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92岁五华老兵张茂荣讲述峥嵘岁月:宁与敌人同归于尽,也决不当俘虏

听92岁五华老兵张茂荣讲述峥嵘岁月:宁与敌人同归于尽,也决不当俘虏,第1张

听92岁五华老兵张茂荣讲述峥嵘岁月:宁与敌人同归于尽,也决不当俘虏

92岁的老人张懋镕来自五华县潭下镇新田村。张懋镕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南征北战,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8年,张懋镕同志被引入革命道路,加入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1949年3月参加河源老隆武装起义,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第四支队通信连,任交通联络官。他曾经有过抓住国民党师长的智慧,有过不畏艰难完成交通联络任务的壮举。

1950年9月,张懋镕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国家号召,成为第一批走出国门的志愿军。士兵们拿走了38支大盖步枪,150发子弹,3枚手榴弹,一个水壶和一个装有部队发放的五斤粮食的米袋。就这样,他们在夜幕的掩护下渡过了鸭绿江。

1950年,张懋镕(左)在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前与战友合影。

有一次,张懋镕在侦察时被敌机击中。唯一的一个小背包被炸飞了,军用毛毯有一半被炸飞了,剩下的一半有十几个弹孔。幸好他迅速跑到山脊下躲了起来,躲过了灾难。

1950年的冬夜,气温低至零下二三十摄氏度。敌兵在阵地上烧了火御寒,然后穿上鸭绒保暖。张懋镕和他的战友们表现出顽强的战斗意志。他们匍匐前进,勇敢地与敌人战斗。在这次战斗中,他们俘虏了31名俘虏。

回忆起上甘岭战役,老张曼毛荣说:“一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的连队离我们连队不远。他英勇的献身精神极大地鼓舞了我们士兵的士气。甚至我们的伤亡也很惨重。我所在排的41名战士,包括4名伤员,全部投入战斗。最后,只有七名士兵留在阵地上。我的右腿被子弹打穿,头部被弹片擦伤。我告诉士兵们把手榴弹放在胸前或大腿上。如果敌人冲到阵地上,就会鸣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永远不被敌人俘虏。”

老张曼毛荣回忆说,一天晚上,敌人的进攻开始了。就在他们七个人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时候,北方升起了三颗信号弹空。他们意识到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总攻的信号,激动得热泪盈眶,高呼祖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半小时后,邻近部队的同志到达了他们排所在的位置。张懋镕听到一些同志喊道:“还有人在那个位置吗?”这时,他们的悲痛和激动交织在一起,一时间大家都发不出声音。最后,张懋镕哽咽着说,“这里有志愿者。”“当时战友拿着担架来救我们,告诉我们:‘战斗胜利了!“你是多么勇敢和顽强啊!”"

战后,张懋镕回到家乡梅州市五华县,先后在民政局、小学、粮管所、林场、税务所工作。为了改善家乡的教学条件,他捐出自己微薄的工资成立教育基金,用于修缮校舍,帮助学生完成学业。两次把老婆孩子农村户口的指标给了干部职工。他大公无私的态度、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赢得了领导、同事和人民的赞誉。

[全媒体记者]王思婷

【作者】王思婷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6340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