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记忆 讲好革命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之七:寻访任家砭革命旧址

【追寻红色记忆 讲好革命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之七:寻访任家砭革命旧址,第1张

【追寻红色记忆 讲好革命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之七:寻访任家砭革命旧址

编辑评论/注释

红色是一种信仰,从1921年到1949年,历经28年,染红了中华大地。所以,这种红色信仰绝不是空洞的,而是被无数前辈用生命检验和实践过的。而且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已经成为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来的意志。所以,红色是我们的基因,不能放弃,不能很好的传承下去。【追寻红色记忆,讲述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以典型历史人物为榜样,以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讲好红色故事,教育引导干警大力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任家边革命旧址位于陕西省子长市于家湾镇任家边村。2018年7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陕北建立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是1927年春在任家边村诞生的。当时著名烈士任志珍的父亲任广生,为了让身边穷人的孩子能上学,在土窑上打了三个洞,在家里搬来了一张课桌凳,办起了任家边小学。1924年,他遇到了谢子长,在他的影响下,他在1926年前后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跟随谢子长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他根据谢子长的指示,在安定县(今子长市)北区积极组织农民协会。同年,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的第一个农村组织——任家边党支部成立,并任支部书记。

任广生曾任中共安定区委书记、国民党安定北区区长。他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安排共产党员到区公所工作。分摊损失税时,大部分分给富人和绅士,部分苛捐杂税扣缴。受到劳苦大众的爱戴和拥护,激起了当地劣绅的仇恨,1930年秋被国民党反动派迫害杀害。

任志珍故居,庭院坐北朝南。入口石洞7孔,北面5孔,东面2孔。任志珍出生在北面左起第三个山洞。院子里种着庄稼。这些洞穴深7.8米,宽3米,高4米。故居占地1152平方米。

任芷珍,原名海棠,是陕北红军中最早的优秀女兵,不屈不挠的中共党员。她的一生充满了革命传奇。正如七言律诗《任志珍颂——妇女解放先锋》所赞美的,“酷刑杀不死娇躯,壮美青春红如火。”她是陕北高原上一朵鲜艳的海棠花。

任志珍1914年出生于一个革命家庭。他的父亲任广生是陕西安定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他早年随谢子长参加革命,后被任命为安定县北区地下党委员会书记。海棠为有这么好的爸爸而骄傲。她处处像她父亲,也决心像她父亲。

1926年,年仅12岁的海棠加入了农会宣传队。1928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因为海棠工作积极热情,为大家排忧解难,哪里有困难,哪里就出现她,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海棠花”。

1914年8月至1934年2月,任志珍在此居住。

1931年,中共安定县委批准任志珍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改名为“志珍”,以示永远做党的忠诚战士。中共安定县委联络站被敌人破坏,县委决定派任志珍到瓦窑堡女子学校学习,同时担任党的交通员。接受任务后,任志珍以自己的学生身份为掩护,经常深入敌营搜集情报,传递消息。1932年春,她以上学为掩护,在县城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秘密发展共产党和共青团组织,开展革命活动。今年秋天,晋西游击队转战维稳后,瓦窑堡国民党守军派兵“追击”。任志珍前一天把情报转给了游击队,游击队做好了伏击准备,消灭了30多名敌军骑兵。还有一次,她发现敌县长1月23日要去瓦窑堡探亲,赶紧报告县委和红军游击队半路伏击,一举击毙敌县长。

敌人侦察了任志珍的活动,陆续突袭了任家边地区。当时我军还派出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对敌作战。它的队长是白德胜。白德胜敢打敢杀,但因为不识字,头脑简单,没有耐心,在部队也不善于做思想工作。根据这一情况,安定县决定派任志珍到白德胜处工作,任命她为第一支队指导员,成为陕北红军游击队中的第一位女指导员。

任志珍去游击队后,刻苦学习,刻苦练习,很快掌握了双手持枪射击的技术。途中,她背着枪背包,给战友唱歌,鼓舞士气;野营时,战士们睡觉,她在油灯下缝战友们的衣服。她所到之处,都深入群众,宣传共产党领导穷人翻身的道理。任志珍、白德胜率队在安定打了许多胜仗,打击了周围的反动势力,扩大了游击区。

任志珍在担任一支队政委后,与白德胜密切合作。他们在工作上互相支持,在生活上互相关心。白德胜发现任志珍很有文化,考虑大事小事都很周到。她非常关心她的同志,感觉就像兄弟一样。她自己的一些棘手问题,都是志珍处理的,大家都完全服气。这一切白德胜都看在眼里,对任志珍的爱油然而生。白德胜勇敢善战,忠于革命事业,任志珍对白德胜的爱与日俱增。

游击队见任志珍和白德胜心有灵犀,便在南山休息期间为任志珍和白德胜组织了一场婚礼,并在婚礼当天送给他们一副对联。第一副对联是:恩爱夫妻海深;底线是:革命伴侣留天之志;横向:革命到底。

随着革命队伍的壮大,敌人越来越害怕,开始了对红军的疯狂“围剿”。1933年11月,红一军团转战延川县,被安定、延川两县敌军“围剿”。在反击突围中,白德胜身负重伤,不幸被俘。任志珍带领小分队勇敢冲出重围,保存了革命实力。敌人对任志珍恨之入骨,在瓦窑堡贴出告示,悬赏500大洋捉拿任志珍。她搬到曾积极参加革命活动的戴宗智家里,却发现此人背叛了任志珍。任志珍在绥德田庄被瓦窑堡驻军逮捕。

任志珍被捕后,反动顽固派张建南喜出望外。他想:一个年轻姑娘,多有本事,一定要从任志珍身上突破,把安定县的共产党人收拾干净。张建南开始用甜言蜜语哄骗任志珍,说:“你只要告诉我地下党员的名单,你要什么我都给你。”任志珍坚定地说:“我可以坦率地告诉你,这些人我心里都清楚。想知道就把我的心挖出来看看!!"土匪像狼一样,把任志珍拖到刑房,用棍子打,用鞭子抽。任志珍被打得浑身是血,无良土匪用烧红的铁棒在她身上烙,用竹签钉在她的指甲上...反复的折磨让任志珍几次昏厥,但敌人没能从她口中得到任何消息。

严冬的时候,她被扔进了冰室一样的牢房,冻得瑟瑟发抖。沉重的手铐脚镣让她无法翻身。青一块紫一块的血肉粘在衣服上,一不小心就会流出血来。铁棒烫伤的疤痕已经化脓了,她的手指都肿了,不能弯曲。剧烈的疼痛让她不时晕倒,但她从不屈服。

1934年2月13日,敌人将任志珍捆绑起来,带出牢房。她走到院子里,看见几个匪兵带着白德胜从“爷爷庙”走过来。两个陕北高原的英雄儿女,一对志同道合的革命夫妇,在此生的终点庄严相遇。任志珍深情地、淡定地说:“德胜,今天我们夫妻同归于尽,不枉此生。”行刑前,他们昂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任志珍死时才19岁。这对红军夫妻,用生命和鲜血,在黄土地上上演了一场“刑场婚礼”。任志珍和丈夫白德胜永远长眠在这片土地上,但他们的事迹却在黄土高原的沟壑里广为流传,像永不熄灭的火种一样传播。

新中国成立后,党组织追授任志珍“妇女解放先锋”、“革命青年模范”等荣誉称号。她的英雄事迹已被编入歌剧《任志珍》和电影《夫妻》。长石人民政府为她建了一座烈士碑亭。每年春天,海棠花开的时候,人们都会来到任志珍的墓碑前,缅怀陕北高原最绚烂的海棠花。

感悟:任志珍虽然离我们很远,但院子里的海棠花依然盛开。她坚定革命信念、视死如归的英雄事迹,在陕北高原上早已传颂。革命先烈们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境界是永恒的、光辉的。未完成的路很长,前方还有荆棘。他们的丰功伟绩和不朽精神,将激励我们的后人继续践行人民检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走无悔的检察之路!(文白雅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7086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