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张学良向蒋介石夫妇提出两点要求,宋美龄:我们对不起汉卿

1947年张学良向蒋介石夫妇提出两点要求,宋美龄:我们对不起汉卿,第1张

1947年张学良向蒋介石夫妇提出两点要求,宋美龄:我们对不起汉卿

“我有两个要求。我希望我能告诉你,宋美龄最好在场。至少让她事先或者事后知道我的两个要求。”1947年,张治中和家人在台湾省见到了张学良。临行前,张学良请张治中向蒋介石夫妇转达两点要求。

回到南京后,张治中向蒋介石汇报了他拜访张学良的情况,并转达了张学良的两点要求。结果蒋介石随口哼了一声,对张学良的要求只字不提。

根据张学良的委托,张治中随后去了宋美龄。听完张学良的两个要求,宋美龄沉默了很久,吐出一句话:

“唉,柏文兄弟,我们为张汉卿感到难过!”

从张治中看张学良

1947年秋,时任国民党西北行辕主任的张治中,经蒋介石特批,带着家人到台湾省度假。当他提出去看望被关押在新竹的张学良时,台湾省警备司令彭开始犹豫了。

彭曾经是张治中的学生,所以不敢拒绝老师的要求,但对方是蒋介石的命令。不允许任何人随意探视张学良。

张治中看出了他的难处,当场真的答应“一切由我负责”,彭勉强答应。

10月30日上午,张治中一家驱车来到井上温泉张学良的住处。随着汽车蜿蜒上山路,看着道路两旁的美景,张治中不禁想起了他和张学良的往事。

这是Xi事件后他的第三次私人访问。第一次是1936年,张学良把蒋介石送到南京后,被蒋介石囚禁。当张治中得知他被关在鸡鸣山的宋子文府时,他去看望他。

张学良告诉张治中,他想尽快返回Xi安,并希望张治中转达给蒋介石。但由于当时的形势,张治中没有在蒋介石面前提及。后来,张治中也为此后悔了:

“我们对不起韩庆!当时,除了那些落井下石的人之外,平日里与私交最好的人都不敢为他说话。当然,说了也没用。每次想起那次见面,我都深感愧疚。因为我从有关方面知道,蒋介石不让韩庆回Xi安,但在那种情况下,我没法跟他说清楚。"

1937年,张治中调任湖南省主席。次年访问湘西时,听说张学良被囚禁在凤凰山,于是专程前去探望。

当时凤凰山是国民党内部的禁区,一些军政要员没有蒋介石的批准是不允许参观的。为了监视张学良,蒋介石在山上安排了40多人的特务机关和160人的宪兵。

但是,张治中没有向蒋介石请示。一方面,他是湖南省主席;另一方面,他与蒋介石私交甚好。

那一天,张学良找出自己多年没穿过的西装,打好领带,早早地站在凤凰寺外,等待张治中的到来。当他看到张治中时,不禁感叹道:“终于盼到你了。”

在他们的谈话中,张学良表达了他渴望参加抗战的愿望,并请张治中转达给蒋介石。建议张治中自己写封信,自己转发。回到长沙后,张治中派人把信送给了蒋介石。结果没有回应。

“我们到了,先生。”司机稳稳地停下车,把张治中从回忆中拉了回来。他下了车,抬头看了看。不远处的石阶上有一间平房。房子旁边真的有一个温泉,周围是郁郁葱葱的青山,更显清静。

此时,一名身穿白色衬衫、西装、吊带裤的中年男子走出大门,正走下石阶。张治中不禁浑身发烫,声音颤抖,“韩庆!”

“是你,柏文兄弟!”张学良突然停下脚步,认出来人,开怀大笑。两个人快步走向对方,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我们十年没见了,两个人都有很多话要说。赵四小姐满面笑容地邀请张治中夫人和她的女儿四处看看,为两位老朋友腾出了叙旧的空间空。

上山的路上,张治中一直在观察,他能感觉到还是外松内紧。看来蒋介石还是对张学良感到不安。张学良告诉张治中,与前几个月相比,现在的戒备要宽松得多。

与世隔绝十几年,张学良的内心也很压抑。抗日战争爆发,他被派往大后方,抗战胜利。他被留在了西南,内战爆发,蒋介石把他送到了台湾省岛。将来会怎样,张学良自己也不清楚。

张治中鼓励张学良不要失望。有一天,国共和谈成功,那是他重获自由的时候。张学良不知道蒋介石已经一心反共了。他高兴地站了起来,说道:

“只要国家好,人民福,我张学良受点屈辱,实在不值一提。”

中午,张学良特意让厨房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席间,张学良激动地说,他们无法理解能来看自己有多开心。看着张学良憔悴的双颊,张治中心里感到一阵剧痛:

“韩庆,如果你再说一遍,就会显得我们离得很远。”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落山,张治中一家也该走了。临行前,张治中问他有什么事需要告诉蒋介石。张学良想了一下,提出了两点要求:

第一,如果你想恢复人身自由,你什么都不用做。蒋介石住在哪里,你就和他住在一起。第二,我不想和“看守”刘义广的家人住在一起。我希望刘义广的家人搬出去,保持一定的自由和距离。

宋美龄违背了他对张学良的诺言。

听到宋美龄对张学良的两个要求后,我对张学良当场对张治中表态深感遗憾。第一点可能不容易做到,时机还不成熟,但第二点是我必须尽快想办法解决。

张学良曾说,在他的一生中,有两个女人善意地再造了他。一个是赵一荻,另一个是宋美龄。

其实,张学良比蒋介石更早认识宋美龄。1925年,张学良奉命赴上海调解中英冲突,在美国领事举行的宴会上结识了宋美龄。当时,他只知道宋美龄是孙中山的妻子和妹妹,但他没有想到她将来会嫁给蒋介石。

中原大战后,蒋介石邀请张学良到南京参加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也请张学良带于凤至到南京。在宋美龄的私宅里,为张学良夫妇举行了宴会,几乎没有安排政治场面,这让不善交际的于凤至很快感到和她亲近了。

经过几天的接触,宋美龄和于凤至形影不离。宋美龄的母亲看到他们如此亲密,而于凤至的行为举止优雅端庄,所以她决定认于凤至为义女。然后蒋介石也主动嫁给了张学良,做同父异母的兄弟。

1936年12月,张学良在民族大义面前,毅然与杨虎城发动了Xi事变,迫使蒋介石与共产党合作抗日。当宋美龄听到这个消息时,他决心去Xi安救蒋介石,并认为张学良不会放过她。

正如宋美龄所料,在机场迎接她的是张学良,他穿着一件黄色花呢大衣,而不是一个黑色的称重官。张学良依旧热情,大步走到舱门前,郑重地给她行了一个举手礼:“夫人,你受惊了!”

张学良的恭谨抹去了宋美龄来之前对张学良的一切怨恨空,尤其是当张学良握着她的手时,宋美龄的心被深深打动了。但她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稍作犹豫后,宋美龄匆匆走向跑道上的汽车。

当他看到被软禁的蒋介石时,宋美龄发现他以前听到的所有谣言都是无中生有。张学良并没有传言中说的那么可恶。相反,他很好地保护了蒋介石。所谓的伤,不过是蒋介石逃亡时擦伤了自己。

会谈开始后,张学良向宋美龄保证,他是为了抗日才劝退士兵的,绝不会伤害主席。只要蒋介石同意抗战,就可以保证蒋介石马上重获自由。

宋美龄从未想到张学良如此坦率。这时,她意识到张学良、杨虎城在洛阳对蒋介石劝说无效后,不得不在Xi安发动谏阻。听着张学良慷慨陈词,宋美龄对张学良的误解渐渐消散,抱怨张学良做事太鲁莽。

由于释放蒋介石需要征得全体劝谏官兵的同意,张学良急忙走开去做说服工作。宋美龄深夜没有得到张学良的答复,于是他打电话询问。结果,从电话那头,他听到了士兵们愤怒的叫骂声。

感觉宋美龄张学良说的“一个人不能主宰一切”不假,她焦急地来回踱步,心里叹息着,“看来我们错怪了韩庆!”

半夜三点钟,张学良给宋美龄带回了一个坏消息。大家都不敢相信蒋介石的口头承诺。如果要释放蒋介石,唯一的条件是他在八项条件上签字。宋美龄对这个消息感到失望。她知道蒋介石不会签任何字。

在各方力量的参与下,Xi安事件最终得以和平解决,张学良主动请缨,将蒋介石送回南京。出发前,宋美龄和宋子文向张学良保证,只要他把蒋介石送到南京,他就在三天内返回Xi。

宋美龄没想到蒋介石在南京登陆后会翻他的脸。他不仅将张学良控制在宋子文府,而且还紧锣密鼓地策划了一个审判张学良的军事法庭。当宋美龄发现自己违背了对张学良的承诺时,他愤怒地冲到蒋介石面前表示抗议。没想到,蒋介石说:

“是来送行的,又不是我江请他来的。但是他来了之后,就没有他的位置了。再说了,提交军事法庭审判只是个形式,然后我就可以赦免他了!”

天真的宋美龄心中有一丝希望。

在军事法庭审判张学良的那天,宋美龄发现自己又一次上了蒋介石的当。军事法庭以“抢劫总司令”罪判处张学良有期徒刑10年,随后蒋介石发布“大赦令”:张学良有期徒刑10年。这次特赦会赦免,但还是会交给军委严控!

尽管宋美龄强烈反对蒋介石囚禁张学良,但木已成舟,宋美龄已无力控制蒋介石。在今后的日子里,宋美龄只能在生活上给予张学良照顾。

宋美龄与张学良的世纪友谊

宋美龄向张治中陈述的当晚,蒋介石一到家,就受到宋美龄的热烈欢迎,亲自为他接过手套,并贴心地为蒋介石穿上长衫。蒋介石和宋美龄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他知道宋美龄一定又有事要他做,所以他告诉她,她心情很好,这个坏消息不会影响她。

宋美龄会意地点点头,立即说出了张学良提出的第二个要求,然后补充说,这是张治中来看望自己时偶然提到的。蒋介石怎么会不明白这个“猫腻”问题呢?他情不自禁地举起手,托起下巴,眯起眼睛。他不知道自己是在笑还是在生气。

宋美龄似乎明白了什么,立刻命令副官立即去做。没想到蒋介石突然喊了一声“慢”,然后低下头,自顾自地说:“还有一件事。以后没有我的亲自批准,谁也不能见张学良。好了,下去吧。”

说完就走出门去,算是默认同意了张学良的请求。

1958年,张学良夫妇选择定居台北。房子建成后,宋美龄派人送来一套红木家具。接着,他利用蒋介石来访的机会,在士林大厦设宴招待张学良和赵一荻。

为了让张学良尽快走出蒋介石的政治阴影,宋美龄不断劝说蒋介石放松对张学良的控制。于是,张学良有了看病、看戏、牙疼在外面饭馆吃饭的自由,也逐渐放松了与亲友的交往。

在张学良九十大寿之际,朋友们准备小规模地为张学良庆生,因为没有当时主政台湾省的李登辉的批准,任何人都不能利用这个机会公开为他庆生。这样的生日庆典,无疑是对蒋介石的否定,也意味着张学良重获自由。

蒋介石父子去世后,宋美龄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张学良的自由,于是通过妻子向李登辉转达了他的意思。在李登辉的默许下,原本计划的小规模活动变成了公开活动。

然而,本应被列入生日策划者的宋美龄和李登辉却不能在发起人名单上签名,以免招致批评。

生日庆祝会后不久,宋美龄和李登辉在教会会议上相遇。宋美龄亲自与李登辉谈张学良访美的事,得到了宋美龄的默许。李登辉主动找到张学良,提出允许他去美国探亲。

1991年3月,张学良夫妇去美国旅行。同年8月,他们在一个基督教周末聚会上遇见了宋美龄。张学良夫妇报告了他们的美国之行。宋美龄听后非常高兴,并表示他也将离开台湾。

这次前后不超过十分钟的会面,成了这二十年老朋友的最后一次见面。此后,张学良虽也定居美国,但两人相距甚远,行动不便,从此再未谋面。

然而,自张学良定居美国以来,他与宋美龄的联系从未中断过。每年圣诞节,张学良都会寄上自己和赵一荻签名的贺卡。每年宋美龄生日,张学良总要请人送蛋糕以示祝贺。

晚年,宋美龄深居简出,但她一直关注着生活在美国的张学良。合情合理,她很同情张学良,在生活中可以时不时给她关心。但在重大问题上,尤其是事关蒋介石名誉的问题上,她始终站在蒋介石一边,绝不让步。

宋美龄担心张学良会在口述历史中加入不利于蒋介石的言论。同时,她也认为他们之间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任何时候,你都不要说对蒋介石不利的话。

获得自由后,张学良多次向中外媒体谈起周总理。宋美龄找到了那些谈话的原文,发现张学良重获自由后,很在意蒋介石和周总理对他的评价,尤其是对蒋介石的评价,但他尽量克制内心的不满,很少有批判性的评论。

"我就知道张汉卿不是那种无情无义的人!"这是宋美龄对张学良的评价。

来美国定居前,张学良拍卖了自己收藏的大量文物,身边只留下了几幅珍贵的古画和玉器,其中有一幅《听瀑下泉》是当年宋美龄送给他的宝物。后来挂在易地书房门口,排名第一。

2001年,张学良病逝。听到这个坏消息后,宋美龄心情沉重,久久没有说一句话。由于她自己不能飞到夏威夷,周围的人也很难为她参加如此隆重的仪式,宋美龄想了一夜,请她在台湾的朋友颜卓云参加张学良的葬礼。

次年春天,哥伦比亚大学开始出版张学良口述历史,其中包括张学良对与他有关的三个重要人物的最后评价。对于蒋介石,张学良认为他的一生是失败的,对于周总理,他一直认为周总理是一个伟人。

至于宋美龄,张学良只是表扬,没有任何批评:“要不是这个女人的保护,我可能早就死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6286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