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明朝延续了200年,所有人都知其功大于过,仍被冤杀

他为明朝延续了200年,所有人都知其功大于过,仍被冤杀,第1张

他为明朝延续了200年,所有人都知其功大于过,仍被冤杀

前言:

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率领明朝最精锐的20万大军征服蒙古瓦拉。结果全军覆没,明朝皇帝朱祁镇被活捉。

消息传到北京后,每个人都处于危险之中。许多商人争先恐后地把财产转移到南方,甚至一些大臣把他们的家庭和孩子送到南京。

这么大的变化,皇后的妃子在宫里哭了,官员们也慌了。

此时有人建议迁都回南京,遭到了于谦的强烈反对,他认为这是北宋的老办法。如果南移,北方就会落入其他民族手中。

最后在于谦的领导指挥下,“北京保卫战”大获全胜,为明朝的完整延续了200年。于谦也被称为民族英雄。

但是,这个民族英雄,最后,在所有人都知道的情况下,被冤死了。发生了什么事?

保卫北京

1449年8月15日,明朝皇帝朱祁镇被活捉,瓦拉部落的首领也带头。他认为自己手中握有一张政治王牌,即朱祁镇,并积极向明朝索取好处。

朝野震动的时候,一个人站出来说:“我晚上看天,星象变了。我建议迁都南京,以避刀兵。”

说这话的人名叫姬旭,后来改名为徐宥箴。

此言一出,立刻遭到了老太监金英的斥责:“去吧,有什么坏主意,冷静点。”

与此同时,很多大臣也谴责徐坤,尤其是兵部侍郎于谦,甚至认为徐坤是亡国论,应该马上下定论。

然后,在于谦的建议下,官员们废除了朱祁镇的皇位,使他手中的“政治筹码”变得一文不值,并让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做了皇帝,以对抗他。

这些事情不能仅仅得到官员的同意,而必须得到朱祁镇的生母孙太后的批准。

为了国家,孙太后不得不同意,但她提出了唯一的条件,就是让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做太子,这也为朱祁镇日后继续执掌皇权埋下了伏笔。

瓦头儿也以为自己手里拿着明帝,就无敌了。当他听说朱祁钰登基,他的阴谋失败了,他很沮丧,派军队攻打北京。

在兵部尚书钱的领导和指挥下,北京保卫战爆发了。终于在同年11月击退了蒙古瓦拉军,成功巩固了明朝的统治。

迈出变革的大门

北京保卫战胜利后,全力主张废、另立皇帝并领导指挥战争的于谦成为最伟大的英雄和民族英雄。

面对朱祁钰的奖励,于谦拒绝了,说:“兵临城下,贼军,是朝臣之耻。你怎敢要赏?”

第一,于谦的节操,不居功,赢得了百姓的认可。

同时,许多大臣都嫉妒于谦,认为他虚伪,尤其是徐坤。

北京保卫战胜利后,问题解决了。当官员们不再担心时,他们想到了建议南迁的姬旭。从那以后,姬旭成了所有人的笑柄。

眼看自己的仕途即将结束,许聪不甘心。绞尽脑汁之后,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改名。

因此,许聪把他的名字改成了徐宥箴,这很有用。几年后,朱祁钰再次见到徐宥箴,但他甚至不记得这个人是许聪。

明朝多次与瓦拉协商后,终于释放了朱祁镇,这让朱祁钰一直不安,于是将朱祁镇软禁在南宫。

徐宥箴一直对那些日子里发生的事情耿耿于怀,他甚至恨于谦。

于是,在朱祁钰病重的一个阴沉的夜晚,徐宥箴和石亨、曹吉祥等人一起,攻破了南宫,迎来了朱祁镇的复辟。

当官员们听到钟声传来,来到宫廷时,他们看到高高在上的朱祁镇脸色大变,最后只能选择服从,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夺门之变。

谦虚中受委屈

朱祁镇复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把于谦关进大狱。

当他被瓦拉俘虏时,是于谦主张废除他的皇位,立他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

后来,北京保卫战爆发,朱祁镇的生命首先受到威胁,但于谦不为所动,说:“国家重于国王”。

出于种种原因,朱祁镇也对于谦恨之入骨,但他也很清楚,于谦是明朝的大臣,不可能随随便便就杀了他。

见朱祁镇有点动摇,徐宥箴等人赶紧说:“不杀于谦,这个复辟就是无名之师。”

于是,朱祁镇当机立断,于1月23日将于谦押往崇文门,在他拼命防守的城池前处死。

史书记载,于谦之死,天下不公!

后来抄于谦家的时候才发现,这么高级的官员,家里却很穷,让很多人深感感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4855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