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养育》:为了孩子着想,父母要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

《反脆弱养育》:为了孩子着想,父母要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第1张

《反脆弱养育》:为了孩子着想父母要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

今天的复习书目《反弱势育儿》,出自美国作家玛德琳·莱文。

为什么生活越来越好,孩子却很脆弱?反脆弱育儿关注的是过度保护孩子带来的教育问题:只有勇敢面对脆弱,才能建立坚强乐观的自我。作者玛德琳·莱文(Madeleine Levine)从事心理咨询师工作30年,是美国从学前班到高中的心理咨询师。抗脆弱育儿2008年首次上市,连续30周在亚马逊排名第一。已在1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授权,13年来仍稳居亚马逊儿童心理学图书排行榜TOP50。

欢迎您持续关注“评审团”,我们将不间断为您提供最新鲜的阅读体验。书评期待在这个新栏目下,为大家提供关于阅读的高质量评价,与新的优秀书评人共同成长。

书籍陪审团

陪审团

本期书目

" 反脆弱育儿法 "

玛德琳·莱文

译者:余

版本: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4月

作者:

马德琳·莱文(Madeleine Levine),美国专业临床心理学家、育儿教育专家,从事儿童教育研究和心理咨询30余年。多年来,她一直是全国各地从学前班到高中、公立和私立学校的顾问。她的教育专著《教好你的孩子》已经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上呆了20周。

玛德琳·莱文博士认为,良好的家庭环境并不能保证一个孩子健康的情绪、良好的成绩和独立的能力。父母的悉心陪伴和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交流,是一个孩子拥有健康自我和阳光人格的基本保证。她的另一本书《给孩子软实力》出版后也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

审阅者

001

糖果_舒雅

理性面临文化和社会的挑战

2022年6月7日上午9点,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想到距离高考还有2192天的女儿,我的心竟然开始剧烈的跳动起来。低下头,我看着裤腰上印着的《反弱势育儿》这本书,“父母要抵制‘成功焦虑’,培养孩子坚强乐观的自我”。我颇为无奈地自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反弱势育儿》的作者是美国的马德琳·莱文博士。她既是临床心理学家,又是育儿教育专家,专业从事儿童教育研究和心理咨询30余年。在《反弱势育儿》一书中,我们看到大量的“空假想”和“焦虑”的青少年案例,这些案例来自于玛德琳·莱文博士的各种心理咨询。

在书的第一部分,玛德琳·莱文博士直接抛出了“为什么生活变好了,孩子却不快乐?”在书中,有一句话是用黑体字写的:因为外在的爱、关怀、压力、无微不至的管理,我的小病人在不知不觉中被剥夺了内在成长的机会。为了“确保”孩子的优异表现,父母往往会对孩子进行干预——可怕的是,这些干预往往会鼓励年幼的孩子,使他们无法在溺爱和关爱中发展童年和青春期最重要的任务——发展自我意识。同时,他们也让孩子感受到了“成就的压力”。在我看来,最可怕的是由此产生的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疏远。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孩子需要父母温暖的接纳,父母有限的爱,父母持续的关注。作为父母,他们需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好的,是向上的,他们需要真正看到并接受自己的孩子。

在本书的第二和第三部分,玛德琳·莱文博士根据育儿教育的规律,给出了如何进行育儿教育的“小方法”。这些“小方法”操作性很强,对20至17岁儿童的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和育儿策略进行了简明具体的介绍。当然,玛德琳·莱文博士也详细描述了教育的关键和重点,即扮演“黑脸”这一残酷角色需要有纪律和控制,也要懂得沟通情感,“用温暖保护情感的发展”。父母需要树立自己的权威,给孩子适当的约束,在坚定和持续的监督中灵活变通,知道什么时候该让步,明白一切都需要建立在良好和关爱的亲子关系基础上。毕竟“懂得家庭沟通是教育的关键”。

这本书的第四部分是我作为一个母亲花了最长时间阅读的部分。“反弱势育儿”说:“我们希望孩子们拥有比自己更多更好的机会,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当他们不用为钱发愁时,生活才会更轻松,或许会更令人满意。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更轻松有益的生活。当我们拼命敦促我们的孩子变得更优秀、更成功时,是因为我们相信,这样做,我们的孩子最终会更幸福。”

我相信这是所有家长的心声,也是家长焦虑的来源。为了孩子未来的幸福,父母不约而同地陷入极度的担忧和过度的干预,导致孩子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最终取决于父母是否“比孩子更早独立”——包括父母对自己育儿方式的选择、父母的以身作则、父母学会抛开完美的想法、父母想和孩子一起克服对物质生活的过度渴望。我认识的每一个母亲都愿意为孩子舍命。没有人会质疑这一点。然而,母亲们在为孩子做出自我牺牲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玛德琳·莱文博士所说的话:“母亲是给孩子带来幸福的关键。为了孩子,我们都应该对自己仁慈”。

养孩子更像是父母的一种修行。我们不是(也不需要)完美的父母,但我们可以成为成长中的父母。《反弱势育儿》一书中提到,要理性面对文化和社会的挑战,积极面对和应对,让自己的教养更有效,让自己真正看到、真正欣赏、真正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自由回归基本任务,健康发展。找到自己的世界,世界就是自己的。

总结:本书案例丰富详实,理论支撑扎实,育儿策略具有指导性。但由于翻译原因,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难以阅读或难以理解的单词。按10分制,我的评分是7.5分。

阅读分数:7.5 (满分10分)

审阅者

002

任兰

养育孩子要警惕完美主义


作为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笔者对富裕家庭的孩子和青少年的问题深有体会。书中指出,生活富足的孩子,看似没有传统的青春期问题,其实很不快乐,而且有很高比例的情绪问题,比如成瘾、焦虑、抑郁、饮食失调和各种自残行为。是什么原因让生活条件优越的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压力过大、家长担心、价值观不当”对孩子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审视养育孩子的方法,并进行必要的纠正。

书中提到的养育孩子的大原则,和我之前看过的书以及我的亲身经历非常吻合。比如父母要充满爱和理解;父母要多了解孩子,多和孩子沟通,多给孩子支持,但不要过度保护孩子,给孩子独处的自由,尊重孩子。在纪律和原则问题上,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始终如一,灵活变通,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作为父母,你要过充实快乐的生活,才能照顾好你的孩子。

除了这些大道理,书中提到的很多细节也值得深思。比如作者提到的干预和支持的区别:“支持与孩子的需求有关,但干预代表的是家长的需求”。

作者指出,由于社交和事业可能会占用大量时间,父母往往会高估孩子对自己的亲近程度。“家长应该警惕,注意悲伤、焦虑、无精打采、易怒或切割自己等行为模式是否在孩子身上持续存在。”

现代社会充斥着拜金主义价值观。购物被视为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父母经常用物质买通孩子。但作者认为,“这注定是一个失败的解决方案,遇到的问题应该通过思考、洞察和换位思考来处理,而不是鞋子和钱包。”

我们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那么什么是健康的“自己”呢?笔者认为,拥有健康自我意识的孩子,是可以独立的,是可以喜欢自己的,是可以接纳自己的,是可以管理自己的,是可以有“同理心”的,是可以对他人慷慨仁爱的。帮助孩子发展自己,家长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放松和放下,让孩子有一个安全空的空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没有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孩子很容易受到同伴压力的影响,从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我们经常表扬孩子,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但作者认为“孩子需要的是真正的自我意识,而不是膨胀的自我,过多的表扬会让孩子无法评价真实的自己。”而且,表扬更深层次的意义是与控制和服从有关的。

孩子做错了应该改正,但改正应该是对的,而不是对的。批判性反应只会造成伤害,让孩子觉得自己让父母失望了,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所以,在批评孩子之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批评与表扬相结合,以表扬为主。

养育孩子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父母应该警惕完美主义的想法。作者指出:“完美主义让你试图创造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孩子,你看不到孩子就在你面前。”我们要接受自己,配偶,孩子,生活的不完美,不要给自己和周围的人灌输幻想。

母亲是给孩子带来快乐的关键,但在很多家庭中,母亲的价值和需求被忽视,她们选择压抑自己的感情。但是“无论一个母亲如何努力隐藏她不开心的感觉,孩子们都必须努力确保她的母亲没有任何问题。”孩子花太多精力想妈妈,会消耗自我发展所需的精力和安全感。因此,母亲必须承认并照顾自己的需求。以上是我看了这本书,结合自己的育儿经验,深有体会的几点。

阅读分数:8分(满分10分)

全面的

想法

根据评论者的意见,反弱势育儿获得了7.8分(满分10分)。两位书评人对这本书的主要观点进行了详细的评论,并接受了作者的观点:压力过大、父母担忧、价值观不当是造成“生活更美好,孩子却不幸福”的原因。法官还指出,母亲照顾孩子的负担已经很重。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不压抑自己的价值和需求,也是对孩子负责的表现。一些评论者还指出,文中个别句子的翻译可能会影响阅读体验。

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你认为陪审团的意见如何?请在留言区留下你的鼓励和批评!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法官;编辑:李永波;校对:茜茜。

陪审团

阅读需要命题

微信官方账号ID :ibookreview

查看专题赛斯·诺特博姆的《追求时间中的胡言乱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22276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7
下一篇 2022-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