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理数的历史

无理数的历史,第1张

毕达哥拉斯大约生于公元前580年至公元前500年,从小就很聪明,一次他背着柴禾从街上走过,一位长者见他捆柴的方法与别人不同,便说:“这孩子有数学奇才,将来会成为一个大学者。”他闻听此言,便摔掉柴禾南渡地中海到泰勒斯门下去求学。毕达哥拉斯本来就极聪明,经泰勒一指点,许多数学难题在他的手下便迎刃而解。其中,他证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能算出你若要用瓷砖铺地,则只有用正三角、正四角、正六角三种正多角砖才能刚好将地铺满,还证明了世界上只有五种正多面体,即:正4、6、8、12、20面体。他还发现了奇数、偶数、三角数、四角数、完全数、友数,直到毕达哥拉斯数。然而他最伟大的成就是发现了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弦定理),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据说,这是当时毕达哥拉斯在寺庙里见工匠们用方砖铺地,经常要计算面积,于是便发明了此法。

毕达哥拉斯将数学知识运用得纯熟之后,觉得不能只满足于用来算题解题,于是他试着从数学领域扩大到哲学,用数的观点去解释一下世界。经过一番刻苦实践,他提出“凡物皆数”的观点,数的元素就是万物的元素,世界是由数组成的,世界上的一切没有不可以用数来表示的,数本身就是世界的秩序。毕达哥拉斯还在自己的周围建立了一个青年兄弟会。在他死后大约500年间,他的门徒们把这种理论加以研究发展,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毕达哥拉斯学派。

一天,学派的成员们刚开完一个学术讨论会,正坐着游船出来领略山水风光,以驱散一天的疲劳。这天,风和日丽,海风轻轻的吹,荡起层层波浪,大家心里很高兴。一个满脸胡子的学者看着辽阔的海面兴奋地说:“毕达哥拉斯先生的理论一点都不错。你们看这海浪一层一层,波峰浪谷,就好像奇数、偶数相间一样。世界就是数字的秩序。”“是的,是的。”这时一个正在摇桨的大个子插进来说:“就说这小船和大海吧。用小船去量海水,肯定能得出一个精确的数字。一切事物之间都是可以用数字互相表示的。”

“我看不一定。”这时船尾的一个学者突然提问了,他沉静地说:“要是量到最后,不是整数呢?”

“那就是小数。”“要是小数既除不尽,又不能循环呢?”

“不可能,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可以相互用数字直接准确地表达出来。”

这时,那个学者以一种不想再争辩的口气冷静地说:“并不是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可以用我们现在知道的数来互相表示,就以毕达哥拉斯先生研究最多的直角三角形来说吧,假如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你就无法用一个直角边准确地量出斜边来。”

这个提问的学者叫希帕索斯,他在毕达哥拉斯学派中是一个聪明、好学、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青年数学家。今天要不是因为争论,还不想发表自己这个新见解呢。那个摇桨的大个子一听这话就停下手来大叫着:“不可能,先生的理论置之四海皆准。”希帕索斯眨了眨聪明的大眼,伸出两手,用两个虎口比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说:

“如果直边是3,斜边是几?”

“4。”

“再准确些?”

“42。”

“再准确些?”

“424。”

“再准确些呢?”

大个子的脸涨得绯红,一时答不上来。希帕索斯说:“你就再往后数上10位、20位也不能算是最精确的。我演算了很多次,任何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余边,都不能用一个精确的数字表示出来。”这话像一声晴天霹雳,全船立即响起一阵怒吼:“你敢违背毕达哥拉斯先生的理论,敢破坏我们学派的信条!敢不相信数字就是世界!”希帕索斯这时十分冷静,他说:“我这是个新的发现,就是毕达哥拉斯先生在世也会奖赏我的。你们可以随时去验证。”可是人们不听他的解释,愤怒地喊着:“叛逆!先生的不肖门徒。”“打死他!批死他!”大胡子冲上来,当胸给了他一拳。希帕索斯抗议着:“你们无视科学,你们竟这样无理!”“捍卫学派的信条永远有理。”这时大个子也冲了过来,猛地将他抱起:“我们给你一个最高的奖赏吧!”说着就把希帕索斯扔进了海里。蓝色的海水很快淹没了他的躯体,再也没有出来。这时,天空飘过几朵白云,海面掠过几只水鸟,一场风波过后,这地中海海滨又显得那样宁静了。

一位很有才华的数学家就这样被奴隶专制制度的学阀们毁灭了。但是这倒真使人们看清了希帕索斯的思想价值。这次事件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成员们确实发现不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无法去量准斜边,而且圆的直径也无法去量尽圆周,那个数字是314159265358979……更是永远也无法精确。慢慢地,他们感觉后悔了,后悔杀死希帕索斯的无理行动。他们渐渐明白了,明白了直觉并不是绝对可靠的,有的东西必须靠科学的证明;他们明白了,过去他们所认识的数字“0”,自然数等有理数之外,还有一些无限的不能循环的小数,这确实是一种新发现的数——应该叫它“无理数”。这个名字反映了数学的本来面貌,但也真实的记录了毕达哥拉斯学派中学阀的蛮横无理。

由无理数引发的数学危机一直延续到19世纪。1872年,德国数学家载德金从连续性的要求出发,用有理数的“分割”来定义无理数,并把实数理论建立在严格的科学基础上,从而结束了无理数被认为“无理”的时代,也结束了持续2000多年的数学史上的第一次大危机。

这话出自《论语·子张》

钱穆的解释:事君交友,见有过,劝谏逼促,或过于烦琐,必受辱,或见疏。或求亲昵于君友,以逼促烦琐求之,亦必受辱,或见疏。若依教说义,于君友前数说已劳己长,或数说君友之短及其不是,亦将受辱觅疏。

李柄南的解释:君臣朋友,皆以道义结合,必须以礼节之。事君三谏不从则去,不去则必召祸。不但谏不过三,平常亦须见之以时,不可繁琐,否则必然召辱。交友不同于侍君,来往繁琐,不至于辱,但必趋于疏离

包括朱熹在内的古人解释这句话都是很注重“事君劝谏不过三”这个意思,钱穆和李柄南的意思则很全面,可以算是很好的解释。

在游戏中没有好友上限的设定,所以可以自由的添加好友,不过好友数目太多也不是一件好事,等到玩家需要找固定好友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大海捞针的感觉。

虽然游戏中没有删除好友的功能,但是却有一个隐藏好友的功能。当玩家的好友数目大于100之后,那些长时间没有上限或者好友等级比较低的好友就会被系统主动隐藏起来,这也时官方为了帮助大家筛选好友的一个手段。

光遇真正的结局:

勇于献出光之翼的旅人,将在狂风巨石中逆风前行,将失落的灵魂之光送回天际。所有的光之翼已经全部送出,旅人的心火一点点黯淡下来,一路风尘也使得旅人的步伐愈来愈沉重,疲惫的身躯无法再苦苦支撑,一步步落入黑暗之中。

长久的黑暗逝去,光之后裔最终在心境醒来。与最初的自己相拥后,旅人迸发出自身最耀眼的光芒,在先祖和白鸟的指引下前往星河。重生的旅途中,玩家将与曾经并肩同行的好友以灵魂的方式重聚,汇聚成为天际的星光;那些曾被旅人解救的灵魂,也将于旅途的终点等待着你,向你告别。

常见的无理数有:

(1)圆周率用希腊字母 π(读作pài)表示,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1592654),是代表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它是一个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

(2)e,作为数学常数,是自然对数函数的底数。有时称它为欧拉数(Euler number),以瑞士数学家欧拉命名;也有个较鲜见的名字纳皮尔常数,以纪念苏格兰数学家约翰·纳皮尔 (John Napier)引进对数。

(3)黄金比例是一个定义为 (√5-1)/2的无理数。 所被运用到的层面相当的广阔,例如:数学、物理、建筑、美术甚至是音乐。

(4)√2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2是一个无理数,√2约为14142。

(5)√5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5是一个无理数,√5约为2236。

这句话的关键在于怎么理解“数”字,"数"为"烦数,逼促繁琐"、"列举"、"控诉"、"不信"、"计数"五种意思。第一种意思注者最多,但是联系《论语》思想,颇有不洽;二、三两种意思也于理不合;第四种意思合乎《论语》精神,但不符训诂规则;第五种意思虽有成说,但未详论。舒大清先生撰文以为"数"即"算计"、"谋虑"之意,即事君交友,如果利字当头,私心算计,必致君弃友疏之结果;只有忠信持身,才不会君绝友离。这便与《论语》忠信二字吻合了。

这里“朋”与“事”一样名词作动词用。

若有帮助,还望采纳。

以上就是关于无理数的历史全部的内容,包括:无理数的历史、侍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这句话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光遇》好友数量有上限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9099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