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客家人聚居地

陕西客家人聚居地,第1张

陕西惊现“客家古村”,已有300年历史,全村都讲客家话

在距85公里的秦岭南坡,有一个叫罗家湾的村庄。其行政区划隶属于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黑龙口镇。有87户480多人。是典型的客家村落

据族谱记载,罗家湾客家在明代从江西迁到福建宁化石壁渡,后又迁到广东梅州。过着艰苦的生活,辗转来到湖南浏阳,清朝乾隆年间从浏阳迁到陕西商州罗家湾。今天,罗家湾村的罗氏宗祠“[S2/]玉章堂”仍供奉着祖宗牌位,贴着对联,挂着玉章堂的灯笼。在罗家湾始祖罗的墓碑上,“广东长乐迁陕西商州西乡秦陵铺”几个字依然清晰可辨。

罗家湾罗氏宗祠

罗家湾人勤劳朴实,以务农为主。他们在巍峨的秦岭与世隔绝。近300年来,他们依然保留着纯正的客家语言和习俗,也保留着完整的“耕读为基,诗礼传世”[S2/]的客家家风。

300年过去了,罗湾家族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依然说着地道的客家话,带着浓重的梅县口音。尤其是女性,与外界接触很少,客家话比男性纯正得多。他们互相交谈的时候,外人根本听不懂。他们最多只能从表情上读出几个字。罗家湾人把一日三餐当作“食之”、“食之”、“食之”,而对长辈的称呼是“爷爷”、“奶奶”、“阿爸”、“阿姆”。作者问村里11岁的小女孩:“小女孩,你能告诉我你家里都有谁吗?”小女孩大方地说:“爷爷,奶奶,阿爸,阿姆,亚和亚的姐姐。”

从清朝开始,罗氏的女性就没有被封建的“缠足”所束缚。解放前,罗氏坚持不嫁本地人,嫁出去的大多是邻近的客家人。

在罗家湾村,至今仍有老人未入座不先吃饭的习俗。在30日和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各族人民聚集在祠堂举行祭祀仪式——上香、磕头(三拜九叩)和烧纸钱。

罗客家人要埋两次,一次是死后。三年后,家人会把骨头清理干净,用锡纸熏制,然后放在罐子里再次下葬。

罗家湾人崇尚读书,有一句口头禅,就是“书有理,干部有理。”只要一个孩子能读书,就算身无分文也要上学。这么偏僻的穷山沟,100多年前就有自己的小学,目前有100多名学生。孩子的升学率是100%,升入中学的升学率也是100%。

罗家湾客家人遵守法律法规、地方规章制度,以及一些必须坚持的规范。人们会尽快把它们贴在显眼的墙上。一个正直的人,每个人都用双手劳动,不偷盗,不赌博,不道德...从清朝乾隆年间传入至今的近300年间,罗家湾客家人无犯罪记录。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没有犯罪,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社会现象。有人解释说,“这是客家文化长期影响的结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tour/71658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3
下一篇 2022-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