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案故事(8)——洪武皇帝最忌文字

诗案故事(8)——洪武皇帝最忌文字,第1张

诗案故事(8)——洪武皇帝最忌文字

元代的诗案不多,可能是因为统治时期不长,或者是蒙古人对汉字完全没有感觉。

很快,历史的车轮进入了黑暗的明清。虽然名为明清,政治一点都不清楚。诗案富于五车,文祸常见。

越是一无所有,越是在乎。

明清统治者最关心的是什么?

让我们从明太祖的洪武皇帝朱元璋说起。

浙江官学林写了一篇感恩的《谢曾》,其中有一句“若有所为,必被吊死”,结果是——杀!

北平的官宦学者赵伯宁写过一个“寿星表”,里面有一句话“让我们以子孙为榜样”,结果是——杀!

因为有人说,“仪器统治世界”,杀!

因为有人说“世上无难事”,杀!

因为有人说“知识与智慧同生”,杀!

因为有人说“身干法坤”,杀!

因为有人说“遥望皇帝”,杀!

有人写过一句话,“君臣父,班主。”杀!

还有人写了句“手谕钱球”,杀!

这些都是什么原因?

谐音梗!

什么?

在朱元璋的脑回路中,“泽”=“贼”,也就是骂他出身卑微,参加过起义军,也就是做贼。

“天下有路”其实就是“天下有贼”,或者他叫强盗。

至于“生知”,是“僧知”的谐音词干,是一个和尚在朱元璋尴尬的时候取笑他的!

“法坤”的意思是“头发卷曲”,意思是剃光头,或者嘲笑自己出家的黑历史。

“帝衔”是“帝妃”的谐音词干,意思是“妃妃”错了,也就是说,皇帝弄错了!

至于“君之父”,则是“弑君之父”的谐音!

最委屈的是“秋”字,因为在朱元璋的家乡方言里,这个字念“朱”,所以写这句话的人就得被打死!

最委屈的一个人写了一句话:“天光之下,天生圣人,报效天下。”足够杀好几次了!“光”是光头,寓意“和尚”,“自然”与“天僧”谐音,“演戏”就是“做贼”的意思。

这是多大的忌讳啊!你还希望人家写得好吗?

于是有人要求朱元璋颁布标准词汇,但猜猜朱元璋做到了?

当然不是!能知道标准吗?

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和尚,曾写了一首诗《念青鸟》,其中有一副对联:

”见炎州变成绿色衣服说道:

整天抓东西。"

朱元璋看了,说:“你这是暴露我法网严密,不想被我利用吗?”

所以-杀了!

还有一个和尚,他写了一首夏天的诗:

“新建的西园小屋,熟了无处乘凉。

六月池塘浅,树三年没长。

想洁身自好,经常扫地,就爱开窗不烧香。

晚风里,河西南只有杨柳,蝉怕夕阳。"

朱元璋看了说:“‘熟了无处乘凉’。”这是不是说明我的刑法太苛刻了?'六月池浅'是说我底子不深吧?还有什么‘经常扫地’和‘不烧香’的意思是怕中国人议论,肆意杀人,不肯行善?"

来人啊,杀啊!

是的,再来一杯。

据说还有一次,他去一个寺庙烧香,看见影壁的墙上刻着一首吟诵布袋佛的诗:

“茫茫世界,收拾一下就会是一个袋子。

毕竟有得有失,为什么不放松呢?"

一首还挺正经的诗,在朱元璋眼里又成了反诗,于是让一个寺庙的和尚直接去西天。

除了“谐音梗”,朱元璋还有一个禁忌——补脑。

其中一个写了一首《宫怨》,觉得如果不谈别的,谈点风流韵事也没问题。呵呵,他也太仓促了。真不敢相信朱元璋的脑子编的剧情。

我们先来看看原诗:

“庭院深深透着日光,春草闭门不出。

在梦里,我得到了国王的宠爱,却被黄鹂召唤。"

全诗借用了那句老话“赶走了树上的黄鹂和它们的音乐,它们在她梦见她去辽西营地和他在一起时唤醒了她”。

但是,朱元璋这种不会读书写字的家伙,不可能有这种心。他怎么会知道皇宫花园里发生了什么?。。

来吧,阉割!

于是,全国的文人都战战兢兢地过着枯燥的生活。

有一天,一个姓邓的书生被一个大官推荐给朱元璋,说这个小邓子有一首好诗。

于是朱元璋面见,请他以钟山为题即兴作诗。

小子战战兢兢写了一首诗,朱元璋眯起眼睛一看:

“鳌拜足立四极,

中山潘一龙。"

我情不自禁地拍着龙书案大喊——“好”。

你看那个小邓子,已经吓晕过去了,直到被抬出东华门。他不要什么名利,就进去跑回家庆祝自己留了一条命。

朱元璋的第三个爱好是——装:不懂装懂。

明代的《高启传》有这样一个故事:

这位高启,与刘伯温、宋濂并称为“明初三大家”。当然,他有点像诗人,无缘无故地画了一幅“宫女图”:

“奴才帮醉踩青丝,明月西园静候宴回。

狗每隔一朵花就叫空。晚上谁会来皇宫?"

别人见了都说高雅,只有朱元璋闻着骚,但人家毕竟是名人,不方便直接阉了他,就把他送到了老家——苏州读书生活。

此时主政苏州的魏官,是个能办实事的人。此时他正忙着两件事,一是“复辟皇宫”,二是“开京”。

“回宫”不是“复工”,但也差不多。元末改朝换代的战争后,苏州也是兵荒马乱,原来的衙门因为地势低而残破废弃。魏决定将衙门迁至张士诚原行宫一带。本来我搬到另一个房子,就搬到另一个房子。然而,一些好事者被称为“福贡”。

“荆凯”号正在疏浚淤塞的河道。

结果朝阳群众把这两件事报告给朱元璋,说是恢复张士诚的权力,开河去金陵!

而且还附上了高启为傅公写的一篇文章,文中称赞新衙门“虎踞龙盘”。

于是朱元璋开始“装逼”:这“龙盘虎踞”不就是古代对帝王之都风水之地的描述吗?你在政府办公室是怎么瞎用的?这意味着什么。就是造反的意思!

结果朱元璋一琢磨,魏官罢官,高启去南京被腰斩。

从此,明朝的诗歌一落千丈,杜丽王白再也没有诗歌了。只有王阳明沉默。

有时候,当你遇到到处都是谐音梗的装b的人,准备脑补的时候,沉默也可能是一种语言。

文|云剑董成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5432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