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都城 明朝的都城有哪些


1、明朝有三个都城,分别是朱元璋龙兴之地中都凤阳,朱元璋定都的南京,朱棣定都的北京,我们来看明朝灭元朝的过程。

2、元朝疆域之广堪称空前,但元朝又是大一统王朝相对较短的,前后只有89年,后二十多年还是在战乱中。

3、元朝到了顺帝时,已经积重难返。有一首《醉太平》,描写当时的惨状: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1421年之前明朝都城在南京,1421年后都城在北京。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南京)南郊即皇帝位,定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明成祖为了加强对北方的控制,永乐元年(1403年),诏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永乐十四年(1416年),朱棣下令正式营建北京。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宫殿落成。这年九月,朱棣下令明年以北京为京师,正式迁都北京。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朱棣在北京御奉天殿,朝百官,大祀南郊,迁都大政至此基本完成。

明朝国号来源

相传,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国号意在大中,既而祈天,乃得大明。又称皇明,清朝时称之为前明。又因皇室姓朱,称朱明。

大明国号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与宗教有关,吴晗等人认为,大明国号的源头是明教,而南京大学胡阿祥等认为此国号出自白莲教,而源头则是佛教。

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教徒,用“明”作国号以示正统地位,也同时应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预言。其次,以明喻火,根据五德终始说,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另有观点认为,明朝国号出自《周易·乾·彖》“大明终始”,与元朝国号同出一典,象征元、明之间正统嬗替。

明朝的首都开始是南京,后来改为北京。明朝首都朱元璋时期是现在的南极(应天府),后明成祖朱棣北上迁都,改国都为北京(顺天府)。

明太祖朱元璋在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1368年1月23日),在应天府登基即位,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是为“明太祖”。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

明成登记后祖十分重视经营北方,加之自己兴起于北平,明成祖在南京即位后,于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设行在六部,增设北京周围卫所,逐渐建立起北方新的政治、军事中心。

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开始了营建北京天寿山长陵,以示立足北方的决心。与此同时,争取与蒙古族建立友好关系。鞑靼、瓦剌各部先后接受明政府封号。

永乐八年(1410年)至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亲自率兵五次北征,巩固了北部边防。永乐十四年(1416年)开工修建北京宫殿也就是紫禁城(但后来部分宫殿被李自成放火烧毁,清初又重新修复)。

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南京为陪都。

扩展资料:

1368年,朱元璋南京登基。金陵自古为虎踞龙蟠之地,有王者之气。以至于秦始皇都要把金陵的龙脉挖断,这才有了今日一条穿城而过的名河——秦淮河。

朱元璋的政权是从蒙古人手中夺来的,尽管元人退回了关外,但要挟无时不在,派遣由朱棣去北京主政,称燕王。

后来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为防变乱(朱棣根据地在北京),于是迁都北京,改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改北京为京师。

朱棣死后,明仁宗即位。明仁宗长时间作为太子在南京监国,即位后面临残缺的北京皇宫,有还都南京的欲望了。

但仁宗未满一年就驾崩了,仁宗的遗诏中表明他期望还都的志愿,但继位的明宣宗仍是暂缓了还都的方案。等到明宣宗的儿子明英宗继位后,正式断定北京为明朝京师。

两京城即一国两都制度。“两京制”影响了中国多个朝代都城的兴建,史上的短命王朝里拥有“两京”的更多,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魏、北齐、北周都是两个都城。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由于南京不是在“中国的中心”,就想到了“两京制”。

在明亡清兴以前,中国一直有两个“首都”,一个南京,一个北京,到了清朝,满族人延续了两京制,首都为北京,陪都为盛京(沈阳),清朝人在沈阳建了一座一模一样的故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乐迁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明朝时有两位君王以南京为都城,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和建文帝朱允炆。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将南京作为都城,从此南京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朱允炆继位后依旧将南京作为都城,因为继任君王一般不会迁都,迁都对民心、军队和官员的影响很大,容易导致政局涣散。可以说迁都是君王最不愿做的事情之一。那为何明朝的都城会变成燕京呢?这就要提到“永乐大帝”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役”。

朱允炆继位后牢记朱元璋的“嘱托”,继续限制功臣和藩王的权力,他知道这几个实权藩王是自己最大的威胁。如果他们图谋不轨自己的小命就会不保,于是朱允炆采取各种方法削藩。只是朱允炆没有朱元璋那样“快刀斩乱麻”的气势,导致朱棣有喘息之机使得朱棣翻盘。攻进南京城的朱棣没能找到朱允炆,但他没有放弃,派了两位心腹大臣在陆地和海洋上寻找朱允炆的下落。朱棣知道自己得位不正,朱允炆只要活着对他来说就有威胁。

胜利后的朱棣为摆脱朱允炆和“靖难之役”的负面影响,他将目光瞄准北方的燕京城。这是朱棣的封地,地理位置合适,符合他的要求,于是明朝开始举全国之力迁都。自此以后明朝的都城就不再是南京,但南京城依旧有六部和一系列部门,只是这些部门“划水”成分居多,没有什么实权,大多是养老之人来此任职。

当然,出现“土木堡之变”时有大臣提议迁回南京以避瓦剌锋芒。还好于谦坚持以北京成为据点抗击瓦剌的军队,最后成功守住北京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综上所述,以南京作为都城的明朝君王有两位。

明朝时期的应天府,就是现在的江苏南京。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朱元璋带领大军,日夜围攻,用了十天的时间,把元末重镇集庆(江苏南京)拿了下来。当他称帝后,就把集庆改名为应天府,并作为自己的都城,同时把开封(河南开封)作为陪都。

应天府,或称京师,是南京在明朝时期的名称,为明朝前期首都,后永乐时期迁都顺天府,应天府作为留都。应天府下辖上元、江宁、句容、溧阳、溧水、高淳、江浦、六合八县

明朝(1368年  ―1644年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民不聊生,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   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定都于应天府

扩展资料:

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改为应天府。1368年建立明朝,以南京为京师,南京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迎来历史上的第二次高峰。明初京师总人口约70万人,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修造历时达27年的南京明城墙,是世界第一大城垣。鸡笼山麓的国子监学生多达近万人,还有日本、朝鲜、安南、琉球等国的留学生在此学习。

1402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建文帝帝位,攻占南京后称帝,改元永乐。1421年,朱棣正式迁都北京,将南京改为留都,设南京六部等机构,行使双京制,应天府(南京)和顺天府(北京)合称二京府。1430年,郑和从南京龙江关(今下关)启航,率领27万余官兵,驾驶宝船61艘,开始第七次远航。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应天府

百度百科——南京

以上就是关于明朝的都城 明朝的都城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包括:明朝的都城 明朝的都城有哪些、明朝都城在哪里、明朝的首都叫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384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