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无名红军烈士守墓八十七年

为无名红军烈士守墓八十七年,第1张

为无名红军烈士守墓八十七年

本文转自:中国国防报

四川省大邑县西陵镇飞水村横山,林木茂密,人烟稀少。仲夏的一个晚上,天渐渐黑了。77岁的村民邱廷凯和老伴出门去红军墓打扫灰尘,擦拭墓碑。

27年前,邱廷凯从父亲邱朝先手中接过接力棒,守护衡山无名红军墓。从那以后,他留在了这里。这几年邻居都下山进城了,他不为所动。他说:“这是红军鲜血染红的土地。我的‘亲人’都埋在这里,我会保管的!”

1935年底至1936年初,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雅安进入大邑,在横山尖山子与敌浴血奋战,400多名红军将士洒在战场上。邱廷凯告诉记者,一次战斗后,父亲邱朝先和老乡邱胜廷带着一位身负重伤的红军战士回家休养。由于医疗条件有限,红军伤员几天后死亡,葬在附近邱朝先家的菜地里。不久,红军出发了。临行前,请邱朝先看管好坟茔。年仅25岁的邱朝先被红军为人民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感动,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个请求。

夜幕降临,邱廷锴老人擦着红军烈士墓的纪念碑说:“红军走了以后,敌人开始查,帮助红军的人可能都要掉脑袋。我父亲用玉米秸覆盖红军墓。我问父亲为什么要冒险,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当时,村民邱的儿子还不到一岁,病危。驻村红军翻山越岭,走了20多公里,把孩子送到后方红军医院。医院用了很多方法,孩子高烧不退。迪恩想起医药箱里有一支从敌人那里缴获的进口针剂。请示电话一直打到时任红四方面军军长向倩那里。向倩回答得很简单:只要能救孩子,就用吧!一针下去了,孩子得救了。父亲说,红军战士为了老百姓不惜使用自己舍不得用的救命针,甚至在战斗中为老百姓献出了生命。守好红军墓,不仅是守承诺,更是守良心。1995年,我快死的时候,他让我保证把菜园里的红军墓和祖坟一样守着……”

“做人不能忘本。你答应红军,我们家就好好干。”邱廷凯一直住在红军墓旁边的一间旧木屋里。儿子常年在外打工。逢年过节,邱廷凯会让儿子回来陪他一起扫红军墓。邱廷锴说:“红军的故事将由邱家代代相传,让后人永远铭记。等我老了,守卫红军墓的接力棒就交给我儿子了。”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邱朝贤父子有很多机会搬下山,但他们信守承诺,看好这座坟,铭记那些年的艰辛,感恩现在的甜蜜。现在,这座不知名的红军墓被扩建成了党史教育基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缅怀英烈。邱廷凯自告奋勇担任志愿解说员。他说:“我想讲红军的故事……”

以邱廷凯一家守护红军墓的故事为线索,当地文艺工作者和志愿者创作了真人版山歌《唱响西陵山红军》。他们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陵民歌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红军战士在恒山战斗的场景和党与人民生死与共、荣辱与共的真挚感情。“当年红军来到衡山,大雪封山,衣食匮乏...鱼水情深被千古称颂,克服一切困难换来新的一天……”民歌婉转地回荡在西陵,回荡在人们的心中...

?赞美他。

信守承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87年邱朝先和邱廷锴父子守墓的故事,不仅仅和承诺有关。“忘不掉自己的根”,道理简单而真诚。这个“基础”,是红军官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是人民“滴水恩永泉报”的感恩之心,是军民世代传承的胜利之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5042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