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五大将军

清朝五大将军,第1张

清朝开国五大臣分别为: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和扈尔汉,他们为清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打下江山立下汗马功劳。

一、额亦都

额亦都,钮祜禄氏,世代生活在长白山。他的先祖名叫阿陵阿拜颜,父亲名叫都陵阿巴图鲁。在他年幼的时候,父母被仇家所杀,他躲到临近的村子里才得以幸免。在十三岁的时候,他手刃了仇人,为父母报了仇。杀人之后为了躲避追捕,逃到了嘉木瑚地区投奔他的姑姑。额亦都的姑姑早年嫁给了嘉木瑚寨长穆通阿,穆通阿的长子哈思护,长额亦都二岁,与额亦都非常投缘,待他如亲兄弟一样,从此额亦都就在姑母家寄居下来。

以后的几年中,额亦都与哈思护或射猎于山林中,或驰马于原野上,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而与此同时,建州女真却发生了一件大事,古勒城主阿太被明朝总兵李成梁攻击,阿太是努尔哈赤伯父礼敦的女婿,得知这个消息后,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后来被清朝追封为景祖翼皇帝)就带着儿孙们前去营救孙女和孙女婿。而叶赫部贝勒尼堪外兰引明朝大军引诱阿太打开城门,明军如潮水般涌入古勒城中,残忍的将全城的男女老幼全部杀死,觉昌安和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后来被清朝追封为显祖宣皇帝)也被杀害。努尔哈赤和弟弟舒尔哈齐也在乱军中被俘,李成梁的妻子见他们兄弟二人相貌非凡,将来一定是英雄人物,便暗地里将他们放跑了。

努尔哈赤兄弟俩逃到了嘉木瑚,借宿在穆通阿家,额亦都见努尔哈赤志向远大,谈吐不俗,便有意追随他,可是他的姑母与姑父因惧怕明朝和叶赫而反对。额亦都说:“大丈夫生在天地间,哪能庸庸碌碌的活一生?我已经下定决心,请姑母不要担心我!”第二天,他带领村中九个人跟随努尔哈赤,这时的努尔哈赤二十二岁,额亦都十九岁。八旗建制后,额亦都隶属满洲镶黄旗。

努尔哈赤回到自己的部族中,当时家中只有父亲塔克世留下的十三副盔甲,他的族人五城城主龙敦等人因惧怕明朝,打算杀死努尔哈赤向明朝请功,于是遣人半夜里袭击努尔哈赤,被额亦都抓住,以后的几次袭击也都因为额亦都等人的保护而失败。

公元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讨伐尼堪外兰,额亦都骁勇善战,在对图伦,色克济,舒勒克占布等城的战役中立下战功。公元1587年8月,额亦都率兵进攻巴尔达城,大军行进到浑河因大水而受阻,他命令士兵把绳子系在身上,鱼贯而渡。到达巴尔达城已是深夜,他率领多名勇士爬上城墙,城中的守军被惊醒,仓促应战,混战中,额亦都身中伤五十多处当仍然冲杀在最前面,终于占领了巴尔达城,

此战后被赐与“巴图鲁”的称号。在对萨克察的战役中,额亦都率军连下克尼玛兰城,索尔瑚寨,再立头功。建州边界上有个名叫科什的盗马贼,力大无比,经常偷盗马匹,额亦都单骑追上了科什,将他杀死夺回了马匹。佳穆瑚的贝辉巴颜背叛建州投降了哈达,额亦都将其父子五人斩杀。

公元1593年9月,叶赫部联合了扈伦三部(乌拉,哈达,辉发),蒙古三部(科尔沁,锡伯,卦尔察),长白山两部(纳殷,朱舍里)共九部三万联军进犯建州,努尔哈赤陈兵于己于古寽山,额亦都率一百人向九部发起挑战,九部中的叶赫部贝勒布斋应战,额亦都奋力斩敌九人,布斋胆怯逃回,因马撞到树上而摔下来,被赶上的建州士兵乌淡斩杀。布斋被杀九部兵马群龙无首,乱作一团,建州兵马趁势发动进攻,科尔沁贝勒明安的马陷到了泥坑里,换了一匹没有鞍的马就继续逃走。九部兵马大败,被俘虏的人不计其数,额亦都带兵乘胜追击,占领了叶赫的诺赛和兆佳两个村庄,并抓主了乌拉部贝勒的弟弟布占泰。10月,额亦都同理事大臣噶盖带领千人攻打长白山部的纳殷路,原来纳殷路长搜稳塞克什在九部大败后回到本部,将他手里的七个村寨全部安扎在斩佛多和山上,打算利用山势的险峻继续与努尔哈赤对抗,额亦都等人围山几个月,双方僵持不下。翌年三月,即公元1594年3月,额亦都率领勇士百人从悬崖爬上山,纳殷兵促不急防,死伤无数,搜稳塞克什也被杀死,纳殷路被消灭。额亦都得胜回师,努尔哈赤十分高兴,把自己的战马赐给了他。

公元1607年5月,费英东,额亦都随贝勒巴雅喇征讨东海女真渥集部。1610年11月,额亦都奉命招抚

渥集部的那木都禄,绥芬河,宁古塔,尼玛察四路,招降了路长康果哩等十九人,在回师的途中还击败了雅兰路,俘虏了上万人。公元1611年12月,又与额驸何和礼一起攻占了渥集部的呼尔哈,克扎库塔两路。

公元1619年,明经略杨镐率六总兵,统兵二十万,四路向赫图阿拉进犯。额亦都随四贝勒皇太极驻防界藩山,与努尔哈赤相互夹击,大破明军于吉林涯和萨尔浒山,明朝三位总兵战死。又协同大贝勒代善,费英东等人在尚间厓击败马林,在阿布达哩冈败刘铤。

额亦都经常担任大军的先锋作战,他用兵四十余年没有打过一次败仗,他为人坦诚,淳朴,每次胜利以后得到的封赏,他都会分发给部下,从来没有自己独占过。

公元1621年,额亦都辞世,享年六十岁。额亦都有子十六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康熙时四位辅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皇太极天聪元年,追封弘毅公,配享太庙。雍正皇帝时为他立碑修道,以纪念这位为清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勇士。二、费英东

费英东,瓜尔佳氏,父亲是苏完部首领索尔果,他的部族世代居住于苏完地区。费英东从小习武,骁勇而精于骑射,十二岁时就能拉开十余石的强弓。戊子年(公元1588年)四月,索尔果带领苏完部五百余户归顺努尔哈赤,努尔哈赤见年青的费英东英气逼人,十分喜爱,八旗建制以后,费英东隶属满洲镶黄旗。

费英东的初次征战是讨伐瓦尔喀部,这一战中他身先士卒,取噶佳路(路为明代女真各部的一个单位),杀死瓦尔喀噶佳路长阿球。戊戌年(公元1598年)正月,费英东同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率军一千再征瓦尔喀,攻克安楚拉库路,围困瓦尔喀部村屯二十余个,三月,瓦尔喀部首领额果里率领部众投降。丁未年(公元1607年)正月,海西女真中强大的乌拉部在贝勒布占泰的率领下侵扰斐优城,城主策穆特黑抵挡不住,向努尔哈赤求援,请求将其领地内的军民迁入建州领地,努尔哈赤命其弟贝勒舒尔哈齐与费英东,扈尔汉带兵保护。扈尔汉率领斐优城三百户先行,遭遇乌拉部的追击,正在相持不下的时候,费英东率领建州兵赶到,杀退了乌拉部。五月,努尔哈赤讨伐东海女真的渥集部,费英东率本部人马攻克渥集部的赫席赫路,鄂摩和苏鲁路,佛纳赫托克索路,俘虏二千多人,立下头等战功。辛亥年(公元1611年)七月,又与阿巴泰等人攻占渥集部的乌尔固辰,穆棱二路,渥集部投降,建州女真的力量更加壮大。

两年后,即公元1613年正月,努尔哈赤集中力量讨伐强敌——海西女真的乌拉部,建州诸贝勒大臣拼死力战,费英东首先攻占了乌拉部的城门,建州大军趁势入城,乌拉部投降。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了后金政权,任命费英东,额亦都,扈尔汉,何和礼,安费扬古为五大臣,开始了漫长的对明战争。公元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中,费英东率镶黄旗本部兵马击溃开源总兵马林的军队。努尔哈赤政讨明朝抚顺城时,费英东被火炮击中,部下劝他撤军,而费英东上马大呼“我建州无败退之将,只有战死之将!” 部下群情振奋,一举攻克抚顺城。后来,在攻打叶赫城的时候,城上箭拾如雨,努尔哈赤命令撤退,前线的费英东回报说:“我们的人已经攻到城下了!”努尔哈赤又命再退,费英东又说:“我们的人已经爬上城墙了!”还没等努尔哈赤下达第三次撤退命令的时候,费英东已经占领了叶赫城。努尔哈赤感叹的说:“费英东真乃万人敌也!”

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三月,费英东结束了他戎马征战的一生,享年五十七岁,努尔哈赤大哭,亲自为他守灵。天聪六年,皇太极追封费英东为直义公,配享太庙。顺治十六年,又追封他世爵位三等公。康熙九年,圣祖亲自为他撰写碑文,立碑纪勋。雍正九年追加封号信勇公。乾隆四十三年,晋费英东世爵一等公,子孙世袭罔替。

费英东自少年时就追随努尔哈赤,三十余年的征战中,他身先士卒,总是冲在最前面。费英东性情忠直,遇事果断,对部下很关爱,对俘虏也很仁慈,太宗皇太极曾经对大臣们说:“费英东见人不善,必先自斥责而后劾之;见人之善,必先自奖劝而后举之。故被劾者无怨言,被举者无骄色。朕未闻诸臣以善恶直奏斯断人也!”

费英东主要活跃在统一女真的内部战争中,并没有更多的参与对明战争,但他仍然被清朝历代皇帝尊为开国功臣而留名史册。三、何和礼

何和礼,亦作何和里,董鄂氏。明末辽东栋鄂(今属辽宁桓仁)人,出生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61年)。何和礼的先世居于东海瓦尔喀(今吉林省浑春),原姓觉罗氏,约于16世纪初迁居于佟佳江(今浑江)中游栋鄂地区,自为一部,称为栋鄂部,并以栋鄂为姓。栋鄂本为地名,其范围相当于今桓仁境内大部分地区。何和礼的祖父克彻,父亲额尔机(一名额勒吉)、兄屯珠鲁,皆任过栋鄂部的部长,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何和礼26岁时,就代替屯珠鲁当上了栋鄂部部长。

栋鄂地处辽东山区,林木茂密,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栋鄂部族定居此处,除继续狩猎、捕鱼、采集外,农业生产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整个部落都处在上升时期,到何和礼任部长时,已成为建州女真诸部中实力最强的一部。

时努尔哈赤已用武力统一了建州女真族大部分地区,他与栋鄂部之间虽然互有争战,但后来双方关系又大为缓和。他知道栋鄂部素强,又知道何和礼所部兵马精壮,雄长一方,因此一心想将栋鄂部招纳在自己的势力之下。万历十六年(1588年)四月,努尔哈赤纳海西女真哈达贝勒王台的孙女纳喇氏为妃,欲前往迎取,特邀何和礼率兵扈从,何和礼便亲率30骑侍卫随行。

何和礼素知努尔哈赤乃女真一代枭雄,他在与努尔哈赤的接触和晤谈中,感到努尔哈赤不但具有雄才大略,而且礼贤下士,将来必为英主。努尔哈赤要完成女真各部的统一,进而实现霸业,尤其需要栋鄂部的支持和何和礼这样难得的将才,而何和礼“性宽和,识量宏远”,则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扈从之行结束后,努尔哈赤将其请到佛阿拉(今属新宾永陵镇),并以贵宾之礼相待,两人纵论今古,推心置腹,均对女真各部纷争的局面表示担忧,大有相见恨晚的感叹,努尔哈赤趁机向他表露出招纳之意,希望何和礼能与自己合兵一处,共创大业,何和礼慨然应允。何和礼返回栋鄂后,力排众议,毅然率领本部军民万余人马投奔努尔哈赤的驻地佛阿拉城,正式归附努尔哈赤。何和礼及栋鄂部的归附,使努尔哈赤实力陡然大增,如虎添翼,并为统一女真各部和对抗明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努尔哈赤为了表达对何和礼的恩宠,授予他为一等大臣,特将自己的长女东果格格册封为固伦公主,嫁给何和礼为妻,并为他(她)们举行了隆重的婚礼。东果格格乃努尔哈赤和元妃佟佳氏所生,时年只有11岁,被努尔哈赤视若掌上明珠,足见努尔哈赤对何和礼的器重程度。何和礼与努尔哈赤结亲缘戚,分掌兵权,成为努尔哈赤的亲信之人,人们都称其为“栋鄂额驸(额驸即驸马)、“固伦额驸”。 何和礼本有妻室,亦长于骑射,听说丈夫在外又娶了别的女人,十分愤怒,于是率领留在栋鄂部的人马,杀向佛阿拉城,要与何和礼决战。何和礼听说妻子前来,便率人马出迎,并向妻子说明缘由。可是妻子根本不听丈夫的解释,竟然要以兵戎相见,后经过努尔哈赤的当面劝谕,何和礼的妻子不仅罢兵,而且也归顺了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对何和礼十分器重,处理军政大事,首先密议于何和礼,然后再付诸实施。何和礼由于办事认真,深谋远虑,很少有失误之时,因此努尔哈赤嘱其不离左右以议军机。为了让何和礼随时可面见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特命在赫图阿拉城内北城城墙外的高埠台地上,为何和礼营造了额驸府。额驸府在通向内城墙之外设有小门,可直入城内,而且额驸府的选址又紧临努尔哈赤的汗宫大街门和后宫。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努尔哈赤初定旗制,何和礼率所部隶红旗,并任本旗总管大臣。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努尔哈赤派长子褚英、侄阿敏率5000兵马征讨乌拉,何和礼率部随征,破敌有功,特别是在宜罕阿麟(今吉林市)之战中,建州兵马大败乌拉兵,斩杀千人,获甲300副,最后攻克了宜罕阿麟城。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十二月,何和礼奉努尔哈赤之命,与额亦都、扈尔汉率2000兵马,远征东海女真渥集部的虎儿哈路,进围扎库塔城,将该包围后,何和礼等人采取先礼后兵策略,对城中军民进行招降,受到拒绝。三日后,何和礼等人指挥建州兵马采取强攻,最后攻破该城,共斩杀一千余人,俘获两千余人。扎库塔城被攻下后,周围各路慑于建州兵马的威势,纷纷投降归顺,何和礼命他们的首领土勒伸、额勒伸带领其民众500户,随军来到赫图阿拉。这次远征全胜而归,使建州女真统属的势力范围一直延伸到黑龙江、乌苏里江一带。

何和礼对努尔哈赤忠心耿耿,多次参加对女真各部的征战,极受信任,却受到褚英的欺凌,褚英为努尔哈赤长子,何和礼的内弟,受封广略贝勒,并一度代理政务。但他心胸狭窄,特别忌恨几位弟弟和五大臣,并放言说,如果弟弟和五位大臣不听他的话,将来就要被杀掉。何和礼便与各位大臣写一份受苦情况,呈送努尔哈赤,结果褚英受到努尔哈赤的斥责和疏远,最后将其处死。

何和礼自从率兵远征东海女真各部之后,努尔哈赤便决定让何和礼辅助自己处理事务,“以使定夺决断,不遣处出”。当乌拉部长布占泰违背誓言,意欲与叶赫等部联盟时,何和礼力主出兵乌拉部,并提出了请努尔哈赤亲自督率建州兵马征伐,在何和礼的建议下,努尔哈赤率何和礼等众将和3万大军亲征乌拉部。建州兵马连克乌拉河东孙孔泰、郭多、俄漠三城,向乌拉城逼近。在建州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努尔哈赤对布占泰犹存招顺的希望,等待着他能悛悔归降,令其改过,然后撤军。布占泰一面派使者向努尔哈赤请罪,一面又亲率3万乌拉兵马前来抵御,全部步行列阵。这时,何和礼与众将坚请出战:“我军远道征伐,利于速战速决,只是担心乌拉不出兵罢了。现在他们既然列阵以待,我军可利用这平原旷野,一鼓作气将其擒杀。如果错过了这个歼敌的机会,那么我军厉兵秣马,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在何和礼等诸将的要求下,努尔哈赤方命将士舍骑步战。何和礼随努尔哈赤身先士卒,冲向敌阵。一时间,矢如风发电落,声似狂飙雷鸣。建州兵鼓勇奋击,乌拉兵亦拼死力敌。经过激烈搏杀,乌拉兵马遭到重创,死伤十之六七,抛戈弃甲,尸横遍地,余皆溃散,建州兵马乘势攻下乌拉城。布占泰见大势已去,只身逃往叶赫。征讨乌拉之役,建州兵“破敌三万,斩杀万人,获甲七千副”,乌拉从此灭亡。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正式建立满洲八旗制度,何和礼及所部被编入正红旗,隶属于努尔哈赤次子、正红旗旗主贝勒代善。次年正月,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称法,改元天命,设置议政五大臣,同听国政,何和礼、额亦都、费英东、安费扬古和扈尔汉位列其中。凡军国大事,先由五大臣拿出处理意见,再交四大贝勒复核,最后由努尔哈赤发布实施。他们“秉克公诚,历精图治”,这就是著名的后金议政五大臣。

天命四年(1619年),何和礼率部参加了著名的萨尔浒大战。此次战役,明廷以杨镐为经略,调集10万兵马,号称47万,共分四路,分进合击,会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努尔哈赤采取“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应变策略,集中优势兵力,给明军以毁灭性打击。在萨尔浒大战中,何和礼及所部兵马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史料称“萨尔浒之役,率败明师者,皆公(指何和礼)之力也。”因为何和礼在此次大战中,协助努尔哈赤运筹帷幄,使后金全歼明朝三路兵马(一路逃走)。而且在后金兵马中,原栋鄂部子弟居多,特别是在东线战场上,栋鄂部兵马利用地利条件,伐木设障,坚壁清野,并以小股兵马袭扰,致使东路明军主将刘铤所率领的明军和朝鲜联军行军迟缓,延搁数日,为后金主力调集东线,全歼东路明朝和朝鲜联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天命六年(1621年),后金兵马接连攻克沈阳、辽阳,“何和礼皆在行间”。据《满文老档》记载,此时的何和礼辖有浑河音格5个牛录,博尔辉5个牛录,雅尔瑚、苏完8个牛录。粗略估算,当有5400名军士。后金攻下沈阳、辽阳二城后,何和礼又以战功被授予世职三等总兵官。

何和礼追随努尔哈赤征战36年,励精图治,推诚宣力,勤劳政事,深为努尔哈赤所倚重。努尔哈赤比何和礼年长两岁,两人不仅有君臣之礼和翁婿之亲,更有着兄弟般的手足之情。天命九年(1624年)八月,何和礼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官署之中,享年64岁。何和礼去逝时,五大臣中的其他四位已病故在先,仅何和礼尚参与后金的军机大事。努尔哈赤为失去何和礼这样的忠勇大臣而惋惜不已,以致痛苦失声道:“我们一起并肩作战而又十分友好的诸位大臣都已不在人世了,上天为什么不让他们留下一位给我送终呢?“对何和礼等五位大臣的感情和爱惜之情,由此可见。

何和礼作为清王朝的开国元勋,死后亦受到很高礼遇。清太宗时,追封何和礼为三等子。顺治十一年(1654年),追谥何和礼为“温顺“,并勒石记功。内有“追述往事,轸念前勋”,称赞何和礼“乃能益励忠诚,封疆攸赖,始终尽瘁克襄王室”。雍正八年(1729年),加封号“勇勤”。四、安费扬古

安费扬古,觉尔察氏,世居瑚济寨。父完布禄,事太祖,有章甲、尼麻喇人诱之叛,不从,又劫其孙以要之,终无贰志。安费扬古少事太祖。旗制定,隶满洲镶蓝旗。

岁癸未,太祖兵初起,仇尼堪外兰,克图伦城,攻甲版。萨尔浒城长诺米讷、柰喀达阴助尼堪外兰,漏师期,尼堪外兰得遁去。太祖憾诺米讷、柰喀达,执而杀之,使安费扬古率兵取其城。康嘉者,太祖再从兄弟也,惎太祖英武,与从谋以哈达兵至,俾兆佳城长李岱为导,劫瑚济寨。既,引去,安费扬古方猎,闻有兵,与巴逊以十二人追及,击破之。岁甲申正月,从太祖攻兆佳城,获李岱。其党李古里扎泰走附汪泰,安费扬古以太祖命往谕,并汪泰降之。六月,从太祖攻马儿墩寨,寨负险,守者甚备,矢石杂下,攻三日不克。安费扬古夜率兵自间道攀崖而上,拔其寨。岁丁亥六月,太祖伐哲陈部,八月,克洞城,岁戊子九月,克王甲城,安费扬古皆从战有功。寻攻克章甲、尼麻喇、赫彻穆诸城,又取香潭寨;其长李墩拜湖遁走,追及于硕郭之阳,俘以献。岁癸巳六月,太祖略哈达富尔佳齐寨。师还,太祖躬勒兵以殿,哈达贝勒孟格布禄率骑追至,一骑出太祖前,太祖方引弓射,复有三骑突至,太祖马几坠,三骑挥刀来犯,安费扬古截击,尽斩之;太祖亦射孟格布禄中马踣,敌骑败走。太祖嘉其勇,赐号硕翁科罗巴图鲁。九月,太祖既破九部师,闰十一月,命与额亦都、噶盖等攻讷殷路佛多和山寨,斩其长搜稳塞克什。岁己亥九月,从太祖灭哈达。

岁辛亥七月,命与台吉阿巴泰等伐渥集部乌尔古宸、木伦二路,取其地,俘其人以归。岁癸丑正月,从太祖灭乌喇,师薄城,安费扬古执纛先登。寻置五大臣,安费扬古与焉。天命元年七月,命与扈尔汉帅师伐东海萨哈连部,至兀尔简河,刳木为舟,水陆并进,取河南北三十六寨。八月丁巳,师至黑龙江之阳,江水常以九月始冰,是日当驻师处独冰,宽将竞从之,师毕渡,冰旋解六十步,若浮梁。安费扬古曰:“此天佑我国也!”策骑先涉,遂取江北十一寨,降使犬、诺洛、石拉忻三路。三年四月,太祖取抚顺,明总兵张承廕等赴援,分为三营,安费扬古击其左营,大破之,遂乘胜取三岔儿诸堡。四年,破明经略杨镐,灭叶赫。六年,取沈阳、辽阳。安费扬古皆在行间。

七年七月,卒,年六十四。顺治十六年,追谥敏壮,立碑纪其功。太宗尝谕臣曰:“昔达海、库尔劝朕用汉衣冠,朕谓非用武所宜。我等宽袍大袖,有如安费扬古、劳萨其人者,挺身突入,能御之乎?”当日猛士如云,而二人尤杰出云。

子达尔岱、阿尔岱、硕尔辉。达尔岱以甲喇额真事太宗。伐明,攻大凌河,守臧家堡,取锦州、宁远,征朝鲜,皆有功。顺治二年,授拖沙喇哈番。七年,追安费扬古功,进一等阿达哈哈番。康熙五十二年,圣祖念安费扬古开国勋,别授三等阿达哈哈番,令其孙明岱分袭。阿尔岱子都尔德及硕尔辉孙逊塔,皆有功,受爵世祖朝,别有传。五、扈尔汉

扈尔汉,佟佳氏,世居雅尔古寨。父扈喇虎,与族人相仇,率所部来归,是岁戊子,。旗制定,隶满洲正白旗,太祖起兵之六年也,扈尔汉年十三,太祖养以为子。稍长,使为侍旗。扈尔汉感太祖抚育恩,誓效死,战辄为前锋。

瓦尔喀部蜚悠城初属乌喇,贝勒布占泰待之虐,丁未正月,城长策穆特黑请徙附太祖,太祖命贝勒舒尔哈齐等将三千人迎之,扈尔汉从。既至蜚悠城,收环城屯寨凡五百户,使扈尔汉与扬古利率兵三百,护以前行。布占泰发兵万人邀诸路,扈尔汉结寨山巅,使蜚悠城之。自率二百人与乌喇兵万人各据山为阵,相持,使驰告后来附者五百户入保,分兵百人来战,扬古利迎击,乌喇兵稍退,会后军至,奋击,大破之。夏五月,进军。翌日,乌喇悉太祖命贝勒巴雅喇将千人伐渥集部,扈尔汉从,取赫席黑、俄漠和苏鲁、佛讷赫克索三路,俘二千人。己酉冬十二月,复命扈尔汉将千人伐渥集部,取滹野路,收二千户以还,太祖嘉其功,赉甲胄及马,赐号“达尔汉”。辛亥冬十二月,复命扈尔汉及何和礼、额亦都将二千人伐渥集部虎尔哈路,克扎库塔城,斩千馀级,俘二千人;抚环近诸路,收五百户以还。癸丑,太祖讨乌喇,扈尔汉及诸将皆从战,夺门入,遂灭乌喇。太祖置五大臣,扈尔汉与焉。

先是太祖与明盟,画界,戒民毋窃逾,违者杀毋赦。至天命初将十年,明民越境采参凿矿,取树木果蔬,殆岁有之。太祖使扈尔汉行边,遇明民逾塞,取而杀之,凡五十馀辈。太祖遣纲古里、方吉纳如广宁,广宁巡抚李维翰系诸狱,而使来责言,且求杀逾塞民者,太祖拒不许。既乃取叶赫俘十人戮抚顺关下,明亦释使者。是年秋七月,太祖命扈尔汉及安费扬古将二千人伐萨哈连部,道收兀尔简河南北三十六寨;遂进攻萨哈连部,取十一寨,降其三路。语详安费扬古传。

四年春二月,明经略杨镐大举四道来侵,三月,太祖督军御之,扈尔汉从贝勒阿敏先行,与明游击乔一琦遇,击败之。时朝鲜出军助明,其帅姜弘立屯孤拉库岭,一琦收残卒匿朝鲜营。扈尔汉从诸贝勒击明军,战于萨尔浒,破明将杜松等;战于尚间崖,破明将马林等:扈尔汉皆在行间。明将刘綎自宽奠入董鄂路,牛录额真托保等战不利。扈尔汉帅师与托保合军,凭隘为伏,诸贝勒军出瓦尔喀什林。刘綎将率兵登阿布达里冈为阵,扈尔汉引军扼其冲,诸贝勒继至,东西夹击,破之,綎战死,明兵遂熸。五年,太祖取沈阳,扈尔汉从击明总兵贺世贤等,败之。历加世职至三等总兵官。八年冬十月,卒,年甫四十八,太祖亲临其丧。

扈尔汉诸子:浑塔袭三等总兵官,其后不著;准塔别有传;阿拉密袭准塔世职。

父:爱新觉罗·塔克世

亦称塔失。明建州(今辽宁新宾境内)人,满族,爱新觉罗氏。清景祖觉昌安之四子,努尔哈赤之父,史称显祖。塔克世生年不详,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明总兵李成梁出兵破阿台章京之右埒寨,同其父觉昌安试图赴古埒城劝降叛明的内弟阿台,不料尼堪外兰破城后纵兵屠城,塔克世与觉昌安均死难。塔克世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追尊为显祖宣皇帝,努尔哈赤生母亦同时尊为宣皇后。

母:喜塔拉氏

显祖宣皇后,姓喜塔拉氏,名额穆齐。都督阿古之女。归显祖为嫡妃。出生年月不祥,明嘉靖38年(公元1559年)生太祖,据《清史稿》记载,太祖乃宣皇后怀胎13月所生。九年后(公元1568年)崩。顺治五年追谥为显祖宣皇后。宣皇后喜塔拉氏有子三人:太祖努尔哈赤、庄亲王舒尔哈齐、通达郡王雅尔哈齐;女一人,下嫁嘉木瑚城主伊尔根觉罗·噶哈善哈斯虎。

满蒙不分家,女真为各部族的融合,如叶赫之先就是蒙古族。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努尔哈赤出生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州左卫一个小部酋长的家里。他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尔,原是元朝斡朵里万户府的万户,明永乐三年(1405年)应明成祖朱棣的招抚,入京朝贡,封授建州卫指挥使,后掌建州左卫,晋升至右都督。宣德八年(1433年),因教授明都指挥佥事裴俊,被阿速江等卫“野人女真”杀死。其子董山是努尔哈赤的五世祖,初授指挥使,后晋升右都督,与叔父凡察分掌建卫、建州右卫,成化三年(1467年)以屡掠辽东人畜,被明朝斩杀。建州三卫遭到明军残酷征剿。董山的长子脱罗及其子妥义谟,先后袭职,多次进京朝拜明帝,贡献方物。董山的第三子锡宝齐篇古,是努尔哈赤的四世祖。锡宝齐之子福满,后被清朝追尊为兴祖直皇帝。福满第四子觉昌安是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第四子塔克世娶妻喜塔喇·厄墨气,生三子,长为努尔哈赤,次为舒尔哈齐,幼为雅尔哈齐。

觉昌安是建州左卫枝部酋长,为明都指挥使,人少势弱,早期依附建州“强酋”亲家王杲,也常率领部众进入抚顺马市贸易,以麻布、粮食易换猪牛,领取抚赏的食盐、红布、兀剌等物。万历二年(1574),明辽东总兵官李成梁率军数万,因王杲抗命,扰民抢掠,扩大实力,有不轨之心。遂攻取王杲之寨,杀掠人畜殆尽,觉昌安、塔克世背叛了亲家,充当明军向导。万历十一年,王杲之子阿台图报父仇,屡掠边境,李成梁再率大军出击,取阿台的古勒寨及其同党阿海的莽子寨,杀阿台,“杲自是子孙靡孑遗”。觉昌安、塔克世再次为明军向导,战乱中被明兵误杀。

噩耗传来,二十五岁的努尔哈赤本想起兵索报父仇,但势孤力单,怎能与拥兵百万的大明“天皇帝”交锋。无可奈何,努尔哈赤乃诿过于建州左卫图伦城主尼堪外兰,指责其唆使明兵杀害父、祖,奏请明臣执送。不料这一要求,竟惹恼了骄横跋扈的明朝边将,被视为无理取闹,一口拒绝,并宣称要于甲板筑城,令尼堪外兰为“满洲国主”,因而尼堪外兰威望大升,“于是国人信之,皆归尼堪外兰”,甚至连亲族子弟也“对神立誓”,欲杀努尔哈赤以归之,尼堪外兰则乘机逼努尔哈赤“往附”,俨然以建州国君自居。

以上就是关于清朝五大将军全部的内容,包括:清朝五大将军、努尔哈赤的父母是谁及其父母的一些相关信息资料、努尔哈赤的祖父叫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7721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