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一直保持在3万亿美元之上

萨弗拉斯2022-09-09  25

中国还需保持三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吗?

文本/沈建光

发表于《中国新闻周刊》2022年6月6日第1046期

自乌克兰战争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宣布冻结包括俄罗斯央行外汇储备在内的官方储备资产,一些经济体开始担心使用美元和欧元资产作为其国际储备的安全性。在此背景下,近期各界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给予了高度关注,“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

长期以来,中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根据外管局的数据,2021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美元。今年以来,受经济持续低迷和短期资本流动等因素影响,外储有所下降,但4月底仍有约3.12万亿美元。事实上,除了2017年1月,自2011年3月以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一直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面对新的形势,还需要保持这样的外储规模吗?

近期有声音建议,应减少外汇储备规模,同时调整官方储备资产结构,加快“去美元化”、大规模抛售美债和增加黄金储备。原因如下:第一,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和外债净头寸都远高于俄罗斯。极端情况下,这些资产一旦被欧美冻结,就意味着更高的制裁损失风险;第二,过多的外汇储备也造成了投资损失,突出表现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债权国,长期处于赤字状态,过多的美元储备也面临着较高的贬值风险。

一些观点支持维持巨额外汇储备。他们认为,面对新的安全形势,应未雨绸缪,但简单否定外汇储备的作用,通过缩减规模来降低风险是不可取的。原因是:

第一,中国外汇储备的现状是由国情决定的。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常年保持大量贸易顺差(2021年6764亿美元)。巨额外汇储备既是贸易结算积累的必然结果,也是在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信用货币体系下,保障我国贸易支付结算正常运行、防范国际热钱冲击、维护金融稳定的客观需求。

第二,减少外汇储备规模的初衷是减少对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的依赖,但这需要以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大幅提升为前提。目前,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结算和储备货币的地位还不高。加快资本账户开放、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加快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建设应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

第三,“去美元化”和大幅增加黄金储备可能导致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倒退。“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黄金为锚的实物本位制,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其核心缺陷是限制了货币供应量,难以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相匹配。考虑到全球黄金供应量有限,不仅难以大幅增加黄金储备,还可能造成通货紧缩,对经济造成巨大伤害。

第四,单纯减少外汇储备规模,推动“去美元化”的效果也值得怀疑。压缩外汇储备规模只是降低了风险敞口,潜在损失仍然巨大。不仅短期内难以操作,还可能引发汇率波动、金融不稳定等其他风险。尽管俄罗斯做了长期准备,但在此轮制裁下,其一半的国际储备资产被冻结;而且其应对制裁的核心措施是“出口卢布结算”和“卢布绑定黄金”,在欧美的联合制裁面前,促进美元化和调整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效果并不明显。

事实上,按照国际标准,中国目前没有必要减少外汇储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的对外部门报告,同样的规模是3万亿美元。2017年,不受资本管制和受资本管制监管的中国外汇储备的充足率分别约为97%和157%,到2020年,分别降至75%和120%。这意味着,随着中国经济的扩张,在不实行资本管制的情况下,中国外汇储备的安全线应该达到4万亿美元,在考虑资本管制约束的情况下,至少应该保持在2.5万亿美元以上。目前的外汇储备并不多。

在大国博弈形势越来越复杂严峻的情况下,确保外汇储备安全不应只着眼于其规模,而应融入中长期国家安全战略大局,兼顾中国在经贸、金融、产业链中的地位。

如果未来欧美制裁中国,也将面临难以承受的损失。一方面,中国是一个门类齐全、基础设施完备的全系统工业国家。与俄罗斯相比,其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明显更高,与欧美的经贸关系也更加紧密;另一方面,欧美在中国投资的资产规模巨大。截至2021年底,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中的债务金额超过7.34万亿美元,全口径外债表中的外债总额超过2.74万亿美元。此外,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明显高于卢布,金融反制能力更强。

有鉴于此,更重要的是不断加强产业链安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关键在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提升全球制造业中心地位,加强与欧美国家的经贸联系,增强“摔跤”能力。同时加快资本项目开放,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将外汇储备安全根植于强大的经贸金融护城河。

(作者是JD.COM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55348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