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何解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何解,第1张

战战兢兢

zhàn

zhàn

jīng

jīng

〖解释〗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示例〗那小孩~地走着,唯恐摔倒。

如临深渊

lín

shēn

yuān

〖解释〗临:靠近;渊:深水坑。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

〖出处〗《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示例〗黄帝居人上,惴惴~。

★明·李贽《初潭集·君臣一》

如履薄冰

bīng

〖解释〗履:践、踩在上面。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出处〗《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中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是说官当得越大,就越要谨慎,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出处 《诗经·小雅·小旻》

释义 修身处世小心谨慎,要常怀恐惧惕厉之心,犹如站在悬崖的边缘,或踏在薄冰上一样,时时唯恐失坠。

阐释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敢徒手打老虎,不敢无舟去过河。人们只知这很危险,却不知其他灾祸的来临,小心谨慎,如同站在悬崖边缘,踏在薄冰之上。诗歌作者把为人做事“惴惴小心”的敬慎态度描绘得形神兼备,对历代为政者产生深刻影响。

孔子在《论语》中就引用这句名言,告诫他那些想当官的弟子不要做“暴虎冯河”之人。因为这些人处事之时只顾其一,不顾其他,不会敬慎筹谋,随时有失坠的危险。“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说苑·敬慎》中的这句话也在告诉那些为官者,官位越高越应谦恭卑下,官职越大越应谨小慎微,俸禄越多越不该索取分外之物,唯此才能功成天下。

孙叔敖是春秋之际楚庄王时的令尹(相当于宰相)。一次,有个叫狐丘丈人的隐士对孙叔敖说,人有三怨:爵位高的人,人们嫉妒他;官阶大的人,君主讨厌他;俸禄优厚的人,人们怨恨他。孙叔敖知道这是对他善意的劝诫,就说我的爵位越高,我的心气越是卑下;我的官阶越大,我就越小心谨慎;我的俸禄越优厚,我就给予他人的越多。这样就可以免去三怨了吧?孙叔敖之所思所言体现的就是为官者的敬畏之心和谨慎作风。作为宰相,孙叔敖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轻车简从,吃穿简朴,妻儿不衣帛,连马都不食粟。他以贤能闻名于世,最终成为《吕氏春秋》中记载的圣人。

历史上也不乏一些官高爵重的人,因为没能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而身败名裂的例子。明太祖时期的宰相李善长就是典型的代表。在明初大封功臣之时,明太祖朱元璋认为李善长跟随自己征战多年,善于出谋划策,功劳很大,于是就封其为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赐免死铁券。可李善长却依仗着皇帝的宠幸,居功自傲,恣意作为,而且待人严苛,常常睚眦必报。晚年的李善长不仅遭到御史大夫参奏弹劾,连其奴仆都纷纷告发他,又因与胡惟庸谋反案牵连,导致其妻女弟侄一家七十余口被诛杀,他为自己的骄傲自满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同样身为宰相,南宋文天祥则呈现了另一个境界。他说“天祥自筮仕(做官)以来,战战兢兢,不敢有一毫自肆”,他以死守节,堪为后人表率。

《尚书》中说“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告诫那些为官者身居官位要有敬畏之心,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慎始慎终。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提醒人们抱有谨慎的态度,时刻反躬自省。明代流传至今的《菜根谭》中也有“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的警示。古人反反复复的告诫都在说明一个道理:“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如果一个人没有畏惧之心,就会为所欲为,毫不顾忌,必定祸患及身。正如曾国藩在其家书中所说:只有心存敬畏才能去除骄傲自满和怠惰之气。对普通人如此,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尤其如此。这个道理不仅仅要懂,更要严格地践行。同时,我们还要明白,谦虚谨慎不是不敢作为,而是要恪尽职守、廉洁奉公。

俗语说“涉世如川,行身如舟”,寓意随时随地都会有倾覆的危险。这也可以用来特别告诫那些位高权重的人,要时刻保持谦卑、谨慎的态度和作风,川流舟行,不进则退,所以需要不断地自我提醒和反思,慎始慎终,不使自己有丝毫懈怠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典故1畏惧谨慎貌《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毛传:“战战,恐也兢兢,戒也”《汉书·武帝纪》:“战战兢兢,惧不

1、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rú lín shēn yuān,rú lǚ bó bīng。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

2、出自《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这是春秋时期的《诗经》当中的一首诗《小雅·小旻》,作者不详。

原文: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谋犹回遹,何日斯沮?谋臧不从,不臧覆用。我视谋犹,亦孔之邛。

潝潝訿訿,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我视谋犹,伊于胡厎。

我龟既厌,不我告犹。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

哀哉为犹,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国虽靡止,或圣或否。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翻译:

苍天苍天太暴虐,灾难降临我国界。朝廷策谋真邪僻,不知何时能止歇。善谋良策难听从,歪门邪道反不绝。我看朝廷的谋划,确是弊病太多些。

小人叽喳攻异己,是非不分我悲凄。若有什么好谋略,他们全都不肯依。若有什么坏计策,他们全都会同意。我看朝廷的谋划,不知弄到何境地。

占卜灵龟已厌倦,谋划再不向我谈。谋臣策士实在多,就是没有好意见。议论纷纷满庭中,指出弊病有谁敢!就像谋划要远行,真到路上没效验。

如此谋划我悲痛,古圣先贤不效法,常规大道不遵从。近僻之言王爱听,肤浅之见纷聚讼。就像宫室建路上,当然不会获成功。

国家虽然没法度,人有聪明有糊涂。人民虽然不富足,还有明哲有善谋,有能治国有严肃。就像长流那泉水,不让衰败与陈腐!

不敢空手打虎去,不敢徒步过河行。人们只知这危险,不知其他灾祸临。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深渊,就像脚踏薄薄冰。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为讽刺周代昏庸的统治者而作。综观全诗,作者应该是西周王朝末期的一位官吏,至于是讽刺周幽王还是周厉王,诗无明证,只好用“最高统治者”统而言之。不论是幽王还是厉王,他们都骄奢腐朽,昏愦无道,善恶不辨,是非不分,听信邪僻之言,重用奸佞之臣,不知覆灭之祸,已积薪待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雅·小旻

就是这么一回事,你自己总结吧。。。

《论语·泰伯》: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注疏: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郑曰:“启,开也。曾子以为受身体于父母,不敢毁伤,故使弟子开衾而视之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孔曰:“言此《诗》者,喻已常戒慎,恐有所毁伤。”)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周曰:“乃今日后,我自知免于患难矣。小子,弟子也。呼之者,欲使听识其言。” )

[疏]“曾子”至“小子”。○正义曰:此章言曾子之孝,不敢毁伤也。“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者,启,开也。曾子以为受身体于父母,不敢毁伤,故有疾恐死,召其门弟子,使开衾而视之,以明无毁伤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者,《小雅·小旻篇》文也。战战,恐惧。兢兢,戒慎。临深,恐坠。履薄,恐陷。曾子言此诗者,喻己常戒慎,恐有所毁伤也。“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者,小子,弟子也。言乃今日后,自知免于患难矣。呼弟子者,欲使听识其言也。

集注:

夫,音扶。启,开也。曾子平日以为身体受于父母,不敢毁伤,故于此使弟子开其衾而视之。诗小旻之篇。战战,恐惧。兢兢,戒谨。临渊,恐坠;履冰,恐陷也。曾子以其所保之全示门人,而言其所以保之之难如此;至于将死,而后知其得免于毁伤也。小子,门人也。语毕而又呼之,以致反复丁宁之意,其警之也深矣。程子曰:「君子曰终,小人曰死。君子保其身以没,为终其事也,故曾子以全归为免矣。」尹氏曰:「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曾子临终而启手足,为是故也。非有得于道,能如是乎?」范氏曰:「身体犹不可亏也,况亏其行以辱其亲乎?」

按,诸家解“启予足启予手”,多谓此乃令门人弟子视其身体发肤之完好,而幸戒慎终生可以保全身体矣。杨伯峻氏引王念孙《广雅疏证》以启为{晵,日字改作目字}之误,解作视,然至下句仍谓身体幸得保全,从此则可以免于刑戮也。此说颇有扞格之处,想贤如曾子者,一生之戒慎恐惧,岂特为保全身体哉?《泰伯》此章所记乃曾子临没时事(由下章“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云云可推知),与《礼记》所记曾子易箦事正可相互发明。《礼记·檀弓上》: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曾子非大夫而席季孙氏所赠大夫之箦,非礼也。虽病革临没仍不得违礼,故命子弟“举扶而易之”,此或即《论语》所谓“启予足,启予手”,欲门人弟子举其首足以易箦也。其谨于礼法如此。至“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数句,略谓予一生敬慎戒惧(易箦亦其事,非仅为保全发肤身体而言),此后始得免之矣。此乃曾子临终遗言,自道平生行事大节如此,虽临终亦当“得正而毙”,小子须为效法,“死而后已”(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此章或亦遗训欤?)。

附朱熹评易箦事:

易箦结缨,未须论优劣,但看古人谨于礼法,不以生死之变易其所守如此,便使人有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之心,此是紧要处。

又曰:季孙之赐,曾子之受,皆为非礼,或有因仍习俗,尝有是事而未能正耳。但及其疾病不可以变之时,一闻人言,而必举扶以易之,则非大贤不能矣。此事切要处,正在此毫厘顷刻之间。(陈澔《礼记集说》引)

以上就是关于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何解全部的内容,包括: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何解、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原文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8182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