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植物叫什么名字,应该是种蕨类植物。

这个植物叫什么名字,应该是种蕨类植物。,第1张

乌蕨(Stenolomachusanum(Linn.)Ching)为鳞始蕨科(又称陵始蕨科)(Lindsaeaceae)乌蕨属植物,又名大叶金花草、小叶野鸡尾、蜢蚱参、细叶凤凰尾等,是一种民间中草药。乌蕨为多年生草本,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省区。其味微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血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肠炎、痢疾、肝炎、湿热带下、痈疮肿毒、疼腮、口疮、烫火伤、毒伤、狂犬咬伤、皮肤湿疹、吐血、尿血、便血和外伤出血J。乌蕨在民间有“万能解毒药”之称,甚至可用以治疗胃癌,肠癌、肝炎等。现代研究表明乌蕨含有黄酮、酚类、挥发油、甾体和多糖等成分,其提取物或单体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抗氧化、抗炎、保肝、止血、解毒等作用。

芦荟——消炎抗菌消肿。芦荟的叶片中含有丰富的粘胶液体。这种液体具有防溃疡、促进伤口愈合、刺激细胞生长和止血作用。外用时直接用新鲜叶片涂抹,或使用芦荟制成的外用药酒。外用方法都比较安全,应注意选择成熟度高的芦荟叶片,这样疗效会更好。

消炎止血草——果实内的毛有消炎止血作用,如手指什么的万一割破,取毛一些放在患处即止血,犹如创口帖的功效。

小野鸡尾

别名:海风丝,草莲,凤尾蕨,线鸡尾草,小金花草,光棍药,黑蕨,野鸡尾,细叶金鸡尾,野黄连,吊金草,火汤蕨,金粉蕨,中华金粉蕨,乌蕨,土黄连,凤凰标,小鸡尾草,小蕨萁,日本乌蕨,水金鸡尾,金鸡尾,地柏枝,虾虾猛,解毒蕨,人头发,乌韭,小叶野鸡尾,凤尾莲,孔雀尾,金花草,串鱼草

中药小野鸡尾为中国蕨科植物野鸡尾金粉蕨的全草或叶。夏,秋季采收全草,或割取叶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陆生蕨类植物,植株高25~6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密被棕色卵状披针形鳞片,叶厚革质,近簇生;叶柄禾秆色,基部棕色,长10~35厘米;叶片长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0~30厘米,宽6~15毫米,三至四回羽状分裂;羽片8~15对,有柄,互生,狭卵形,基部宽楔形,先端长渐尖;第1对羽片最大,长10~15厘米,宽约5厘米;二回羽片8~12对,近卵形;三回羽片3~4对,互生,椭圆形或倒卵形,羽状分裂;四回羽片2~3对,互生,倒披针形或披针形;叶脉分叉,营养叶末回裂片有小脉1条,孢子叶裂片具羽状并有边脉。孢子囊群线形,长2~6毫米;囊群盖长圆形或短线形,膜质,全缘,白色。

药材性状

根茎细长,略弯曲,直径2~4毫米,黄棕色或棕黑色,两侧着生向上弯的叶柄残基和细根。叶柄细长略呈方柱形,表面浅棕**,具纵沟。叶片卷缩,展开后呈卵状披针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长10~30厘米,宽6~15厘米,浅黄绿色。或棕褐色,三至四回羽状分裂,营养叶的小裂片有齿;孢子叶末回裂片短线形,下面边缘生有孢子囊群,囊群盖膜质,与中脉平行,向内开口。质脆,较易折断。气微,味苦。

根茎横切面:表皮为1列圆状多角形细胞。基本组织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分体中柱呈弧形或三角形,常3个作圆状环列,内皮层明显。中柱鞘为1~2列薄壁细胞。

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心;肝;肺;胃;小肠;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利湿;止血。主治风热感冒;咳嗽;咽痛;泄泻;毒蛇咬伤;烫火伤;痢疾;小便淋痛;湿热黄疸;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尿血;疮毒;跌打损伤。

使用方法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用量加倍。

出处出自《广西中药志》

拼音名Da Ye Jīn Huā Cǎo

英文名Commonwedgelet Fern Leaf, leaf of Common Wedgelet Fern

别名 野黄连、水黄连、牙齿芒、擎天蕨、雪仙草、扫雪花、蜢蚱参、上树细辛草、青蕨、金花草、大金花草、乌韭、石发、地柏枝、雉鸡尾、小鸡尾草、细叶狼箕、花叶凤尾草、乌竹、墙柏、细叶凤凰尾、土黄连、孔雀尾、万能解毒草、苦黄连

来源

药材基源: 为鳞始蕨科植物乌蕨的全草或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phenomeris chinensis(L)Maxon[Adiantum chusanum L;Stenoloma chusana(L)Chin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挖取带根茎的全草,去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可达65cm。根茎坚硬而短,横走,密被赤褐色钻状鳞片。叶近生,叶柄长达25cm,禾秆色,光亮,直立;叶近革质,无毛;3-4回羽状分裂,披针形,长20-40cm,宽5-12cm;下部羽片卵状披针形,斜展,长5-10cm,宽2-5cm;小羽片矩圆形或披针形;末回裂片楔形,先端截形,有牙齿,基部楔形,下延,叶脉下面明显,2叉状分枝。孢子囊群顶生,每裂片上1-2枚,囊群盖灰棕色,半杯形,宽与叶缘等长,向外开裂。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900m的林下、路边或空旷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性状

1性状鉴别 根茎粗壮,长2-7cm,表面密被赤褐色钻状鳞片,上方近生多数叶,下方众多紫褐色须根。叶柄长10-25cm,直径约2mm,呈不规则的细圆柱形,表面光滑,禾秆色或基部红棕色,有数条角棱及1凹沟;叶片披针形,三至四回羽状分裂,略皱折,棕褐色至深褐色,小裂片楔形,先端平截或1-2浅裂;孢子囊群1-2个着生于每个小裂片先端边缘。气微,味苦。

2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近圆形,壁稍厚。下皮层棕红色,由数列多角形的厚壁细胞组成,内含淀粉粒。皮层宽广,薄壁细胞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胞腔内充满淀粉粒。内皮层明显,细胞呈扁长方形,中柱鞘为2-3列薄壁细胞。中柱为管状中柱。

化学成份叶含牡荆素(Vitexin),丁香酸(Syringic acid),山柰酚(kaempferol),原儿茶醛(Procatechualdehyde),原儿茶酸(Procatechuic acid)。

药理作用10%煎剂用平板海绵片法,对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对人型结核杆菌也有抑制作用。2全草煎剂用平板稀释法,1:400浓度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

性味微苦;寒;无毒

归经肝;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止血。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肠炎;痢疾;肝炎;湿热带下;痈疮肿毒;痄腮;口疮;烫火伤;毒蛇、狂犬咬伤;皮肤湿疹;吐血;尿血;便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绞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外敷;或煎汤洗。

各家论述1《峨嵋药植》:根状茎:清火退热。2《贵州民间方药集》:全草:止咳。治伤风感冒;外用治九子疡,消肿毒。3《广西中药志》:叶:治热咳吐血,红白痢疾,解毒;外治跌打出血,水火烫伤,疮疡烂肉等证;根:治赤白痢。4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全草:清热,解毒,利湿。治流感,感冒,咳嗽,扁桃体炎,腮腺炎,肠炎,痢疾,皮肤湿疹。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以上就是关于这个植物叫什么名字,应该是种蕨类植物。全部的内容,包括:这个植物叫什么名字,应该是种蕨类植物。、有一种植物能消炎叫什么、野鸡尾草有什么功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7430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