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四夷"的问题上,“上书者"与魏征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对待“四夷"的问题上,“上书者"与魏征的主张分别是什么,第1张

唐太宗说的:

“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惟有魏征劝我‘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朕从此语,天下大宁。绝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重译,相望于道。此皆魏征之力也。”

翻译过来:

有人想要用武力征服四方的少数民族。只有魏征劝我“收敛刀兵,复兴文化,宣传仁德,施以恩惠,只要国内安定,住在遥远之地的人(指四方的少数民族)自然会臣服。”

我听从了这些话,天下从此安宁了。偏远地方的首领贤人,都来朝拜进贡,各个少数民族的使节,都在道路上碰面了(指各个少数民族都派使节来朝拜)。这都是魏征的功劳啊

四夷是指四个蛮夷,他们分别是东夷和北狄,西戎,南蛮。

而四夷自服 意思是四个蛮夷内心里臣服。

释义:

1、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2、泛指外族、外国。

出处:

《书·毕命》:“四夷左衽,罔不咸赖。” 孔 传:“言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被发左衽之人,无不皆恃赖三君之德。”

《后汉书·东夷传》:“凡蛮、夷、戎、狄总名四夷者,犹公、侯、伯、子、男皆号诸侯云。”

宋陆游《上殿札子》之三:“年谷娄丰,四夷率服。”

清 魏源 《叙》:“不忧不逞志于四夷,而忧不逞志于四境。”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 中国 之在天下,见夫四夷之则效上国,革面来宾者有之;或野心怒发,狡焉思逞者有之;若其文化昭明,诚足以相上下者,盖未之有也。”

第一,“不勤远略”,即不必费力去经营边疆的“四夷”。

“夷夏观”对“夷夏”之间经济生活、道德文化优劣高下的“辨别”和判定,往往容易将边疆民族与中原在经济方式、文化制度上存在的客观差距,归之于双方本性上的根本差别。所谓“夷狄者,与中国绝域异俗,非中和气所生,非礼义所能化,故不臣也”、“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等认识,无非是强调“四夷”为荒远之地,人不知礼义,文不如华夏,属于“化外之民”,难以用中原的文明礼乐加以改造,不是“仁义”、“文德”所能加以教化的,且地不可耕作,得之无用。一言以蔽之,经营“四夷”是徒劳民力的行为,属于“不急之务”。也就是说,不应当将“四夷”正式纳入“中国”(中原),“中国”的君主不应当因为“四夷”之事而损害百姓,因而对之不能征也不必征,最好是弃之不理。所谓“远方绝地不牧之民,不足烦中国也”。如果一定要征之伐之,则百姓不胜负担,因而只是好大喜功者的行径。这就否定了积极经营边疆的意义。历史上,汉武帝和唐太宗面临北方的压力,为夺得战略主动,皆能奋起远征大漠,并开发西域,但其“挞伐四夷”的行为在当时和以后都遭到过不同程度的批评,如儒学大师董仲舒就根据“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的古训,对汉武帝反击匈奴不以为然,他说:“义动君子,利动贪人,如匈奴者,非可以仁义说也”。汉代的严尤还批评汉武帝征伐开边是“下策”,而他开出的“上策”则是不必征。唐代的魏征、褚遂良也从“夷夏之辨”的理论出发,对唐太宗用兵突厥、高丽和西域进行过规劝和批评。

当王朝实力不振时,“不勤远略”的呼声就更多一些。比如东汉的光武帝刘秀大倡“柔道安邦”,宋朝君臣则将“不勤远略”作为既定国策,视招徕“四夷”和开拓边疆为“生事”。理学大师朱熹更完全否定积极开边的行为,他说:“入主好勤远略底,也是无意思”。又说:“汉武帝引《春秋》‘九世复仇’之说,遂征胡狄,欲为高祖报仇,《春秋》何处如此说?诸公读此还信否?他自好大喜功,欲攘伐夷狄,姑托此以自诡耳!”到了明朝,除了开国之君朱元璋和永乐皇帝明成祖尚能保留骑兵,数次远征大漠之外,其后继者就再也没有这样的雄心和魄力,而是把防线撤退到长城一线,致力于筑修长城和部署沿长城的驻军,深沟高垒进行被动的防守。这些都是边疆经营上典型的“不勤远略”、坐等“向化”的消极行为。

第二,既然“不勤远略”,则在边疆经营上就只有“防”。

而“防”的具体办法是“攘”和“隔”。按照“夷夏之辨”的认识,夏为汉族,华夏为文明礼乐所在,边疆民族为“夷狄”,二者有种属不同优劣之分。因为“夷夏”经济方式和生活方式上的极大反差,使现实中以“文德”进行“以夏变夷”的工作至为艰巨,而秦汉时代反击匈奴战争虽武功卓著,却也付出了昂贵的代价,造成帝国政治、经济生活的严重动荡,这些都使得思想家、政治家们思考和修正“王者无外”的治边理念,探讨处理“夷夏”关系的“最好”办法。所以到班固作《汉书》时,就总结历史上“御夷”的经验,形成了完整的“夷夏之防”理论,班固说:《春秋》内诸夏而外夷狄。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左衽,人面兽心,其与中国殊章服,异习俗,饮食不同,言语不通,僻居北垂寒露之野,逐草随畜,射猎为生,隔以山谷,雍以沙幕,天地所以绝外内也。是故圣王禽兽畜之,不与约誓,不就攻伐。约之则费赂而见欺,攻之则劳师而招寇。其地不可耕而食也,其民不可臣畜也,足以外而不内,疏而不戚,政教不及其人,正朔不加其国;来则惩而御之,去则备而守之。其慕义而贡献,则接之以礼让,羁縻不绝,使曲在彼,盖圣王制御蛮夷之常道也。

以上就是关于对待“四夷"的问题上,“上书者"与魏征的主张分别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对待“四夷"的问题上,“上书者"与魏征的主张分别是什么、四夷_服什么意思、中原王朝对四夷是怎样的态度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9839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