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著名将领陈昌浩之子,中国汽车工业奠基人之一陈祖涛逝世,享年94岁

红军著名将领陈昌浩之子,中国汽车工业奠基人之一陈祖涛逝世,享年94岁,第1张

红军著名将领陈昌浩之子,中国汽车工业奠基人之一陈祖涛逝世,享年94岁

《红船》编辑部从陈祖涛亲友处获悉,著名红军将领、中国汽车工业第一代建设者、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中汽集团)原老领导、原国家科委专职委员陈昌浩之子陈祖涛,于2022年8月22日逝世,享年94岁。按照他的遗愿,葬礼从简,不举行告别仪式和悼念活动。此前,陈昌浩的长子、陈祖涛的长兄、核工业专家陈祖泽于2022年8月19日去世,享年96岁。

陈祖涛

公开资料显示,1928年,陈祖涛出生于湖北汉阳县蔡甸高枝山。他的父亲是著名的红军将领、原红四军政委陈昌浩。陈祖涛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第二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因为他的父亲常年从事革命,直到9岁时,陈祖涛才得以见到他的父亲。和当时许多革命后代一样,1939年,11岁的陈祖涛随叔叔陈俊来到延安,由12岁的哥哥照顾。同年,陈祖涛随父亲乘周恩来总理的飞机去苏联学习。

1945年,陈祖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鲍曼技术学院机械系,学校安排他学习焊接。过了一段时间,在陈祖涛的要求下,他把专业改为机床和工具,重点是汽车。在鲍曼逗留期间,陈祖涛在斯大林汽车厂、莫斯科汽车厂、高尔基汽车厂和其他汽车厂实习。1950年,作为临时翻译,他参加了中国政府代表团关于机械工业的谈判。

1950年2月,毛泽东主席从苏联回来之前,在大使馆会见了所有的留学生。主席问陈祖涛学什么专业后,在笔记本上写下两句话:“力学很重要,学好了有用”“前方有光,同志们奋斗”。

陈祖涛

1951年2月,在苏联生活了12年的陈祖涛提前4个月毕业了。回国后,他被周恩来总理送回苏联,作为第一汽车厂的代表参加谈判,并在苏联汽车厂实习。2008年9月,陈祖涛再次回到苏联,成为一汽的一名员工,开始了他的汽车生涯。

根据《少年时代的岁月——在莫斯科利哈乔夫汽车厂实习的日子》的记载,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写了一篇两万字的长文《友谊永远的回忆——在苏联汽车厂实习的岁月》,回忆说:“1952年初,为了进行(一汽)建厂的前期工作,由莫斯科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派出的‘五人小组’计划与苏方接触。”五人小组组长是孟少农同志,其他成员是李刚、、潘成烈、窦。"

“这五位同志是苏联‘A3-1’(汽车工厂-1)项目的代表。A3-1是俄语中第一汽车厂的缩写。回国后都调到了一汽,可以说是一汽最早的员工。”

“他们不仅是向苏联派遣实习生协议的签字人,也是苏联汽车厂接触的最早的‘实习生’……这些同志是中国汽车工业建立的最早参与者,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陈祖涛的口述历史《我的汽车生涯》中,对陈祖涛的简介是这样写的:“作为驻苏联代表,(陈祖涛)与苏联专家合作,负责工厂设计和生产准备,为一汽三年建成立下了汗马功劳。”

“60年代初,我参与了红旗轿车和军用越野车两个生产基地的设计和建设。”“1962年至1965年,参与了川汽、北汽、南汽、戚迹、神七、北内、长拖等大型项目的规划设计。”

1956年,陈祖涛和苏联专家

1965年,国家决定成立第二汽车公司。作为五人领导小组的一员,陈祖涛被任命为饶斌同志领导下的第二汽车公司的总工程师。期间,他跑遍了鄂北的小山梁沟壑,顶住了诸多压力,为二汽公司的地盘争得头破血流,度过了一段痛苦的时光。

1982年,陈祖涛被调到中国汽车工业集团公司担任总工程师,三年后,他成为总经理。他去了很多途径改变中国汽车工业只生产中型卡车的局面,实现以轿车为基础的生产体系。1987年6月,中国汽车集团公司解散,重组为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陈祖涛任主席。

1988年,60岁的陈祖涛退休了。之后担任国家科委专职委员,参与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创建,继续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编辑:周晓宇

协调员:张希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8341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5
下一篇 2022-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