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爆燃

比亚迪爆燃,第1张

万亿比亚迪,不该起火

作者:老顾,知名财经作家。

近日,比亚迪市值高歌猛进,一度突破万亿,再次“引爆”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

与此同时,股价一路上涨,比亚迪的自燃也在蔓延。频繁发生的自燃事件,为比亚迪冲击高端品牌埋下了隐患。

作为国产新能源汽车的一哥,比亚迪的未来可以说是让我又喜又忧。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能否成为中国称霸世界的行业龙头,取决于比亚迪的表现。这家龙头企业的表现可以说代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模式。

说得更严重一点,在新能源赛道上,如果比亚迪赢了,中国赢了,比亚迪输了,那么中国可能会错过一个汽车行业的大超车机会。

01

未来谁将主导制造业?

20世纪制造业中的冠业是什么?

汽车工业,一个都没有。

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普通汽车——T型车,世界汽车工业革命由此开始。

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开发了世界上第一条装配线。这项开创性的工作使福特T型车的数量达到1500万辆,创下了一项未被打破的世界纪录。

“T”型福特汽车

汽车工业是制成品中销量最大、带动产业最多、技术密集度最高的行业。

几个工业大国几乎都有实力雄厚的汽车工业企业。美国的通用,德国的大众,日本的丰田和本田,20世纪下半叶的世界工业史,这些公司都是超级主角。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汽车工业突飞猛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

然而,中国本土汽车产业要想在发展了百年的西方汽车产业面前抢一块蛋糕,难度极大。无论从人才的积累还是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来看,几十年的互相厮杀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国内几家民营和国有自主乘用车品牌,都处于燃油车时代低端品牌的窘境。无论是品质、消费者认可度还是品牌调性,在国外品牌面前几乎都是新生儿。

然而,新能源汽车赛道推出后,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巨头们几百年积累的燃油车品牌技术积累瞬间消失,一切从零开始。中国新能源行业已经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的几个关键环节,比如电池,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电池,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相当于中国车企在燃油车时代无法突破的发动机技术。

即使特斯拉是全球电动车第一品牌,电池仍然需要从中国公司采购。

更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车的竞争重点与传统燃油汽车完全不同。

传统燃油车侧重于发动机技术、内饰、做工、稳定性、成本等领域的比拼,新能源车比拼智能、电控技术、续航能力等要素。

要在这些领域竞争,我们不仅需要先进的制造技术,还需要发达的电子工业和软件工程人才。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打造,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赛道。为什么?因为世界上电子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在哪里?中国世界上最有才华的软件工程师在哪里?中国

这两大优势使得未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霸主只出现在两个国家,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

因为只有这两个国家建立了庞大的软件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而日本和德国在这两个领域都有短板。

日本曾经是电子行业的大国,现在这个位置被取代了。韩国有能生产先进芯片的行业巨头三星,日本没有。三星手机销量全球第一,而日本在这一领域几乎无迹可寻。日企越来越成为电子行业的配套企业,份额也在逐渐减少。在系统组装领域,几乎一去不复返了。

日系车企现在都在押宝氢能源,如果失败了,就意味着错过了一个时代。

德国的制造业非常发达,但是德国人才严重短缺,缺少足够的软件人才。

在电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机动化的时代,软件在汽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十年前,一辆汽车只需要1000万行左右的软件代码;今天,一辆智能电动汽车有1亿行软件代码。

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智能更高的汽车软件代码行数将增加到7亿行左右,软件成本将占汽车成本的50%以上。

2021年,大众在德国总部成立了“沃尔夫斯堡42编程学校”。员工可以报名参加程序员培训项目。预计这两个计划将在2025年前为大众再增加5000名软件开发者,最终实现大众电动车60%的自主开发软件比例。

这个数量在中国是不够的,因为中国每年有几十万的软件工程师供给市场。

可以说,在新能源赛道上,中国企业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位置。十年后,全球将逐步进入禁售燃油车的时代。这是什么意思?

传统燃油车百年来建立的大部分配套工厂体系、技术积累、人才体系都将归零。

谁赢了这个赛道,可以说基本上就能捧制造业的头,成为王中之王。

比亚迪是这个赛道的中国本土企业选手,他是一个很特别的选手。

02

比亚迪具体在哪?

比亚迪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整车厂商,它是以电池产业起家的,它还研发自己的汽车芯片,这与世界上任何一款电动车都不一样。是全球唯一一家完全自主生产“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的电动车公司。

甚至有人说比亚迪是反全球化的,因为它几乎什么都能做。除了电池、电机、电控、IGBT四大核心零部件,比亚迪还生产空可调压缩机、灯具、ABS系统、指纹识别智能门锁等零部件。

因为他的核心能力是制造,而不是生产技术。

很多汽车新势力都是从IT行业转型过来的,因为他们有巨大的软件优势,比如特斯拉、小米、小鹏、蔚来,创始人都是互联网从业者。

马斯克是paypal创始人,雷军是软件专业人士,何是UC浏览器创始人,李想是汽车之家创始人。

只有比亚迪的老板王传福是制造业的老枪。从做手机电池开始,他已经从事制造业27年了,疫情期间他还成了一家口罩厂的客串老板。

疫情期间,所有的造车新军都苦不堪言,因为配套设施都是外部企业供应的,比亚迪虽然也受到影响,但规模远远小于这些企业。这是比亚迪制造背景的独特优势。

当然,优点也是缺点。

企业不是什么都自己做,这是对的。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快速调整也是比亚迪重资产模式的巨大风险。

不过,仅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比亚迪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抢眼。

6月10日,比亚迪在a股的市值首次突破万亿,股价也创下新高,成为a股首个跻身万亿美元俱乐部的中国汽车品牌。

万亿元是什么概念?大概超过大众集团,成为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的全球第二,进一步奠定了比亚迪在新能源产业链的“王者地位”。

事实上,在新能源市场快速崛起的时候,基于之前的技术储备和成熟的供应链体系,比亚迪能够最快的应对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是在新能源市场吃红利最快的车企。

比亚迪几款新电动车的外观设计也非常抢眼,完全摆脱了低端品牌的形象,这也让很多专业人士对比亚迪刮目相看。

但跑得快不代表一定跑得远,因为隐忧就在眼前。

03

比亚迪自燃风波

5月31日,一位上海比亚迪唐车主在微博中反映,自己的车在站立状态下自燃。据车主描述,因为疫情,车一直停在楼下,已经2周没开了。自燃时,汽车既没有启动,也没有充电。据小区监控显示,早上5点10分左右,车底冒出白烟,整个过程持续了至少半个小时。好在过程中没有明火。

6月6日,广西贵港一辆比亚迪唐新能源车在路上起火;6月10日,比亚迪股价突破万亿元时,广西、广东两省发生自燃。6月12日,一辆疑似比亚迪宋Pro DM-i在广东珠海尹霞广场起火。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5月,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可以看到约42起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

4月29日,比亚迪发布唐DM召回公告,声明车辆电池组因电池组托盘制造问题存在进水风险,甚至出现热失控现象。热量失控后,如果不及时控制,会导致自燃。

这些自燃事件成为比亚迪走向高端品牌的拦路虎。

当然,这和比亚迪汽车的销量有关系。销量越大,只要有一定几率自燃,比亚迪自燃的事件就很容易在媒体上发酵。

2022年,比亚迪自燃事故频发,各网络平台流传比亚迪产品自燃的视频或图片。此外,关于比亚迪的热门话题仍然居高不下。

这对比亚迪打击很大。

王传福曾经说过,“自燃要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抹去”。这种豪言壮语终究还是需要技术的。

在召回通知中,比亚迪首次承认动力电池存在热失控风险。这意味着叶片电池的针刺试验并不能完全解决动力电池的热失控问题。

刀片电池并不是绝对安全的,比亚迪需要面对这个问题。

当然,电动车自燃不仅是比亚迪的噩梦,也是所有电动车的噩梦。

但是,消费者才是企业应该迎合的对象。如果不及时进行技术改进,降低此类事故发生的概率,中国要打造一支新的力量,成为全球市场的霸主,并不容易。

更严重的是,从技术路线来看,现在的电池技术是否就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这是一个可能被质疑的话题。

如果技术路线不对,目前的繁荣可能不会持续太久。

比亚迪作为电动车行业的龙头,不解决这个问题,前途堪忧。

04

标签

中国本土造车企业占领全球汽车市场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梦想,这个梦想在现实中已经成为可能。在当前的全球市场中,只有中国拥有快速崛起的电动汽车产业。

早起早赶,美国主导的全球环保政策可能让中国成为全球唯一的汽车制造中心。

这个政策是不可逆的,各国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正在逐步公布。在可预见的未来,像日本、德国这样的汽车制造大国恐怕很快就要走到尽头了。

可以说这是中国车企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能突破目前的技术瓶颈,让电动车更安全、更智能,应该完全有可能赢得这场新能源汽车竞赛。

男孩女孩们,加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39213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9
下一篇 2022-08-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