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与《梦溪笔谈》 博学善文 无所不通

沈括与《梦溪笔谈》 博学善文 无所不通,第1张

沈括与《梦溪笔谈》 博学善文 无所不通

原标题:海南周刊、沈括、孟茜碧潭学识渊博,文笔不凡。

正文\由金满楼杂志供稿

北宋时期有《容斋随笔》、《困学故事》、《孟茜笔谈》三种笔记。其中,《孟茜笔谈》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那么,孟茜碧潭为什么会获得如此大的荣誉呢?

沈括是怎么成为一本书的?

《孟茜笔谈》是北宋官员沈括晚年退休后写的一部笔记。这本书的名字来自作者的住所孟茜公园。因为他经常在花园里与客人交谈,所以他用碧潭这个名字。他是杭州钱塘人,沈括(今浙江杭州)人。23岁带着父亲的影子做官,担任海州沭阳县主簿。嘉祐八年(1063年),33岁的沈括考取秀才,被推荐到首都赵文博物馆编辑书籍,对天文历法计算有一定研究。

图:沈括雕像。

宁二年(1069),王安石变法后,沈括积极参与,受到宋神宗和王安石的信任和重视。Xi宁五年(1072),沈括兼任天监,主管天文观测和历书计算,期间有“浑仪、浮漏、景表”三论。次年,沈括奉命赴浙,考察水利和官法的执行情况。

宁八年(1075),翰林学士沈括赴契丹谈判划界事宜。在外出途中,沈括仔细记录了契丹的山川、河流、险阻、风土人情,然后在制作契丹画册时向朝廷做了一番演讲。次年,沈括升任翰林学士,成为第三位参与理财的使节。

Xi宁九年(1076年)后,因为变法失败,沈括被贬为第三使兼翰林学士,被贬为客厅兼蓟县书院学士,先后释放宣州(今安徽宣城)、兖州(今陕西延安)为周知。在兖州时期,沈括还担任闫妍路的护卫,负责抵御西夏的入侵。

元丰五年(1082年)二月,沈括因“安守边关,打理边务”有功,在龙图阁升为学士。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西夏军队于当年九月围攻永乐城(今陕西米脂)。因为守将徐希等人的贪婪。,永乐城惨败,军民损失两万余人。虽然沈括在这场战争中并非首犯,但由于指挥不当,救援不力,被贬为永琏在周俊(今湖北浚县)的助理,安置在随州。从此被流放,政治生命终结。

元佑四年(1089)九月,沈括获准住州外后,举家迁往润州(今江苏镇江)。在早年购买的孟茜公园中,沈括列举了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写成了《孟茜碧潭》一书。

丰富多彩的科学内容

《孟茜笔谈》是一部综合性笔记著作,包括《笔谈》、《布笔谈》、《叙笔谈》,共30卷17章609条。书中除了我自己的经历和人类历史知识外,还包含了大量天文、历法、气象、水利、地质、地理、医学、音乐等学科的知识。据统计,在《孟茜碧潭》的所有词条中,约有36%属于自然科学,这在历代笔记中是非常罕见的。

图:孟茜碧潭的书影。

尤其难得的是,书中的许多记载都来自沈括的亲身经历。如《油》篇中记载“燕国、燕国有油,古语‘高奴郡肥水’同。当它在水中出生时,沙子和泉水混合在一起,它郁郁不乐地出来了...它看起来像纯油漆,但它像麻一样厚,但烟雾非常浓,所有的窗帘都是黑色的...这个东西会风靡全球,从头做起。石油是最丰富的,它诞生于地球。如果松树不时衰竭。”“油”这个词最早是沈括提出的,沿用至今。

《孟茜笔谈》还详细记载了布衣毕升发明的粘土活字印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记录,深受学术界重视。此外,当时的一些重要科技发明,如河北的“团岗”、“关岗”技术,三节关龙门的方法,羌人冷炼“浸铜”的制作等,也因此书的记载而代代相传。

因为沈括平时关注科技,很多书都是自己的研究心得和独到见解。比如,他奉命经河北去契丹时,“向北行得太远时,峭壁间常有蜗牛、蚌类、鸟蛋之类的石头”。沈括想:“这是过去的海滨,今天在海的东方近千里。所谓大陆人,都是浑浑噩噩的。"如《霜信》所证实,书中记载:"北方有白鹅,体小如鹅,色白,深秋来。白是第一霜,河北人称之为‘霜信’。杜甫的诗说,‘故国霜前白雁来。即此也。"

除了孟茜碧潭,沈括还有另一部重要的地理学著作,即《世界州县地图》。为了绘制这个庞大的系统,沈括花了近20年的时间,查阅了大量的档案和书籍,才完成了这部大型地图集。据说这套地图的规模和细节都是前所未有的。

还是个杂集,没啥可赞的。

自从李约瑟称赞它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以来,孟茜碧潭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但也有人认为《孟茜笔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著作,而是中国古代的笔记著作,李约瑟的说法可能有些夸张。

从目录学的角度来看,孟茜碧潭一直属于分科。如宋元目录学将其列为分科小说家,《四库全书》将其列为分科杂家。在刘的《历代注疏总论》中,碧潭被列为考据类辩证注疏。

图:北宋《千里山河》(局部)。

沈括写《孟茜碧潭》时,其实并没有打算把它写成一部科学著作。在该书的序言中,沈括明确指出:“记录的只是山中的树阴,说起来有意思,并不是一个人的兴趣;下到巷子里,什么都有;谣言也有,不能有半点瑕疵。”可见,《孟茜碧潭》和历史上的大部分笔记一样,主要特点是著述广,知识杂。在古代,许多文人和官场在离开官职后,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写在书上,这也是当时的普遍做法。因此,虽然《孟茜碧潭》有“宋代最好的书”之誉,但沈括本人乃至近代以前的学者,都只把它当作一部普通的文学考证之书。

从内容上看,《孟茜笔谈》确实有大量的科技文献记载,但从整体上看,考古、音乐、语言、法律、历史、轶事等人文学科的记载占全部词条的64%,明显多于自然科学。

毫无疑问,孟茜碧潭是中国古代音符中独一无二的。《宋史》中说沈括“博学善文,天文、方志、历法、音乐、医学、占卜无所不知”,这个评价也是恰如其分的。1979年7月,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将新发现的小行星2027命名为“沈括”,以表彰他的成就!(金满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80894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7
下一篇 2022-09-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