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八尺宣纸尺寸是多少厘米

标准八尺宣纸尺寸是多少厘米,第1张

八尺匹:1242X2484(规格/毫米)

宣纸规格(单位:厘米)

三尺全开:100x55三尺单条:100x27

三尺横批:100x55三尺对联:100x27

三尺斗方:55x50

四尺全开:138x69四尺单条:138x34

四尺横批:138x69四尺对联:138x34

四尺斗方:69x68四尺三开:69x46

四尺四开:69x34四尺六开:46x34

扩展资料:

宣纸润墨性好,耐久耐老化强,不易变色。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

写字、作画“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少虫蛀,寿命长。宣纸自古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

身高8尺是266cm,也就是两米六。

中国叫“市尺”(现代三尺等于一米),英国有“英尺”。有时我们也把测量长度的工具叫做尺,例如“竹尺”,“钢尺”。有时我们把像尺的东西也叫做“尺”例如:铁~(古代侠客用来比斗的武器)、戒~(宗教场所或教育机构用来体罚学员使之更加虔诚刻苦的器械)。

扩展资料: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内含的量(实际长度)却不一样。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曰:“邹忌修八尺有余。”如果按今天的尺来计算,邹忌的身长是266米还多,这显然太高了。

很显然,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周代的一尺现在的1991厘米。到战国时,一尺是现在的2212厘米左右,但是当时各国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战国楚尺长227厘米。

前边提到的邹忌是战国时齐国人,按一尺为2212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米以上,这即使在今天,也算美男子了。又《陈情表》中有“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晋时人,当时的一尺是现在的24厘米,这样“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

“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说法,而并不是严格按晋尺的,那么,就要在12米的基础上再缩短一点,也就是11米左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尺

古人说的身高八尺大约在一米八、九左右。商代,一尺合今1695cm;周代、秦朝、汉朝一尺约有21厘米- 23厘米。这一时期通常以“身高八尺”来形容一个人高大;到了隋朝以后,一尺有30厘米以上。

古代说的一尺和我们现代说的一尺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古代的一尺在不同朝代,换算成现在的厘米数也不一样。最早记载中国人身高的是在《灵枢经》第十四篇《骨度》中,提到了古人身高:“人长七尺五寸”,意思是人高七尺五寸,并以此身高为标准,给出了古人身体各部分骨骼长度。

扩展资料

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周代的一尺是现在的1991厘米。到战国时,一尺是现在的2212厘米左右,但是当时各国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战国楚尺长227厘米。前边提到的邹忌是战国时齐国人,按一尺为2212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米以上,这即使在今天,也算美男子了。

《说文·夫部》“夫”字下释丈夫,谓:“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尺

古代八尺是多少

古代一尺等于现代23厘米所以古代说的七尺南儿一般就是161厘米与古代人身高很符合而说身长八尺,就是184了

八尺是多少米

这个要看是哪个朝代的度量,不同朝代比例都不同

八尺是多少厘米

2667厘米

我是老师,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继续问我

很开心为你解答,希望你能采纳

古代里说的八尺男儿是多长

相当于现代的19m左右

八尺三寸是多少米

1尺=033米

1寸=0033米

八尺三寸为2739米

八尺对联纸尺寸是多少

这个问题涉及到古代计量单位,为您解释,请参考:

尺,chǐ、chě。从尸从乙。乙,所识也。

尺骨,以人体小臂长为尺。

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尺,所以指规矩事也。

周制,寸、尺、咫、寻、常、仞诸度量,皆以人之体为法。

寸,十分也。禾部曰。十发为程。一程为分。十分为寸。

尺,是一种长度单位,中国叫"市尺"(现代三尺等于一米),英国有"英尺"。有时我们也把测量长度的工具叫做尺,例如"竹尺","钢尺"。有时我们把像尺的东西也叫做"尺"例如:铁~(古代侠客用来比斗的武器)、戒~(宗教场所或教育机构用来体罚学员使之更加虔诚刻苦的器械)。

高五丈八尺是多少米

因为具体时期年代不详,可参考如下计算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199厘米) ;

秦时,一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77厘米) ;

汉时,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77厘米) ;

新莽;后汉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3厘米)

三国,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42厘米) ;

西晋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3厘米)

东晋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45厘米)

十六国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45厘米)

南北朝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45厘米;1尺=296厘米)

隋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前期:1尺=296厘米;后期:1尺=235厘米)

唐五代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小尺:1尺=311厘米;大尺:1尺=36厘米)

宋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307厘米)

元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307厘米)

明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裁衣尺:1尺=34厘米;量地尺:1尺=327厘米;营造尺:1尺=311厘米)

清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裁衣尺:1尺=355厘米;量地尺:1尺=345厘米;营造尺:1尺=32厘米)

现代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3333厘米)

古代材栔是尺寸是多少

材 契

材有二义:

(一)指建筑物所用某标准大小之木材而言,即斗拱上之拱,及所有与拱同广厚之木材是也。材之大小共分八等,视建筑物之大小等第,而定其用材之等第。

(二)一种度量单位:“各以其材之广,分为十五分,以十分为其厚。凡屋宇之高深,名物之短长,曲直举折之势,规矩绳墨之宜,皆以所用材之分,以为制度焉”。两材之间,以斗垫托其空隙,其空隙距离为六分,称为栔。凡高一材一栔(即高二十一分)之材,谓之足材。宋式建筑各部间之比例,皆以其所用材之材栔分为度量标准。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第一章第三节 《营造法式》与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一尺等于多少里米,八尺是多少里米?

1尺=033333333333333米 1米=100厘米 所以一尺=33333333333333厘米 八尺=26666666666667厘米

古代“升”的尺寸是多少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内含的量(实际长度)却不一样。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曰:“邹忌修八尺有余。”如果按今天的尺来计算,邹忌的身长是266米还多,这显然太高了。

很显然,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1991厘米。以后,尺大致都要加长一点,到战国时,一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23厘米左右,但是当时各国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战国楚尺长227厘米。前边提到的邹忌是战国时齐国人,按一尺为23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4米以上,这即使在今天,也算高个子了。又《陈情表》中有“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晋时人,当时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4厘米,这样“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说法,而并不是严格按晋尺的,那么,就要在12米的基础上再缩短一点,也就是11米左右。

与尺比较接近的是咫。咫是妇女手伸展后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因而稍短于尺。后来咫尺连用,表示距离短,如“近在咫尺”。

三国时期一尺合现代的242cm 。所以八尺=242cmX8=1936cm。

在中国的古代,中国的长度计量通常是以丈、尺、寸等单位来表示, 其实现在有很多以米或者厘米来换算丈、尺、寸等长度。虽然秦朝建立以后,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其中秦始皇统一的的尺子大致有235厘米,但是随着每一个朝代的变更,这个长度都会有变化。

比如:

三国里时期的张飞身长八尺,即为1936cm。

关羽九尺,即为2178cm。

刘备七尺五寸,即为1815cm。

扩展资料:

其他朝代的一尺对应的厘米数为: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

周代,一尺合今1991cm ;

秦时,一尺约231cm ;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

南朝,一尺约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时,一尺合今2768cm ;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尺

1、商代,八尺等于现在135、6厘米;

2、周代,八尺等于现在184、8厘米;

3、秦时,八尺等于现在184、8厘米;

4、汉时,八尺等于现在1708到190厘米;

5、三国,八尺等于现在193、6厘米;

6、南朝,八尺等于现在206、4厘米;

7、北魏,八尺等于现在247、2厘米;

8、隋代,八尺等于现在236、8厘米;

9、唐代,八尺等于现在245、6厘米;

10、宋元,八尺等于现在253、44厘米;

11、明清时分两种情况,营造尺,用于建筑,八尺等于现在255、2厘米,裁衣尺,八尺等于现在282、08厘米。

身长八尺指一米八五左右。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测量标准,所以身长八尺还是要根据不同朝代来看的。在商朝时期,对于尺寸就有了详细的计算,那时候的一尺差不多算现在的17厘米左右,算起来一个男人若是身高170厘米,那么久算是身高一丈了,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古代人会用丈夫来形容男人们。

丈夫一词应该源自商代,人高约一丈左右,故称丈夫。白发三千丈是夸张,按唐代一丈合307cm计算,三千丈就是九千多米了。瀚海阑干百丈冰,百丈冰就是三百多米厚的冰,这也不可能,所以也是夸张。

古代人喜欢说七尺男儿,那么这个七尺其实就是正常男人的身高了。而八尺显然要超过正常水平,按现在人的观点来看,至少是要超过180厘米才算是超过正常水平。

尺在古代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不同历史时期,这一长度反应如下: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

周代,一尺合今1991cm。

秦时,一尺约231cm。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约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时,一尺合今2768cm。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要看具体朝代,因为每个朝代的尺都不同,各个朝代对应的八尺为

商代:1356cm;

周代:1848cm

秦朝:1848cm

汉代:1708cm——190cm;

南朝:2064cm;

北魏:2472cm;

隋朝:2368cm

唐代:2456cm

每个朝代对应的尺如下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时,一尺约231cm ;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约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扩展资料

(一种长度单位)

尺,chǐ、chě。从尸从乙。乙,所识也。

尺骨,以人体小臂长为尺。

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尺,所以指规矩事也。

周制,寸、尺、咫、寻、常、仞诸度量,皆以人之体为法。

寸,十分也。禾部曰。十发为程。一程为分。十分为寸。

尺,是一种长度单位,中国叫“市尺”(现代三尺等于一米),英国有“英尺”。有时我们也把测量长度的工具叫做尺,例如“竹尺”,“钢尺”。有时我们把像尺的东西也叫做“尺”例如:铁~(古代侠客用来比斗的武器)、戒~(宗教场所或教育机构用来体罚学员使之更加虔诚刻苦的器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尺

0 16

更多回答(4)

以上就是关于标准八尺宣纸尺寸是多少厘米全部的内容,包括:标准八尺宣纸尺寸是多少厘米、古代说那人身高8尺 是多少CM、古时候的八尺大概是现在的几米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3792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