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制:秦始皇改革并大力推广的一项制度,有力地维护国家统一,并影响至今

郡县制:秦始皇改革并大力推广的一项制度,有力地维护国家统一,并影响至今,第1张

郡县制:秦始皇改革并大力推广的一项制度,有力地维护国家统一,并影响至今

在开始正文之前,先说说什么是郡县制,什么是分封制。

分封制,即在平定天下后,把名义上属于皇帝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他的贵族,贵族再把自己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他们下面的士绅、幕僚等人,再配合长子继承制,从而形成由皇帝、诸侯、卿大夫、士人等各级宗族组成的金字塔形等级组织。

封建制度正式起源于何时,众说纷纭,但在尧、、夏、商、周等朝代都有实行,认为实行了几千年。

在分封制中,下级必须承担纳贡、纳税、服义务役、军事安全和向上级述职的义务。例如,西周末年的著名军阀就是军阀对周幽王军事防御的最好体现。

封建制度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安抚建国初期强大的开国功臣,保证皇帝的地位。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一旦皇族衰落,地方诸侯大了,天帝就会失去对地方诸侯的控制,导致春秋战国之乱,直至天帝失势,被取而代之。

所谓县级制,是指地方行政单位分为县和县两级。县下辖县,县分为乡、亭、等基层行政机构。各郡设卫(相当于总督)、尉(相当于防区司令)、督(相当于巡抚)。其中,郡郡两级最高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地方税直接上缴各级国库,而不是地方督抚和秀才。

这样就把最重要的地方官员的任免权和收税权收归中央,实现了军政分开,防止了地方政府拥有与东周诸侯同等的权力,有效地维护了中央集权。

一句话,分封制下放权力,郡县制回收权力。

说完两者的区别,我们再回到秦始皇为什么采用郡县制而不是分封制。

首先,秦本身就是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最大受益者。

早在殷商时期,秦始祖名为嬴的部落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干将,但当时只是其他诸侯统治下的部落,尚未建国。后来,始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秦”,获得了自己的统治领地。

公元前770年,周平东移,秦襄公因护送有功,被周平王封为诸侯,赐封祁山以西之地。从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当时秦国采用分封制。

由于分封制和秦国统治者的努力,秦国最终成功占领了关中平原的大部分领土,实现了崛起,成为一个新的西方大国,并成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严重延缓了国家的发展,国家不断衰弱。然而,封建王公贵族的分封统治着国家事务,导致了国家的不稳定。这样下去,秦国最终会成为他国争霸的炮灰。

为了富庶,商鞅在时期开始推行变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废除了为天下服务的旧制度,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使秦国逐渐成长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

秦在分封制中兴盛,在分封制中失败。而是通过郡县制实现中央集权,成就了富国强兵,成功统一了全国。这么好的成功经验反而要开历史倒车?你在开玩笑吗?

其次,周朝因分封制而亡,历史教训在此。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有一场关于封建制和郡县制的争论。当时很多大臣认为以前的楚、燕、齐等地离秦国较远,不便管理,主张实行分封制。一方面可以安抚各国旧贵族,防止他们造反,建立新的秦始皇作为天下共主。

第二,可以奖励那些为秦始皇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和秦始皇的宗族后代。都是属于自己家族的,可以镇守全国各地,确保大秦江山永不倒。

更重要的是,这些极力主张分封制的大臣,也可以成为分封制的既得利益者,分一杯羹。

但是,他们显然选择性地忘记了周朝灭亡的原因。当初周朝实行分封制,确实对早期捍卫周王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也是因为当时的分封国诸侯大多跟随周武王征服天下,作为一起创业的合伙人,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情分。

后来,随着周和地方诸侯的更替,他们之间的感情早已淡去,关系逐渐开始疏远。而是诸侯逐渐掌握了地方军政大权,为了争夺土地和资源,开始互相征服,导致春秋战国之乱,最终走向灭亡。

因为周朝分封制的最终衰落,秦始皇要想秦朝长盛不衰,自然不可能采用分封制。

再者,郡县制可以集中力量,有效碾压六国旧人复辟。

当时秦国称霸全国,其统治的领土大部分是六国的领土。六国的父老子孙在这些地方经营了几百年,根基很深。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可以异口同声地回应,他们的影响力绝对不是秦国的外来新兴势力可比的。

为了让这些前朝的老人和年轻人听话,必须加强对这些地方的思想文化控制,大力宣传秦国提倡的文化思想,削弱老人和年轻人的影响。

分封制是好的,但是把六国的旧贵族吸收到自己的国土上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因为他们很有可能借此机会复兴和灭亡秦朝。

县制可以有效杜绝这种现象。当时的秦朝,在郡县制下,有36个郡,每个郡都有一个卫(相当于总督)、一个尉(相当于防区司令)、一个监(相当于监军),都由不同的人担任,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可以有效防止一人独掌军政大权的局面。

县下有县,县长是县长,县下有乡、巷、亭,分别负责教育、税务、生产、治安等地方行政事务,权力会继续层层分离。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而不是世袭,直接对中央负责而不是地方长官,确保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可以有效保证中央政令的传递和执行,减少留守者的影响。

郡县制有效地保证了同书、同车、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等政策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削弱了六国老幼势力,有效地粉碎了他们的复辟企图,为中国大一统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只是郡县制虽然是个好制度,但不符合当时的实际需要,尤其是分封制已经实行了几千年,而郡县制才实行了几百年,还是个不成熟的半成品,无法与成熟的分封制抗衡。那些参与统一六国战争的英雄和皇室族人,自然希望能够依靠分封制获得世袭的诸侯封号,保护自己的后代。

如今实行郡县制,他们的欲望自然下降空,朝中的权力也落入李四等人手中,无法形成足够的势力与李四等人抗衡。这也使得赵高和李斯迅速上书傅肃,支持胡亥的上位,在秦始皇暴毙后肆无忌惮地杀皇族。

秦朝的失败,也使得刘邦在汉室建立后,在中国大力推行郡县制和分封制,大力扶持宗族势力保卫皇室,从而创造了古代版的“一国两制”。

不过,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待秦朝的郡县制,还是有点事后诸葛亮的。无论如何,郡县制有效地加强了君主的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并且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和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有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效维护了国家统一,为后世行政区划的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考,这就足够了。

更何况,如果当时秦始皇采用分封制,谁也不知道历史趋势会怎样,我们还能不能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8466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5
下一篇 2022-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