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战争,为什么中国不败而败?

中法战争,为什么中国不败而败?,第1张

中法战争,为什么中国不败而败?

说到中国近代史,难免感叹!我们的国家被强奸被欺凌了一百多年!但在历次抗战中,也有这样一场奇怪的战争,明明胜利了,却没有得到胜利者应有的欢呼和喜悦。这就是中法战争。很多人说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是不败的,是战败的。为什么?

首先,战争的整个故事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将其势力延伸至越南南部,随后,经过发展,企图向北入侵中国云南。

终于,因为不可调和的利益,1883年战争爆发。

这场战争主要分为两个战场,一个是陆地战场,主要集中在越南北部和云南;二是海上战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法国侵略军来势汹汹,战争一开始,清军就在陆地和海上被击溃。

海战中,福建海军全军覆没,法军获得制海权。

之后又相继入侵基隆、淡水、杭州湾等地。

后来清朝改军部,任用冯子材等将领,重组抵抗。

由于爱国军民的共同努力,台湾省和杭州湾战役取得了成功,中国军队在镇南关取得了伟大胜利。

法军总司令尼格里受伤,法军伤亡惨重,鲁菲利内阁倒台。

然而,就在形势大好,冯子材联系各路将领挥师南下的时候,清政府突然下达了“乘胜追击”的命令,停止战斗,撤军。

一时间,法庭上,无数人痛心疾首!

第二,不败和战败

停战后不久,清廷在各方斡旋下与法国签订了和约,也就是中法新约。

作为战败国,法国轻而易举地获得了自己想要的权益,而清方却没有享受到任何战胜国的好处。

而这种战争结局也让帝国主义进一步看到了清廷的软弱。

清廷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在谈判桌上却是不败的,败下阵来。

这种情况其实有两个原因。

第一,清政府软弱可欺,担心战祸,甚至把战争的胜利当作维持现状的砝码。它一点叛逆的心都没有。或者,被外国人吓到。

二是西方侵略者担心战争胜利或激发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信心,清廷不再驯服,从而影响既得利益者。

时任英国外交大臣曾说,“中国的任何胜利,一般都会给欧洲人带来严重后果。”

俄罗斯和日本也是和法国密歌,意思是要在北方制造更大的战争。

最后,在内忧外患的影响下,中法战争以不败和战败告终。

唉,我只能哭着说太可惜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4698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