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要怎样维护民族团结,作为少数民族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各民族要怎样维护民族团结,作为少数民族如何维护民族团结,第1张

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尊重他人的民族文化)

新时期,加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各民族团结统一繁荣富强的必然要求。吉林省延边州延吉市东山小学围绕党和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政策,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为主线,紧紧围绕三阶段目标,从课程滋养、活动熏陶、文化建设三个途径入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学校和谐健康发展。

确定教育目标,准确把握学习内容

只有目标明确了,内容和步骤才会清晰。根据《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结合学校情况、教师情况、学生情况,将一至六年级分为低、中、高三个教育阶段,分别确定学习目标。低年级的目标是:认识身边的老师和同学的民族,形成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的良好品质。中学的目标是了解56个民族的基本情况,形成民族团结的基本意识。高年级的目标是掌握56个民族的常识性文化知识,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统一认识。

三阶段目标的设定,使我们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有了方向性、层次性、凝聚力和针对性,保证了学校教育有成效、有希望,使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全过程真正落到实处。

加强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民族团结教育要贯穿小学到高中教书育人的全过程,特别是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保证教学时间和质量。学校初步形成了“一讲一学一讲”(课堂教学好、校本学习好、语言口语好)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挖掘各学科中民族团结进步的教育元素。要引导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元素,自觉寻找结合点和切入点,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中。比如一年级数学课《认识人民币》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发现人民币的五种语言:汉、藏、维、壮、蒙,让学生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学校里有汉族、朝鲜族、蒙古族等民族。我们一起在延吉市唯一的民族联校学习生活,要尊重彼此的民族风俗习惯。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民族团结的教育内容,让学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思想。

编写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校本教材。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四共”为指导,学校组织教师重点研发了4本教材:《九州大地让学生知道我们辽阔的国土是各民族共同开发的;中国的悠久历史让学生知道,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写的;灿烂的中华文化让学生知道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和伟大的中国精神。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为载体,深入浅出地讲解,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和家庭意识。

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坚定不移地推广使用国家三科编写的教材,为各族学生打好“中国背景”的基础工程。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引导各族学生从小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自觉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热爱者、建设者、捍卫者。

通过“一讲一学一讲”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听、学、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真正实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课本、进课堂、进头脑”,让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学生头脑中落实、落地、开花。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实践体验中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出发,从班级、年级、学校三个层面研究、设计、开展了六个系列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

班级“国风”活动。为了增进学生对56个民族的了解,每个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民族。学生从服饰、文化、礼仪、饮食、风俗等方面学习。通过查阅书籍和网上搜集,并结合民族特色。让学生学习民族礼仪,制作手抄报,举办主题班会,开展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民族知识,了解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精神。

“小老师10分钟课”活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教导处根据一至四年级朝鲜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学校五至六年级的“小老师”志愿者每周二、四中午来到各班开展学习活动。朝鲜族“小老师”教汉族学生常用词和日常用语,汉族“小老师”指导朝鲜族学生背诵汉语课本上的古诗词。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达到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谐共处,共同进步的目的。

两人一组“手拉手”。结合学校实际,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六互”活动(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互相欣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载体,开展结对活动。其中教师32对,班级18对,学生669对。同年级的学生和老师结成对子,互帮互教,取长补短,优化本学科的教学方法。对班举行了“民族团结手拉手”联谊会、“我们是一家人”主题班会等活动,加深了了解,加强了沟通,建立了同学间的友谊。

“我是民族文化布道者”活动。每月第一周的周三中午,挑选一名少数民族学生作为民族文化宣传员,穿着民族服装,给学生们讲他们民族的建筑、歌舞、语言、风俗等。在民族文化宣传区,从而加深学生对不同民族风俗的了解和尊重。

国家文化周。每年9月的最后一周定为我校民族文化周,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是一类“国风”的展示活动。学生可以根据学校制定的《国风“班级”展演时间表》,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班级,观看民族服饰,品尝民族美食,参加全国运动会,在民族团结的氛围中体验各民族的独特魅力。二是“民族团结一家亲”艺术作品展。在学校的书画画廊,将举办以绘画、彩泥、手工作品为主要形式的艺术作品展览。用来表现少数民族的生活和习俗,表达各民族兄弟姐妹一家亲的美好画面。三是增加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秋季运动会特别设置民族体育项目,增加壮族“抛绣球”、满族“滚铁环”、朝鲜族“顶罐行走”等民族体育项目,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乐趣。

红色教育活动。学校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用红色文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首先,向国旗敬礼。学校成立了“国旗护卫队”,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都会举行“国旗下的榜样”、“国旗下的合影”、“国旗下的歌唱”、“国旗下的讲话”等教育活动。第二个是晨唱活动。每天早上,师生们都会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之类的红歌,比如《我的人民,我的祖国》。三是传承红色基因活性。组织开展了王峪沟抗日烈士纪念碑、五峰村红色根据地现场教育活动,开展了“红领巾心向党”“党在我心中”等活动。四是开展节日、纪念日活动。利用清明节、烈士纪念日、抗美援朝纪念日等重大节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五是创建红色英雄中队。创建金顺吉中队、童中队、魏中队等12个以东北抗日联军英雄命名的英雄中队。

通过上述活动,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基本知识和生活习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了坚实的立足点和支撑点,让学生明白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和谐大家庭,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营造民族团结的校园文化,营造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环境

学校结合实际,努力发挥环境教育、文化教育、制度教育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构建让师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一体化教育格局。

一是在制度文化上,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领导小组,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范围。出台了《关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若干规定》、《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结对办法》等规章制度。从课程、活动、文化等方面入手,通过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四个层面,深入开展和实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打造了多方位、立体化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模式。其次,在学校环境建设上,在校园内建设了论语文化墙、七星少年文化墙,在教学楼内设置了民族文化宣讲区、民族知识长廊、红领巾风采长廊、红色民族英雄长廊,营造了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第三,在班级文化建设上,结合班级的“国风”活动,同学们把自己收集的民族特色文化、美食、服饰、名人事迹等贴出来。在班里的宣传栏上分享给大家。设立流动图书角,定期更换课外书,让学生在书海中感受多彩的民族文化。

坚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进一步拓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渠道,有效保障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持续发展,有效深化和巩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成果,有效培养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师生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通过课程滋养、活动熏陶、文化建设的推动,我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建党一百周年献礼。(作者李英华,吉林省延边州延吉市东山小学校长)(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21年第5期)

作者:李英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23607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2
下一篇 2022-06-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