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奥租界中的近代名流

天津奥租界中的近代名流,第1张

天津租界中的近代名流

沈戈

天津河北区的老奥租界里有很多名人故居。曾经的金门奥租界,无论大小,都没有存在多久。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搭乘东西方列强的末班车占领金门、史静,签订《辛丑条约》,到民国六年(1917年)参加一战的北洋政府收回租界,仅仅存在了14年多。尽管如此,由于不在清政府和北洋政府管辖之下,一些想避开京城是非的政客还是愿意住在这里,然后,大起大落必然在京津轮流上演。

中华民国苏明

鲍桂清

我和张发了一笔小财但没有依靠老朋友。

走在天津的奥地利租界,我的眼睛与我的好奇心非常匹配。民族路47号门前的“鲍桂清故居”几个字首先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就在这时,天津文史界的一个朋友突然发来消息:“你在哪里?”知道我在鲍桂清故居门口,我继续问:“鲍桂清故居在哪里?”为什么不止一个地方?“是的。民族路有一个地方,平安街是另一个地方。他主要住在平安街81号。我们在那里见面吧。”

第一次听到鲍桂清这个名字是在一次爬八大处公园后山的活动中。那一次,我和两个参观古代的爱好者一起,翻过第八正国寺后山,然后沿着北侧的水泥山路走了一公里左右。只见一座完整的牌坊矗立在路旁的枯树林中,牌坊额上刻着“海城鲍氏家庙”四个字,四周是一堆荒废的坟墓。

走到树林中间,看到一座青石砌成的坟墓,高约两米。墓室左侧有一个坑洞,通向墓底。墓外还可以看到两根10多米高的石柱。中国风就是涂鸦,看起来有点破。

鲍桂清是谁?他怎么会被埋在第八个地方,而且是在这么隐蔽的地方?回家翻看资料,发现这个鲍桂清意义重大。

先说他的籍贯吧。他是包桂清(今辽宁)奉天海城人。他的同乡有奉系军阀首领张、张学良,还有奉系将军陈兴亚,他与北京的关系很深。

当然,鲍桂清和张之间不仅仅是友谊。鲍桂清的童年公寓就在张家门口的对面。鲍桂清比张大八岁,而年幼的张是由鲍桂清的母亲抚养长大的,所以他们走得很近。

后来,张把长女许配给了鲍桂清的次子英林,两人也结了姻亲。然而,鲍桂清的成功并不取决于张。

19岁时,鲍桂清投奔淮军正定军连长叶志超。“叶志超”这几个字你熟悉吗?中学历史课本提到甲午战争,肯定会提到叶志超。教科书的大部分说,“日军用树枝围困平壤时,清军总司令叶志超弃城而逃,日军占领了平壤。”叶志超的逃跑,竟然是“跑五百里,退中国”。朝鲜全境沦陷,战火烧到了中国领土。“对于这样的统帅来说,想来包桂清是够憋屈的。结果空有才华的鲍桂清被统帅妥协,被清廷撤了职。

下台后,我住在天津,但那是我读书的首都。

鲍桂清的下一个伯乐是袁世凯,正在小站练兵。精明能干的鲍桂清受到袁世凯的赏识,不断得到提拔。他先后担任芜湖、黑龙江、吉林的司令员和北洋政府的陆军总长。民国十一年(1922年)卸任后,鲍桂清到金门当了居民。他的住所位于奥租界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河北区平安街81号。这是一座非常豪华的花园式豪宅,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嘉宝大厦”。

据说鲍桂清对建筑工程相当精通,尤其是房屋建筑。隐居金门时,他设计并监督了不少自己居住或主持的住宅和别墅。

晚年住在海河岸边的鲍桂清,至今仍住在北京。在他精力还不错的时候,他在北京西山找了一块地,可以当坟墓,占地700亩左右。据说墓葬中的地面建筑和地下部分也是他们自己设计和监造的。墓室中的石牌坊、石雕、石雕在北洋时代的军阀墓葬中并不多见。终于,在人生大戏结束之前,鲍桂清回到了北京。他去世的地方是东交民巷的德国医院,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医院所在地。

天津水上乐园也有关系。

在北京和天津寻找鲍桂清的人生足迹时,无意中走进了天津水上公园,这是天津最大的公共休闲公园。我在翻阅随身携带的水上公园史料时,突然发现这个公园和鲍桂清有关系。

鲍桂清,家住天津,是房地产开发的“老兵”。那些年,鲍桂清担任仁义房地产公司董事长时,看到公司的房产大部分分布在天津南门外的炮台庄附近,而且都是低洼坑,于是成立了顺吉凉席公司,业务由山东的好朋友谢管理。陈洁明与鲍桂清合资,以极低的价格购买了天津市西南郊的600多亩盐碱地。然后,从这个地方取土,运到炮台庄附近,平整仁义公司的坑。

长期以来,在西南郊区形成了许多大坑,当时称为“解家(陈洁明)大坑”。解放后,天津市政部门利用“解家大坑”在水上公园修建了一个大型人工湖区。

中华民国总理

金彭云

故居现为中央戏剧学院所在地。

知道了鲍桂清的故事,我又赶往建国路。建国路西段南侧,北安路和寿安路之间,曾经有一座宏伟的建筑。这里住着北洋时期的宰相金。

此外,和平区四川路2号也曾是金的住所。这套公寓是金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以延福堂的名义在英租界工部一座四合院式建筑内购买的。

对我来说,金的名字是在民国初年通过纪念邮票“知道”的。民国十年(1921年),当局为纪念中华邮政二十五周年,特发行一套四枚邮票。这四枚邮票颜色各异,展示了三位政治人物:总统徐世昌、总理金和交通部长。有趣的是,这三位民国政治家都曾在北京和天津生活过。

宰相金,生于清光绪三年(1877),山东邹县人,儒家学派亚圣孟子同乡。这位孟子的小同乡,从小就学习孔孟之道,却因为年轻时的诸多困难,产生了放弃文学,成为武士的念头。袁世凯在驻地练兵时,金应征入伍。经过多年历练,他终于当上了北洋政府的宰相兼陆军总司令。

国家总理金遇到了更多的困难和尴尬。当时发生了“金弄茶碗”的事件,成了上流社会的笑话。

据说民国十年(1921年)十月,外蒙古局势紧张,北洋政府在金门召开曹锟、张、金、王占元及其部下参加的“四大会议”。会议的结果是,张从中央获得了200万元军费和100万元开发费,而曹锟只索回了直军所欠的50万元报账。立即内部对此不满,曹锟本人没有发作,但坐在一旁的曹锟的四弟、直隶总督曹睿却站出来破口大骂金不公。金回了几句,曹睿更生气了。他抓起碗朝金扔去,正好打在他的头上。曹锟和张很快停止了打斗,事情才平息下来。两个月后,晋在冯等人的压力下辞职,随后定居天津,直至1951年去世。由此,金在天津生活了30多年。

正是在这一时期,金于1933年与孙联手,于民国二十二年成立佛教居士林。任命金为林业局局长,孙为林业局副局长。然而,森林中的纯洁并没有持续多久。1935年11月13日,民国24年,一个名叫石建桥的年轻女刺客竟然刺杀了孙。据说石建桥的父亲石丛斌是被孙杀死的。

孙去世后的第五年,金与北洋政府前总理龚新展共同发起修建了天津寺。这座河北名寺至今仍是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漫步在金故居前,我的思绪回到了北京,南锣鼓巷和东棉花胡同。看到这里你会不会很惊讶:金和东胡同是什么关系?也许这里还有金的故居。说实话,如果你走过东胡同,你永远也看不到金的公寓。这是因为金公寓的原址变成了中央戏剧学院的所在地。有朋友告诉我,“南锣鼓巷的繁荣,是因为有中国戏曲的存在。”我想把他的话进一步引申:“金府是中国戏曲安身立命之本。”

北洋总统

冯·

天津久治不愈,贡献显著。

在奥租界一带,有三位北洋时代的总统或其家属在此居住。这三位总统是袁世凯、冯和曹锟。在海河附近,民主路矗立着一排端庄典雅的奥式建筑,这是冯下台后住过的公寓。冯,北洋军阀时代三大派系中的直系军阀首领,直隶(今河北)河间府西石井村人。清代由于天津府统治沧州、南皮等地,河间府一直与天津府为邻。解放后,河间县也被划归天津管辖。因此,冯的出生地就与吉尼斯有关。

少年时,冯就读于保定莲池书院,这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传统书院。接着,他转学到天津北洋武备学堂学习步兵。多年后,兢兢业业、深思熟虑的冯在日本进行军事调查时,将调查内容编入军事书籍。很长一段时间,这本《练兵略》成为清末武备学堂和训练新军的主要教材,受到袁世凯的赏识。从此,冯的人生轨迹与逐渐发迹的袁世凯联系在一起。

据冯后人冯海伦回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冯任保定陆军速成学校督学时,一名满族贵族学生在校外从事卖淫和吸食鸦片,无人敢管。他得知后,立即带人连同烟具带回学校。这位军校学员对贵族傲慢的态度让冯大怒,把他的军帽扔在地上,说:“我宁愿不要这个军官,也要有严格的纪律!”因此,他遭到一根棍子的毒打,棍子被打成两截,然后他被学校开除。从此,没有人敢违反校规。

民国时代,冯是袁世凯的重要助手和得力干将,民国元年至二年(1912年至1913年)任直隶总督兼民政。此时直隶省政府职能部门由保定迁至津门,因此冯被视为天津人的“父母”。

冯任直隶总督期间,天津发生了三件大事。

一是宣彤三年(1911年),津浦铁路南北两段通车,北起天津北站,南至南京浦口站。随着民国元年(1912年)济南泺口黄河铁路桥的建成,津浦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到1968年9月,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建成通车,津浦线、沪宁线投入运营,成为京沪铁路的一部分。今天,作为清末民国时期津浦铁路的重要遗迹,天津北站、天桥北站、天津西站、静海站、唐官屯站、杨柳青站等仍留在天津。

第二,天津工业销售学院。该所主要出售精美的日用手工艺品,是当时中国唯一一家出售国货的新式百货商店。民国十二年(1923年),天津工业销售处更名为天津国货销售处。这家商店的北京分店位于王府井大街的南段。

这是三海河(赵北庄至蔡家庄)的第四个海湾切割工程。

虽然冯治理天津的时间不长,但其贡献仍然是显著的。

天津的公寓和袁世凯的家只有一条狭窄的马路。

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冯的轶事。例如,冯曾经对袁世凯称帝表示不满。民国四年(1915年),他在南京工作时,听到坊间传言“袁世凯有意称帝”。所以他特地去北京当面问袁世凯有没有这回事。袁世凯当时信誓旦旦:“绝对没有这回事,纯属造谣!大儿子丁可是个瘸子,二儿子柯文是个假书生,三儿子柯良是个土匪。都是没用的人才。如果我当了皇帝,把皇位传给他们,我不会马上死吗?我怎么会这么笨?不要听信谣言,我无意当皇帝。”

冯信以为真,第二天就在报上发表文章驳斥袁世凯的谣言。袁世凯称帝时,冯觉得自己上当了。他愤慨地说:“袁真会演戏!”从此,冯成为北洋集团中公开反对帝制的第一人。

1916年袁世凯死后,李继任大总统,冯被国民议会选为副总统,在南京工作。民国六年(1917年),李与段之间爆发“官院之争”,导致复辟,最终被段镇压。李辞职后,冯以副总统身份赴京,成为中华民国代总统。民国七年八月十三日,冯受电辞去副总统职务,一九一九年回到河间老家。冯于1919年10月抵京,12月28日病逝,享年60岁。从这个角度来看,冯在津门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卸任直隶总督之时结束的。而他与北京的缘分,将会持续到他生命的尽头。

冯在天津的公寓主要是在奥租界的两间。一个位于大长兴胡同8号,另一个位于朱敏路50号。

我在天津海河东岸闲逛时,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冯的住宅与袁世凯的家宅只隔着一条狭窄的民主路。据说中华民国两任总统的房子能离得这么近,全国也就这一个地方。有人推测,冯当年是袁世凯的老部下,两人的住宅建得很近,或许是为了方便讨论国事。不过袁世凯家的公寓是民国六至七年(1917-1918)修建的。此时距离袁世凯去世已经一两年了。

除此之外,冯在还有另外两处房产。位于河北区余伟路4号,是由冯当代总裁建造的花园式二层别墅。另一个是名为“石井村”的出租屋,是冯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以其三子的名义所建,以冯家最初居住的河间县石井村命名。“石井村”在1976年地震后被彻底拆除,在原址上建起了新楼。

冯的第三个儿子,一直住在路50号的公寓里。冯有五个儿子,最有出息的是。冯家遇早年留学德国,回国后创办东方涂料厂,创立“灯塔”涂料品牌,流传至今。此后,冯家遇参与创办了保定电灯厂和天津恒源纱厂。临终时,他把自己的全部财产都捐给了人民政府。

冯家遇的儿子冯海港和儿媳刘一苏都毕业于辅仁大学,都是中学教师。冯海港夫妇的儿子叫冯巩,是著名的相声演员。据说在一个特殊的年代,冯海港的工资停了,我被送回老家劳动改造。冯巩的二哥冯达跟着母亲离开了路冯家的老宅,搬进了附近大长兴胡同20号院一间只有12平米没有窗户的破房子。所以,童年的冯巩没有沾到祖上的光,反而吃了不少苦。

文物专家从南锣鼓巷冯公馆走出来。

冯的公寓不仅在金门,还在冯住过的北京东城区煤渣巷和南锣鼓巷一带。

煤渣胡同一端连着东单北街,另一端在王府井大街附近。胡同南,现为协和医院所用。这条路的北面矗立着一栋住宅楼。只有路北两头还能看到几间平房。冯的公寓究竟是胡同中段以北的沈基营衙门旧址,还是胡同内的其他院落,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冯在民国时期就住在这条巷子里,尤其是在他出任总统府大总统之前。

至于南锣鼓巷的冯公馆,它就在猫儿胡同。具体来说,它是晚清重要大臣虞雯的住所,其中“可园”(虞雯的私人花园)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冯是在他人生的戏剧接近尾声时,即民国七至八年(1918-1919)得到这座宅邸的。后来,冯的家人把一些房子租给了民国时期著名的居民朱文俊。朱文俊和他的家人住在这里。这其中就包括他的儿子,多年后颇有建树的文物专家朱家溍先生。

敖租界,我们先走到这里吧。

供图/沈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9112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6
下一篇 2022-09-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