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站是什么意思

驿站是什么意思,第1张

驿站的意思是指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在现代,被作为一些公路旅馆等中转站的代名词,还有生活中存放物件的地方也可称为驿站,如菜鸟驿站、妈妈驿站。

周朝时,朝廷设立邮驿,到唐朝邮驿拓展到全国,约有1639个驿站,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相隔3000里的路程,只需要6天就能送到。

由来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汉代开始就设有“驿传”制度,但没有“驿站”一词。“站”来自蒙古语jam(一说此词源于汉语的“驿马”),也作“站赤”(jamcin),在元代时开始普及。

正因此字是蒙古语读音,到明初,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将通用的“站”字改称“驿”。但沿用成习,“驿站”连称也已成为百姓的常用短语。

驿站在我国古代运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通讯手段十分原始的情况下,驿站担负着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信息传递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物流信息的一部分,也是一种特定的网络传递与网络运输。我国古代驿站各朝代虽形式有别,名称有异,但是组织严密,等级分明,手续完备是相近的。

封建君主是依靠这些驿站维持着信息采集、指令发布与反馈,以达到封建统治控制目标的实现。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局限,其速度与数量与今无法相比,但就其组织的严密程度,运输信息系统的覆盖水平也不亚于现代通讯运输。可以说那时的成就也是我们现代文明的基础的一部分。

驿站制度的实施,客观上形成了元代时期以驿路为基本走向的欧亚商路网络。此期的丝绸之路大致以察合台汗国首府阿力麻里为枢纽,东西段均各分为两大干线。

东段:一条由蒙古帝国都城哈喇和林西行越杭爱山、阿尔泰山抵乌伦古河上游,然后沿该河行至布伦托海,再转西南到阿力麻里。

1295年常德奉旨乘驿抵巴格达见旭烈兀,东段即走此路。

另一条由元大都西行,由宁夏过黄河入河西走廊;然后或由天山北道抵阿力麻里,或由天山南道入中亚阿姆河、锡尔河两河地区。

马可·波罗由陆路来华,即走此路。

西段:一条由阿力麻里经塔拉思取道咸海、里海以北,穿行康里、钦察草原抵伏尔加河下游的撒莱;再由此或西去东欧,或经克里米亚半岛过黑海至君士坦丁堡,或经高加索到小亚细亚。

14世纪来华传教的意大利人孟德科维诺曾说,这是欧亚间最短、最安全的路。

另一条由阿力麻里入中亚两河地区、经撒马尔罕、布哈拉去呼罗珊,即今阿富汗西北、伊朗东北,再至小亚细亚。

这相互交叉的两大干线之间,还有不少支线和间道,正反映了以驿路为基本走向的欧亚贸易之路网络型结构的特点。

元代丝绸之路

凡官吏御命差使,如为一般公事则由省部发给文书,称为“铺马圣旨”,乘传前行;有密命或急不待发给文据则佩带金字或银字圆符以行。一些官府的物资,也依靠驿站,利用车、牛转运。总领全国站驿的机关最初为诸站都统领使,至元七年设,属兵部。至元十三年改组为独立的通政院,寻分为大都、上都二院,后来一度又置江南分院。院设院使领导。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三月(时仁宗已即位)以通政院怠于整治,站赤消乏,罢通政院,改由兵部领导。旋复立通政院,领蒙古站赤,而兵部则分领汉地站驿。仁宗延柘七年四月(时英宗已即位),又诏“蒙古、汉人站,依世祖旧制,悉归之通政院。”腹里、江南汉地的诸路站赤,除一个短时期外,皆以各路达鲁花赤、总管提调,州县官不得预。沿途并设有脱脱禾孙,进行检查盘问。一些水陆冲要的驿站设有提领、副使、司吏、百户等职。提领由政府委派,副使以下则于站户内选用,三岁为满。在大都与上都之间,因为“每岁车驾行幸、诸王百官往复,给驿频繁,与外郡不同”,故在提领之上,复设有驿令、驿丞。站户每十户编为一甲,甲首称牌头。每站所领站户,“多者三二千,少者六七百”。根据陈高华的估计,全国站户总数至少在三十万以上,较之军户或更多。《十石出马一匹为则,或十石之下八九户共之,或二三十石之上两三户共之。惟求税粮仅足当站之数,不至多余,却免其一切杂泛差役。若有纳粮百石之下、七十石之上,自请独当站马一匹者听之。”陕西地区立站的办法又有所不同,以每地一顷为一分,一丁亦为一分,合十四分当站马一匹。其后,由于站户负担过重,改女为官给祗应,但站户优免和雇、和买及一切杂泛差役的规定也先后取消。

元朝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驿站担负着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信息传递任务。

驿站制度是元朝政府的神经与血液网络,对维持统治具有重大的作用。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古埃及第十二王朝时期就有传递讯息的记载。

扩展资料:

元朝建立了遍布全国驿站的历史: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被发现有(壴女)与(亻壴)字,是与传递讯息有关的文字。周朝就设有烽火台及邮驿传递军事情报。至汉朝每30里置驿,由太尉执掌。

唐朝邮驿设遍全国,分为陆驿、水驿及水陆兼办三种,驿站设有驿舍,全国共有1,639个驿站,人员共20,000人,中央由兵部驾部郎中管辖,节度使下设馆驿巡官4人,各县由县令兼理驿事。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九日,安禄山范阳起兵,两地相隔3,000里,6日后事件即传至京城,可见效率迅速。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中有证: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穿州过府,要拚命运送杨贵妃的荔枝,每年会累死几匹马、几个可怜的驿官兵。

宋朝驿卒由兵卒担任,规模不如唐朝。沈括的《梦溪笔谈》说:“驿传旧有步、马、急递三等,急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羽檄也,以朱漆木牌镶金字,日行五百里”,岳飞一日之内在前线接到的十二道金牌,即是朱漆金字牌。

元朝疆域辽阔,为了维持庞大的帝国,于是强化了驿站制度,时称站赤。马可波罗所著的《马可波罗行记》记载:“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迈耳(mile),或三十迈耳,必有一驿。无人居之地,全无道路可通,此类驿站,亦必设立。

合全国驿站计之,备马有三十万匹,专门钦使之用。驿站大房有一万余所,皆设备妍丽,其华靡情形,使人难以笔述也”。《经世大典》记载中国有站赤1,496处,藏区共设大驿站28处,小站约7至8处。

至明朝更另外设立了递运所,加强了物流信息。京师设置会同馆及乌蛮驿,供予赴京公干或者朝贡人员居住。万历以后,驿站制度弊窦丛生,大小官员往来于道路时,常常任意勒索夫、马,

而且公器私用,“用于私事的占十分之八”,崇祯年间因而有节裁驿递之举。李自成因驿站被裁失业,愤而加入高迎祥的农民军,最后成为农民军领袖,攻破北京,明朝灭亡。

清朝设驿站计共1,785处,京师设皇华驿,军机处公文上有如注明“马上飞递”,规定日行300里,假如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日行400里、500里,甚至600里不等,最高速达800里,往往到站时人仰马翻,俗称“六百里加急”及“八百里加急”等,如此类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朝驿站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驿站

以上就是关于驿站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驿站是什么意思、元代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元代驿站制度的实施分出了几条路线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6355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