娲,怎么读,娲这个字怎么读

娲,怎么读,娲这个字怎么读,第1张

娲怎么读(黄镇山)

中国科学院 安康发现巴人祭祖遗物及巴人文字 文章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01-12-17 2000多年前,曾经生活在巴山汉水之间的古代巴人突然消失了。近期,考古工作者在陕南安康市坝河的山水丛林之间,发现了古代巴人的祭祀物和巴人文字。这是迄今为止研究巴人文化最有价值的文物。 《西安晚报》报道:2001年3月,研究人员在安康市汉滨区与平利、旬阳两县交界的坝河乡一户人家里发现一尊“副之以吴刀”的神鲧造像。在进一步的调查考证中,陆续发现了从汉代至清代各个时期的鲧造像、巴人祭祀遗物、巴人文字和生活在这里的古代巴人踪迹。 巴人祭祖品,主要是画像砖和石质造像,画像砖的正、侧面或镌刻华胥、伏羲、女娲、雷神及动物图案,或篆刻铭文,图形夸张、线条流畅。造像中尤以各种无头鲧像最为奇特,在国内还未发现过。 最典型的是在一件刃部锋利的石斧上镌刻了3个类似结绳符号,造型很奇特。还有一件为陶质半月形器物,正中刻日、月之状,“日”以阴阳点连成天体之形,周围环刻5种符号;器脊刻星座和文字符号。这些符号和文字的含义目前尚不清楚。 巴人作为一个远古族系,曾有过自己的灿烂文化,可以媲美于中原文化。但是考古界一直不认为巴人已有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在这次发现的画像砖中,有两块砖上分别刻有目前尚不能释读的方块文字:一块砖上的铭文分别榜书于熊、骆、虎、蛇4种动物身上。共6个字;而另一块砖上的榜书铭文竟达12字之多,分两段书写,应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经初步研究认定,大量巴人祭祀遗物及巴人文字的发现,对研究巴人历史及其文化有很重要的意义。 (据科技之光网站消息)

黄镇山:陕南安康伏羲山巴人文字释读 有文物文字才有文明信史传承。陕南安康伏羲山巴人文字分为3种类型,由易到难辨识“夏代箭头文字”“五帝象形文字”“三皇结绳文字”。再顺手牵羊地把所见到的全国各地出土的被专家们称为“谁也无法辨识”的上古符号文字,也给予辨识(用现在汉字释读)——

李厚之:白马石铜戈铭文揭示 传世巴人文字率多出于四川,四川的学者们做了大量考释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虽然还有许多迷团需要破译,但是认为生活在古代巴蜀区域的巴人,曾产生过自己的古文字系统,却是当今学术界多数专家学者的共识。 陕西省安康市属各县,地处大巴山北麓,汉水中上游,是古代巴人发祥和活动区域。安康地区所见巴人古文字,是1986年元月在紫阳县金川白马石巴蜀墓地出土的战国铜戈,戈胡正反面各铸铭文5字,其中各自中间3字为重文。学术界有人根据当时国内所见资料认为:“这种铭文应该是本身没有文字的人们摹仿有文字的戈而制造出来的,只有装饰意义,假充文字而已”。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两位青年人(王炜林,孙秉君),却持相反意见,:“认为该戈的铭文可能是文字,只是还不能释读罢了”。我曾参加紫阳金川白马石巴蜀墓地发掘工作,一开始便认为是古代巴蜀文字,这些文字偏旁结构虽然与汉语古文字不同,但却正是巴蜀文字的特征,反映出古代中原地区与巴蜀“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实际情况。童恩正先生对这种情况便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巴蜀文字是方块字而不是拼音,是直行而不是横行,属于表意文字的范畴。白马石类型的铭文戈就属于表意范畴。具有这种特征的文字,在四川广汉三星堆曾有出土,都是偶然一见之孤品。人们虽然意识到这是一种文字,只因为出土极少,所镌文字又各不相属,于是或各自分开研究,或以考释汉语古文字的办法研究,觉得茫无头绪,无处着手,是以不能认识,故概而言之为一种具有表意性质的巴蜀符号,是一种人们尚不能辩识的文字。既然是文字,必然有其通行范围,根据考古发现,镌刻巴蜀表意符号特征的陶器、铜戈及其它器物,从成都平原到川东山地,又从川东山地到陕南、湘西等地皆有出土,呈现出连续分布状态。说明巴蜀表意符号文字,在巴蜀文化区内已经约定俗成,得到这一地区古代巴人的认可并推行使用。 2001年我退休赋闲,一日,野游进山,听山民说:去安康城东30公里坝河(古称巴河)伏羲山下,有黄姓村民,收藏有古代文字画像砖,非篆非隶,无人识读,便蒙发猎奇之心,邀友人阮岗侠君一同进山探访。历时三年,在安康汉滨区与旬阳、平利接壤之伏羲山、皞皇三台、庹家坝、胥姑垭、濮砣等地,搜求到古代巴人祭祀遗物陶、石器百余件,而以画像砖最为丰富,砖上皆有铭文榜书,内容以《山海经》和巴人神话传说为主,其中30多件遗物上镌刻有巴蜀符号,约计三百余单字,与巴蜀文化区内出土的巴蜀表意文字相属。 为了释读这批巴蜀符号,我又多次入山求教当地乡民,最后在收藏者黄镇山先生处得到启示,据黄先生说:这是历代巴巫蛮道祭祀遗物,画像砖上的榜文,是为标注画面内容设置的,弄清画面内容,就能识别榜文之字。如其中一块髹漆画像砖上,从右向左分别镌刻戴云形头冠的黄帝,胸前饰如意云纹,中刻一字读“云”。《左传》“黄帝以云纪官,故为云师而云名”,此字即标示黄帝“云名”的身份;黄帝身后是一人面骆驼身的人物,骆驼身上刻一字读“明”,字为日出山之形,出山则明,是知画像砖以骆驼暗示“骆明”;骆驼四足为一人面有翼之马遮挡,马头前有人为镶嵌小白石一块,喻意白马。马身上刻有三字读“白马鲧”,这是因为鲧的徽号是“白马”;骆驼和白马身后,是一人面蛇身,头上有角,蛇身上亦刻一字读“禹”。此处“云”是寓意;“骆明”是借声;“白马鲧”是象形,“禹”为虬龙,则取屈原《天问》中句:“焉有虬龙,负熊以游”的意思。画面内容清楚了,所刻榜文之字也就能大致识别,因知这一块画像传所刻内容,是取《山海经·海内经》:“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经文而成,砖上所刻巴蜀符号文字,则是“云、明、白马鲧、禹”。又如“姮娥奔月”、“驩头渡海”等画像砖,则以画面形象表示“奔月、渡海”,其榜文文字可以直接读出,而“姮娥奔月”等字即可识别。尽管目前还有许多砖上画像符号还没有完全弄明白,但是它们有图像符号却明显保持着象形文字的特征,这些奇特的巴蜀符号文字,无论是表意还是表形,都和汉语古文字一样,确定无疑地属于象形文字系统。 按照上面的读法,再看紫阳县白马石出土的铜戈铭文,就不难对照出和汉滨区坝河砖刻文字完全相同,依据砖文读法,白马石铜戈铭文则是“云云云云明;鲧马马马禹”。“云”是黄帝;“骆驼”是骆明;“马”是鲧,故其义亦是《山海经·海内经》:“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及“禹为鲧子”的内容。而戈胡正反面各自中间的3字重文,正如陕西考古研究院王炜林、孙秉君二位先生分析认为:“其实是一个字的含义,重复出现正是有某种神秘的力量”。这种解释自有其合理之处,但却显得含糊,若连系铜戈出土点白马石地名,这种“神秘的力量”就有了答案,各自中间3字的重复出现,其实就是强调这里是黄帝裔中白马鲧生活的地方,这里是他们的领地。从而证明,“白马石”这个地名已有极为久远的历史。

陕南安康伏羲山上古巴人文物文字 (呈现石器、玉器、陶器、化石、铜器上) 摄影配诗/黄镇山 伏羲结绳制书契, 始作八卦兴科技。 渔猎天文和地理, 人类文明从此起。

  象形文字始黄帝,
  仓颉造字惊天地。 上天雨粟鬼哭泣, 人间通文明事理。

刋定九州是大禹, 天下奇物铸鼎立。 钟鼎铭文大事记, 箭头文字传万里。

(上列文物录像 2001年12月25日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凤凰卫视 播出)

  科学探索gt;考古发现 陕西安康发现南北朝时一枚蛇巴濮人首领官印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8日 17:30 新华网   新华网西安6月8日电 (张松)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枚蛇巴濮人首领青铜官印,日前在陕西省安康市被发现。 陕西省收藏协会安康分会会长赵天平告诉记者,这枚蛇巴濮人首领青铜官印是他从旬阳县(坝河汝皇山)一农民手中买来的。青铜印为正方形,印面边长6厘米、壁厚0.3厘米,楔形钮高4.5厘米、宽2厘米,印文系巴蜀符号。经安康伏羲山研究会巴巫蛮道研究室辨识,证实此印为南北朝蛇巴濮人首领官印。 安康巴史学者黄镇山介绍说,此青铜印极可能是南北朝“巴州刺史”伏羲女皇苗裔、巴河土著居民、蛇巴濮人首领杜清和的遗物。铜印的楔形片状钮意为“一画开天”,钮下三台阶象征“天子三台”,钮上有一圆孔与印面三台相接,表示“天圆地方”;印脊阴刻面有青铜印料铸造者工匠刻的4个隶书汉字“上元日造”,阳刻面有9个字迹清晰的巴蜀符号,汉文意为“画疆界龙古凤柱娲砣”,意思是说,管辖疆界范围包括今安康市汉滨区、汉阴县、平利县、旬阳县以及境内的龙王山、古苗岭、凤凰山、天柱山、女娲山、濮砣山。印文与历史记载的杜清和所统辖范围相符。 文史界专家认为,秦汉时期巴人或融入汉民族或迁到西南成为少数民族。这枚南北朝时期巴蜀符号青铜官印在全国属首次发现,是研究巴人绵延史的珍贵文物。(完)

安康发现汉代虎巴名将锡光印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1日07:55 新华网   近日,汉代虎巴名将锡(读音为“杨”)光的寿山石私印在安康面世。   这枚寿山石印整个印呈长方形,印面为正方形、边长2厘米,印高约4厘米,印的上面镂空阴刻着凌空的飞虎、虎背上方有阳刻的文字,印的上面阴刻双层四方线框,框内阴刻四个文字,一条边棱有所残缺。据透露,此印是安康伏羲山研究会一名研究人员前不久从一农民手中收购的,现为该会历史地理研究室所收藏。   据安康巴史研究专家黄镇山介绍,印上的文字兼有晚期巴蜀符号与秦楚大篆及新莽悬针篆的风格,可能是治印者在融合上述字体后独自创造的一种字体;而镂空阴刻的虎图腾则是典型的巴蜀图语,上方印文的汉文意为“锡白虎”,下方印文的汉文意为“踏月摘星”、暗寓着“光”的意思。   黄镇山说,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锡白虎是周武王当年讨伐殷商纣王“牧誓八国”之一的虎巴彭国首领。锡光是锡白虎嫡系的苗裔,居住在今天安康境内。西汉末年,曾担任过交趾(今越南)的太守,在王莽篡权建立“新”政权时,他拒不投降、归附,还率众以武力相抗。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曾先后册封锡光为“大将军”、“盐水侯”等官职,锡光告老还乡后居住在今天安康境内。   据悉,早在锡光的寿山石私印面世之前,安康市境内的汉滨区、汉阴县、平利县、旬阳县和白河县等地曾多次出土过汉代虎纹画像砖和“锡氏”纪年砖。这些史料充分证明虎巴锡氏是两汉时安康地方的豪门望族,为进一步研究虎巴绵延史提供了有力的物证。(记者 雪枫)(来源:华商报)

黄镇山:陕南安康伏羲山巴人文字释读 简书 2018-11-01 09:33 知乎 2018-11-01 09:33 鳳凰新闻 大风号 豫州文化 2018/11/01 09:34 国际在线 2018-11-01 09:37:27 中国评论网 2018-11-01 09:39:35 一点资讯 2018-11-01 华夏新闻网 2018-11-01 13:00 一带一路网 2018-11-01 13:00 豆瓣日记 2018-11-01 13:54:41 华夏视点网 2018-11-0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9704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30
下一篇 2022-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