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国宝

中国有哪些国宝,第1张

举不胜举

十大国宝

青铜第一宝:毛公鼎 收藏於台北故宫

瓷器第一宝: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 收藏於台北故宫

书法第一宝:(西晋)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唐)怀素自叙帖 收藏於台北故宫

善本书第一宝:文渊阁四库全书 收藏於台北故宫

出土文物第一宝:秦皇铜车马

玉器第一宝:大禹治水玉山 收藏於北京故宫

绘画第一宝:(宋) 张哲端 清明上河图 收藏於北京故宫 (元)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收藏於台北故宫

雕刻第一宝:大理石枭形立雕 收藏於台湾中央历史语言研究所

篆刻第一宝:二十五宝玺 收藏於北京故宫 金薤留珍 收藏於台北故宫

佛教第一宝:龙藏经 收藏於台北故宫

中国七大国宝是国酒茅台,国玉和田玉,国粹京剧,国花牡丹,国宝大熊猫,国服旗袍,国珍松花粉。

1、茅台

茅台酒,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茅台酒是中国的传统特产酒。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同时是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也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2、和田玉

和田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三为陕西蓝田玉、辽宁岫玉和河南独山玉)。传统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真玉)。和田玉虽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中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都在国标范围内。

3、京剧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4、牡丹

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5、大熊猫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仅有二个亚种。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

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脸颊圆,有很大的黑眼圈,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

6、旗袍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在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50年代后,旗袍渐渐被冷落,尤其文化大革命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7、松花粉

松花粉,中药名。为松科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油松Pinus tabuli formis Carr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花粉。春季花刚开时,采摘花穗,晒干,收集花粉,除去杂质。

中国十大国宝:

10、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bai馆,高185厘米,扁圆腹,莲瓣纹壶盖,弓形提梁,一条细链连结着壶盖与提梁。壶底与圈足相接处有“同心结”图案一周,系模仿皮囊上的皮条结。

圈足内墨书“十三两半”,是壶的重量。壶腹两侧用模具冲压舞马图,马肥臀体健,长鬃披垂,颈系花结,绶带飘逸。只见它口衔酒杯,前腿斜撑,后腿蹲曲,马尾上摆,好像正合着音乐节拍,以优美的舞蹈为饮酒者伴饮助兴。

9、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藏于河北省博物馆,是汉代规格最高丧葬殓服。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河北满城一号墓出土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它用一千多克金丝连缀起2498片大小不等的玉片,金丝重1100克。其妻窦绾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重700克,其制作所费的人力和物力十分惊人,由上百个工匠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是旷世难得的艺术魁宝。

8、镶金兽首玛瑙杯

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

而兽嘴镶金的工艺处理,也是匠心独运。它金光闪闪,克服了兽嘴处材质色泽太深的不足,使兽头的造型之美更为突出。

7、马踏飞燕

藏于甘肃博物馆,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

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6、曾侯乙编钟

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成功发掘。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稀世珍宝”。编钟是中国汉族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

5、越王勾践剑

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宽格上铸阳文鸟篆书“越王鸠践,自作用剑”。

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铸工精湛,被称为“天下第一剑”。

4、“大禹治水”大玉山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玉山置于嵌金丝褐色铜铸座上。

系用呈青白二色的最为名贵的密勒塔山和田玉雕成,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535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也是国之瑰宝。

3、清明上河图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原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该画描绘了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及优美的自然风光。

《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2、司母戊大方鼎

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全称为司母戊大方鼎。

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

1、四羊方尊后母戊鼎

藏于国家博物馆,商代晚期的青铜礼器,主要以祭祀为用。四羊方尊是目前已知的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高度为583厘米,重达345公斤,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此尊工艺之精湛、造型之典雅、气势之磅礴,堪称“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是名符其实的国宝级文物,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中国的国宝是大熊猫。

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仅有二个亚种。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即国兽,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截至2021年1月,中国大熊猫野生种群增至1864只。

大熊猫生活习性

大熊猫属食肉目,它们还保留着祖先的这一习性,在有条件的时候,它们仍然会吃肉。不过,更多的时候,它们总是抱着嫩嫩的竹子啃个不停。它们为什么那么爱吃竹子呢。原来,在大熊猫进化的历史中曾经历过冰川期,当时大量的物种都灭绝了,食物变得非常难找。

这时,生活在四川、甘肃一带的大熊猫发现竹子也可以吃,于是它们便开始改吃竹子。时间一长,就慢慢成为一种习性。由于大熊猫经常吃竹子,因而它们的臼齿变得特别大,能非常方便地咀嚼竹子。

百度百科-大熊猫属

百度百科-大熊猫

中国十大传世国宝分别是:商后母戊鼎、西周利簋、商周太阳神乌金饰、五生图、石鼓文、平复帖、宋真珠舍利宝幢、定窑孩儿枕、渎山大玉海、四羊方尊。

1、商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千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2、西周利簋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火篡”或“檀公篇”,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篇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器客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

3、商周太阳神乌金饰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为商周时期的金器。2001年出土于金沙村,现收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商周太阳神鸟金饰整体为圆形薄片,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20克。图案分内外两层,内层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

4、五生图

《五牛图》是唐朝韩湿创作的黄麻纸本设色画,又名《唐韩湿五生图》,该作品现藏干北京故宫情物院。《五生图》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

5、石鼓文

石鼓文,先奉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发现于唐初,共计十枚,高约三尺,径约二尺,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七百一十八字。内容最早被认为是记叙奉王出猎的场面,故又称“猎碣”,原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石鼓馆。

6、平复帖

《平复帖》是普代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创作的草隶书法作品,牙色麻纸本等迹,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平复帖》的书写年代距今日有1700余年,是现存年代最早并真实可信的西晋名家法帖,在中国书法中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方面皆有参考价值。

7、宋真珠舍利宝幢

宋真珠舍利宝幢是用珍珠等七宝连缀起来的一个存放舍利的容器,现收藏于苏州博物馆。真珠舍利宝幢造型之优美、选材之名贵、工艺之精巧都是举世罕见的,从真珠舍利宝噇身上,人们可见五代、北宋时期苏州工艺美术的繁荣和精美。

8、定窑孩儿枕

定窑孩儿枕,文物,是九大镇国之宝之一。2013年1月1日《国家人文历史》推出,现藏干故宫博物院,展出于文华殷(陶瓷馆),故宫博物院的这件定牵孩儿称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件定窑孩儿枕不仅是宋代风俗的见证,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和陶咨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9、渎山大玉海

渎山大玉海是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一年(1265年)下令制作的,由大都皇家玉作完成。其制作意图是为了反映元代国势的强盛,它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特大型卡雕。其雕琢装饰继承和发展了宋金以来的起凸手法,随形施艺。

10、四羊方尊

四羊方董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十千湖南宁乡县黄材镇目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犀炭河里遗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转干极致的青铜典范”。

1、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大方鼎也被称之为后母戊大方鼎,它是在商后期被铸造出来的。这个庞大的青铜器高度为133厘米,重量更是达到了83284公斤,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财富,进入中国十大国宝级文物行列也是可以理解的。

2、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这个宝贝虽然名字有点复杂,但是整体来看相当漂亮。这是汉代蜀地织锦护臂,这个也是中国的一级文物,在中国禁止出国的64件国宝中也占据一席之地。这个珍贵的宝物目前被放置在新疆博物馆中。

3、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一直都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作品,这幅画的主要内容是宋代的街口情景,这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优秀画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之前有传闻说清明上河图价值100亿,这个说法当然是假的,因为这是中国国宝,是不允许拍卖的。

4、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在1969年成功出土,这是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中的陪葬品,目前被安放在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自从出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高超手艺的代表作品。

5、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在1986年成功出土,整体长度大约为176米,居然是用2008块玉片用金丝编制而成,所以这个名字也因此而来。这是一款十分精致美丽的宝物,出土之后,甚至有人好奇金缕玉衣里面有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里面就是空的。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有哪些国宝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有哪些国宝、中国七大国宝是哪七个、中国十大国宝都有哪几个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9619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