达583米。 轨道舱——作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舱,以及用于出舱时的气闸舱。配有泄复压控制、舱外航天服支持等功能。内部有航天员生活设施。轨道舱顶部装配有一颗伴飞小卫星和5个复压气瓶。无留轨功能。 返回舱——用于航天员返回地球的舱段,与轨道舱相连。装有用以降落的降落伞和反推力火箭,实行软着陆。 推进舱——装有推进系统,以及一部分的电源、环境控制和通讯系统,装有一对太阳能电池板。 神舟七号飞船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神舟七号飞船候补梯队航天员分别为陈全(指令长)、费俊龙、聂海胜。主要任务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2008年9月24日下午14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上,“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总指挥部宣布:2008年9月25日21时07分至22时27分直接发射,进行载人航天飞行。届时中国的航天员将首次出舱来进行太空行走。 翟志刚出舱作业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988毫秒由长征2号F火箭发射升空。2008年9月27日16点30分,景海鹏留守返回舱,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分别穿着中国制造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俄罗斯出品的“海鹰”舱外航天服进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兼任气闸舱的轨道舱。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刘伯明的头部手部部分出舱),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北京时间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神舟七号”飞船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 从神舟七号开始,中国进入载人航天二期工程。在这一阶段里,将陆续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空间交会对接等科学目标。整个二期工程的所有发射任务全部由长征2号F火箭担任。

编辑本段细节和信息

载人航天火箭系统总顾问组组长、“神舟”五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于“神舟六号”着陆后表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可能将会推迟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发射计划将拖后到2008年。与“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不同的是,“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舱外航天服和气闸舱。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闸舱和舱外航天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戚发轫院士认为,“神七”必须在神舟六号的基础上解决两个比较大的问题。现在航天员有一个密封舱,在这个舱里穿航天服。离开这个舱就没有了空气,所以航天服本身就必须能供给氧气。第二是没有温度控制时,航天服能保证他正常的温度,所以这个航天服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密封舱。出舱得具备这几个条件。飞船上要有一个气闸舱,人穿好航天服进去,把门关上,把外面的门打开出去。假如没有气闸舱,那么一打开门气就放光了,因此要有一个气闸舱。“我只是说两个主要的,作为航天员有一个舱外的航天服,作为我们的飞船来讲,必须得有一个气闸舱,要保证原来的舱里一定有一个大气压。” “神舟七号”攻克气闸舱等核心技术难关,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的考核要求更加高。由于航天服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低,有可能会使人体组织内的氮气释放,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导致减压病。因此航天员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须在气闸舱内充分吸氧,协助工作的航天员回到内舱(即轨道舱),关闭内舱门,然后气闸舱开始泄压到真空,与飞船外的真空状态保持一致,此时航天员可以出舱活动。而完成舱外任务回到舱内时,还要对航天服进行一定的减压,再对气闸舱充气。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活动。”专家介绍,“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员必须在地面做充分的试验和训练,其地面训练一般在一个对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里进行。这种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试验房里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拟太空的失重现象,然后航天员在水池里面进行出入舱和舱外操作训练。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庆伟表示,神舟七号飞船,不是神舟六号的简单重复,突破许多关键技术。用于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已经成功地将六艘神舟飞船送入太空,具有成熟的技术基础。针对前几发火箭的飞行情况,科研人员将这枚火箭进行局部改进,来进一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此外,还在火箭上增加一些摄像头。 神舟七号在2008年9月25日升空。而26、27日两天的下午到傍晚是最适合出舱的时间,2名航天员会进入轨道舱。由于航天服非常重,要另外一个人帮助才可以穿上。出舱活动时,航天员身上将会连接着2条生命线。航天服是以俄式航天服为基础研发的,提供氧气、压力、电源和通讯等设备,出舱以后航天员身边还会有摄像镜头,全程直播。是中国航天科技当中一个突破。

编辑本段飞行任务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掌握和突破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飞船运行期间,1名航天员着中国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出舱进行舱外活动,回收在舱外装载的试验样品装置。 按计划,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运行在高度约343公里的近圆轨道。 航天员出舱活动完成后,飞船将释放一颗伴随卫星。还将进行“天链一号”卫星数据中继续试验。 神舟七号飞船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将返回内蒙古中部地区的主着陆场。

编辑本段任务过程

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4秒988毫秒发射升空; 点火第120秒火箭抛掉助推器及逃逸塔;第159秒火箭一二级分离;第200秒整流罩分离;第500秒三级火箭关机; 第583秒飞船与火箭分离;随后飞船正常进入预定轨道,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 9月27日04:03 启动变轨控制程序,04:04 完成变轨。航天员出舱在飞船进入轨道运行,环绕地球超过五圈之后进行 翟志刚出舱活动挥动五星红旗

。 16:35 经过刘伯明,景海鹏的帮助下,航天员翟志刚打开舱门,开始出舱活动,翟志刚首先探出头,并向舱外默认的闭路镜头挥手,之后全身走出舱外。刘伯明也把头探出机舱外,交给翟志刚一面小型五星红旗。翟志刚接过五星红旗,向镜头挥动片刻。随后翟志刚取回舱外装载的固体润滑实验试验样品。16:58 航天员成功完成舱外活动,返回轨道舱内。17:01 轨道舱舱门关闭。 火警误报 在航天员出舱五分钟左右时神舟七号曾经报告“仪表显示,轨道舱火灾”,后经证实,是误报。 19:30 神舟七号释放伴飞小卫星 9月28日16:54 飞船进入正常返回轨道;17:16 飞船返回中国上空;17:25 太空船离开“黑障区”,并且打开主伞。 17:36 成功着陆;18:22 航天员自主出舱。

杨利伟:杨利伟,男,汉族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 大学文化程度,身高168米,中国***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1983年,考进了空军第一学院。并加入中国共青团。1987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分配至空军歼击航空兵部队做飞行员。1988年被授予空军中尉军衔,1992年晋升空军上尉,1996年晋升空军少校。1996年,参加航天员初选体检。 1998年01月,他和其它13位空军优秀飞行员一起,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由于航天员大队隶属总装备部,在当时改为陆军,军衔改为少校。 2000年晋升中校军衔。 2003年07月,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级航天员资格。时为中校军衔。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生活(10张)。 2003年10月15日,晋升上校军衔。 2004年春节前后,晋升大校军衔。 2004年12月09日,杨利伟获香港中文大学颁发荣誉理学博士学位。小行星21064是以杨利伟来命名的。 2005年,杨利伟出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 2007年10月,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2008年07月22日,晋升少将军衔。 2010年3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以上就是关于帮我查查关于航天方面的知识全部的内容,包括:帮我查查关于航天方面的知识、火箭逃逸塔工作原理、火箭中的逃逸舱是干什么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0145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