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营救钱学森,当年付出了多大代价?筹码大到不容美国拒绝

中国为营救钱学森,当年付出了多大代价?筹码大到不容美国拒绝,第1张

中国为营救钱学森,当年付出了多大代价?筹码大到不容美国拒绝

中国为营救钱学森付出了多少?筹码大到美国无法拒绝。

“钱学森...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回国之路。十年。”——2007感动中国人物获奖感言

是的,原子弹氢弹的发展都离不开他。“东方红”卫星、洲际导弹、运载火箭的成功……以及任何航天技术的研发都离不开他!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航天之父”。

在他的一生中,特别感人的是获奖感言中提到的“五年回国之路”,这是一段心酸的旅程!

“我宁愿回老家,也不愿留在美国!”

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十年后,他成为了当时美国一流的火箭专家。因发表了“时速一万公里的火箭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论而闻名于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及其导师冯·卡门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计划——导弹核武器的研发。他是美国少有的天才。

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时,钱学森夫妇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商量着早日回到祖国。

但美方却选择无理扣留他,钱学森很生气:“我宁愿回老家,也不愿留在美国受怀疑!”

钱学森在美国受迫害的消息很快传回国内,党中央非常关注。在发表公开声明谴责他的同时,积极想办法营救他。

抓住机会开始谈判

钱学森要求回国被美国无理阻挠的时候,我们还拘留了一批美国人。其中既有违反我国法律被依法拘留的美国侨民,也有违反我国领土空被拘留的美国军人。

当时美国持敌对态度,经常派间谍从事颠覆活动。有13名美国间谍是在依法审判后才做出判决的。

美国政府急于把这些被扣押的美国人找回来,但又不愿与他们直接接触,怕造成新中国成立的既成事实。

1954年4月,美、英、中、苏、法在支那召开恢复和平国际会议。当时美国要求英国外交官与我们疏通关系,我们抓住这个机会开辟了新的接触渠道。

谈判中,双方讨论了侨民问题。为了表示我们的诚意,我们还释放了四名被拘留的美国飞行员。

这种高姿态,最终是为了争取钱学森等留美科学家回国。然而,在这个关键问题上,美国作弊了。虽然双方已经联系了10多次,但对方还是不肯放手,因为我们拿不出钱学森想回国的真正原因。

这时,一封来自海外署名“钱学森”的信,终于扭转了结局。

钱学森的求助信

这封信是钱学森在当时摆脱间谍监视后寄给比利时亲戚的。它被写在一张小卷烟纸上,并被送回中国。信中写道:

"...阻碍我回国的禁令已于4日解除,但我仍在狱中。我的归国梦来之不易,我的探亲访友之愿难偿。我恳求我的祖国帮助我……”

后来,写在烟盒上的信和翻译过来的文件被摆上了谈判桌,美国代表无言以对。

从1950年10月,美国移民局向钱学森发出流放令,他在美国待了5年。1955年9月17日,他回国的梦想实现了。这一天,钱学森带着妻子蒋英和一双年幼的儿女,终于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踏上了返回祖国的征程。

在美国的20年间,钱学森一直保留着中国国籍。他回忆道,“我在美国呆了这么久,从没想过我会在那里度过余生。我有理由这么说。因为在美国,一个人参加工作后,总会把一部分收入存入保险公司,以备退休之用。而且我一分钱也不存,因为我是中国人,我不打算在美国生活一辈子。”

这种爱国的真诚令人感动。

结论:

多亏了钱学森回国,中国导弹和原子弹的发射至少提前了20年!

首长曾意味深长地说,“虽然当时的会谈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但毕竟我们在两国侨民问题上进行了具体的、建设性的接触,我们想要一个钱学森回来。就此事而言,会谈也是值得的,有价值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7223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5
下一篇 2022-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