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几个?

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几个?,第1张

四大文明古国,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统称。分别是古巴比伦(位于西亚,今伊拉克)、古埃及(位于西亚北非交界处,今埃及)、古印度(位于南亚,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和中国(位于东亚)。

四大文明古国实际上对应着世界四大文明的发源地,即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这四个地区是最早诞生大规模人类文明的地区,而后来的爱琴海文明并不包括在内。四大文明古国的意义不在于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后来很多文明的发源地,对所在地区影响很大。四大文明是原生文明,其他文明属于衍生文明,深受周边地区原生文明的影响。

古巴比伦

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729年)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现在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大约5000年前,这里的人们建立了一个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巴比伦王国。“美索不达米亚”——圣经称之为“伊甸”,是古希腊语,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所以也叫两河流域。“两河”是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这片平原上,开发了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几座城市,最早的史诗、神话、药典、农民年鉴等。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古埃及

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今中东)尼罗河中下游。大约7400年前,以法尤姆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定居组织的城邦,随后国家形成。古埃及文明最早形成于约7450年前(约公元前5450年)下埃及的法尤姆地区,结束于公元639年被阿拉伯帝国伊斯兰化。

5150年前(约公元前3150年)南北埃及统一,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它的王朝延续和更迭了3000年,直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了埃及的第32王朝(托勒密王朝)。

古埃及王国先后经历了:前王朝、早期王朝、古王国、第一中期、中王国、第二中期、新王国、第三中期、晚期王国和托勒密王朝。共10期33朝(含0至32朝)。

第18王朝达到顶峰,南部尼罗河流域的上埃及帝国范围从苏丹到埃塞俄比亚,而北部三角洲的下埃及帝国穿过西奈半岛,到达迦南平原。托勒密时期,其疆域包括昔兰尼、安纳托利亚南部、塞浦路斯和地中海诸岛,其疆域最南端达努比亚。古埃及有完整的文字体系、政治体系和制度,还有多神教的宗教体系。

古印度

印度古代文明是1922年才被发现的。由于其遗址最早发掘于印度哈拉巴,古印度全盛时期的疆域通常被称为“哈拉巴文化”;因为这些遗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被称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可追溯到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750年。

哈拉帕文化是古印度青铜时代的文化,代表了一种城市文明。从发掘的城市遗址来看,城市的规划和建筑都相当高。例如,摩亨佐达罗市占地260公顷。整个城市分为12个街区,街道整洁宽阔,排水系统良好。有的房子精致宽敞,已经开始迈入文明的门槛。这个文明持续了数百年,然后逐渐衰落,在公元前18世纪终结。

哈拉巴文化衰落后,入侵印度次大陆西北部(青藏高原阿里地区附近)的中亚草原和丛岭(今帕米尔高原)俄罗斯南部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欧罗巴),在印度建立了更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现在印度西北部,并逐渐向南扩张。到公元前6世纪初,据说印度形成了16个国家。经过长期的吞并战争,公元前4世纪,在南部恒河流域建立了以莫杰托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古代中国

古老的中国,以华夏文明为源头,以华夏文化为根基,经历了晁氏、齐人、傅、神农()、黄帝、尧、舜、禹等时代。根据中国历史的记载。它建立于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常用中文和汉字。汉族和少数民族合称“中华民族”,也自称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中国古代史从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开始,到鸦片战争前,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大约5000年前,中原周边开始出现聚落组织,随后形成了一个国家。经过多次的民族融合和朝代更替,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统一了。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制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先秦时期的华夏民族在中原繁衍生息。到了汉代,汉族通过文化交融正式形成,奠定了中国主体民族的基础。后来通过与周边民族的融合,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局面,人口也在不断上升。中国人口在宋朝超过1亿,清朝超过4亿。到2005年,中国人口已超过13亿。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它是东亚文化圈的文化主权国家,在世界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人文和经济也各有特色。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包括诗歌、戏剧、书法和国画,而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tour/23932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2
下一篇 2022-06-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