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是什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是什么,第1张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意思是:学到待人处世的道理并适时实践练习,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悦的事吗?

1、此内容出自孔子的《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2、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扩展资料:

1、《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2、《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则跳过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篇三个字是一个词,则取前三个字。

3、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4、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百度百科_孔子  百度百科_论语

意思是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出自《论语·学而》原文: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亦乐乎的解释

[is it not delightfulawfully;extremely]

原意是不 也是 很快乐的吗现用来表示 程度 极深 有朋自 远方 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详细解释 《论语·学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谓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后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已达到极度,兼有淋漓尽致之意。 明 无名氏 《吴起 挂帅 》 第四折:“ 吴起 着我 打听 秦 兵去,谁想正撞着 秦 将,把我一阵杀的不亦乐乎,跑将来了。” 《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 :“况 且是 自己舅子开张的酒店,越要 卖弄 ,好酒好食,只顾教搬来,吃得个不亦乐乎。” 王蒙 《杂色》 :“他的头、背、胳膊也被冰雹打了个不亦乐乎。”

词语分解

不亦的解释 副词 ,表示委婉的反问,用在 谓语 的前面,句末有语气词同它 配合 吾射不亦精乎;;宋; 欧阳 修《归田录》详细解释常 用于 表肯定的反问句,句末多有“乎”字。《礼记·檀弓下》:“ 武子 曰:‘不亦善乎?’”《史记 乎的解释 乎 ū 文言助词,表示疑问:汝识之乎(吗)? 文言叹词:陛下与谁取 天下 乎(呀)! 文言 介词 ,相当“于”(用在 动词 或 形容词 后):在乎。无须乎。异乎 寻常 。 古 形容 词或副词后缀: 巍巍 乎。郁郁乎。 古同“呼”

以上就是关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是什么、不亦说乎什么意思、不亦说乎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4885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