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的面:隐匿的“科技”标签

蚂蚁的面:隐匿的“科技”标签,第1张

蚂蚁的B面:隐匿的“科技”标签

来源 |科技星球

正文 | Xi瑞

由于蚂蚁集团在支付宝和数字金融服务方面的业务更广为人知和使用,其在科技方面的探索一直低调隐秘。但从蚂蚁披露的一些细节,我们还是可以一步步拼出蚂蚁科技的一些整体图景。

最新消息是,蚂蚁链宣布链上设备突破500万,这意味着工业区块链在大规模商用上有了新的突破。类似的突破在蚂蚁相关的技术新闻中出现过多次。

在传统标签之外,蚂蚁试图用数字技术帮助行业解决问题的形象逐渐清晰:通过链条、云、安全技术等的商业化。,点连接成面,以互联网助力行业协同,以技术支撑实体。

科技走向现实是一件正确的事情,但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用科技支撑实体很难,不仅需要技术突破,还需要耐得住寂寞,不能立竿见影。

在这个世界上,在500万台设备之后

通过区块链+物联网技术的整合和探索,蚂蚁链上的设备数量已经超过500万。主要涵盖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新能源电池等能源行业。

500万的数字背后,是基于物联网的设备上行模型首次在大规模商用的维度上得到论证。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的结合一直存在无法规模化的问题。蚂蚁通过技术整合和创新给出了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对于行业来说,500万这个数字意味着数字与现实的融合可以进一步落实,产业协作互联网迎来了新起点。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兼副秘书长何桂丽也表示,“实体资产的规模化相当于开启了工业区块链的‘第二条增长曲线’。”

在数据之下,最关键的是“设备链化”的技术解决方案,即通过整合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完成物理资产的数字化转化,将物理世界的资产实时可信地映射到数字世界中。这个成绩有赖于蚂蚁链多年科技创新的积累。

早在2015年,蚂蚁集团就投资了区块链的研发。次年,蚂蚁区块链独立引擎0.1版本上线,并应用于公益项目。

RD最初的推广是由工程师的兴趣驱动的。经过公益项目的初试,蚂蚁发现区块链可以使用的场景非常多样,实际需求也非常旺盛。于是,2016年,蚂蚁区块链团队正式成立。过去几年,相关团队一直在迭代。最后,在2020年,蚂蚁区块链将升级为“蚂蚁链”。

在技术不断升级的同时,蚂蚁链渗透的场景也越来越丰富复杂。从最早的公益存单,到汽车行业、国际贸易的场景。

根据官方数据,蚂蚁链已经解决了50多个工业场景中的信任问题,包括农产品溯源、土地经营权流转、版权保护和商业化等。,并已初具规模,建立了当地的工业合作网络。不同行业的企业如DJI、中远海运、泸州老窖、英特尔、荔枝等都“上”了蚂蚁链条。

从数据维度来看,能源行业是落地项目最多的行业之一。早在2021年5月,奇瑞商用车就与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奇瑞商用车正式上链。蚂蚁链整合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推出“车链通”技术。通过对奇瑞商用车T-box的软件升级,集成密码学、隐私计算等技术,行车数据无法伪造,设备可靠性高。

在数据链接之前,蚂蚁链也是使用加密算法的。即使经过多次交互,蚂蚁链仍然可以保证数据不可篡改,并可追溯到源头。由此,奇瑞商用车通过加密可信车辆数据实现产业链的信息互信,在整车厂、整车运营平台等各方之间构建互信的产业协作网络。

由点到面,蚂蚁科技下的一盘大棋

其实蚂蚁一直在尝试用技术解决行业遇到的问题,从链和安全到云(mPaaS)。在过去的几年中,蚂蚁正在将先前布局的点连接成一个平面。

除了前面提到的蚂蚁链,在安全技术领域,基于安全技术品牌ZOLOZ/蚂蚁盾,蚂蚁也推出了多款产品,涵盖了身份安全、交互风控、终端安全等领域。

其中,身份安全是蚂蚁一直以来的细分领域。其电子KYC产品是一种人工智能驱动的在线客户身份验证产品解决方案,有助于解决远程“认证难”问题。公众可以开户、确认身份等。只有在家里通过手机扫描他们的证件,拍照,而不是去线下门店。

疫情期间,这一产品功能的价值进一步凸显。2022年4月,马来西亚政府通过四个本地数字平台发放新一轮消费补贴。马来西亚最大的本地钱包Touch' ngoe-wallet使用eKYC产品对居民身份进行认证,从而保证资金发放过程的准确和安全。

自2018年以来,电子KYC产品一直专注于海外市场。目前已帮助海外数十家合作伙伴服务超过1亿用户。包括印尼最大的银行曼迪里、马来西亚最大的银行Maybank、菲律宾最大的数字银行CIMB等金融机构。这也意味着电子KYC产品已经能够经受住“金融”水平的考验。

另外,在云PaaS的业务层面,蚂蚁其实是在输出自己积累的技术能力和多年的经验。毕竟支付宝已经是“国民”APP了。

有意思的是,蚂蚁集团自主研发的一站式移动开发平台MPAAS(
mobile-platform-as-a-service)也着眼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

蚂蚁在移动端的服务体验逐渐丰富。这些正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所需要的。因此,mPaaS第一次关注金融机构,帮助他们创建更多的体验式app。

随着业务的深入和成熟,Ant也对mPaaS进行了迭代,服务能力不断全面。现在,它不仅可以为企业移动app的开发、测试、运营和维护提供“云到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还能有效降低技术门槛,降低RD成本,提高开发效率,帮助企业快速构建稳定、高质量的移动应用。简单来说,就是把支付宝的能力复制到各个行业,让企业也能打造自己的超级APP。

而且mPaaS的服务场景也从金融扩展到了政务、民生、交通、能源等领域。比如上海2500万居民出行必备的APP“Metro Metropolis”,就是由上海地铁和mPaaS团队共同打造的。

地铁已成为上海市民的主要交通工具,日均客流量超过1100万人次。此前,市民只能通过充值实体地铁卡乘坐地铁,而外地人需要排队购买单程票。在虹桥火车站等重要车站,交通疏导压力巨大。

“地铁都市App”上线后,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直接扫码进站,节省出行时间,缓解车站人流压力。APP的核心扫码进站能力由mPaaS移动开发平台搭建。

可见,无论是链、安全还是云,其实每个板块的推出都不是在时间的前后进行,而是整体服务能力的升级。

蚂蚁集团副总裁、数字技术总裁蒋曾表示,团队推出的产品不是设计出来的。“很多人从顶层开始设计,然后往下走。我们是颠倒的,从下到上。我们的发展就是需要不断思考客户能解决什么问题,能提供什么价值。我解决了他的问题之后,我可以罩谁,然后我再进行下一步。”

蚂蚁数字技术的探索似乎没有明确的时间线,但随着问题解决的深入和行业间的不断连接,点将成为面。蚂蚁的“科技”标签刚刚浮出水面。

蚂蚁的B面,科技到现实。

在“科技走向现实”的大背景下,产业协同的数字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姜还表示,团队非常注重产业协作。他们认为,在企业数字化之后,下一波数字化的浪潮一定是行业之间的协作。“因为企业数字化后,必然与数字经济社会中的生态链和产业产生大量的协同关系。如何帮助他协同数字化,有更好的供需关系,是我们要慢慢解决的事情。”

在江看来,产业协作的核心是供求关系,而供求关系的核心是交易的效率和成本。“交易背后必须有两个基础条件,一是制度层面的链接,二是建立信任机制。”

事实上,蚂蚁之前的布局正是为了产业协同数字化的目标。

MPaaS解决单个企业的数字化问题,ZOLOZ为企业数字化提供安全保障,蚂蚁链用技术构建可信的产业协作网络,帮助企业数字化协同。这些技术组成的整个地图,就是为了搭建产业协作数字化的基础设施。

2020年9月,基于蚂蚁链技术的新型国际贸易金融服务平台Trusple正式上线,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的信任问题。在浙江义乌做外贸生意的袁女士是Trusple平台上的第一个操盘手。她通过Trusple把公司的主要水晶首饰卖到墨西哥,第二天就收到了货款。过去,只需一周时间就能完成交易。

当区块链与产业联动后,可以实现数字资产在平台上更好的流通和交换,从而重构生产关系,而不是单纯的提高生产力。

正如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所说,数字化发展越深入,通过产业协作创造全新价值就越关键。如果说单个行业的数字化是在建大楼,那么产业合作的数字化就是在建高速公路——今天的数字化发展已经到了“高速公路”的阶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37937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8
下一篇 2022-08-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