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代表性建筑

明朝的代表性建筑,第1张

明朝建筑特点,明朝建筑特点体现了什么加强了什么制度

1.到了明代,琉璃瓦的发展达到了空以前的水平。明朝迁都北京,把建筑琉璃瓦的制造技术带到了北方地区。虽然据说隋唐时期修建的大明宫,不仅屋顶用琉璃瓦,表面还用刻有莲花的绿琉璃瓦。它的规模影响了整个北方建筑的整体风格。

2.如明初建在代王府前的大同九龙壁,用的是釉面砖,长45.5米。底座呈须弥形,顶部呈拱形。雄伟壮丽,是现存最大最早的琉璃墙。

3.明代的宫殿以黄色琉璃为荣,雕塑装饰的规模比过去更大,寺庙的遗迹也很丰富。如太原的晋祠、平遥的吴淼庙、城隍庙、介休的后土庙、城隍庙、五岳庙、赵城的广胜寺、介县的关帝庙、阳城的寿圣寺、晋城的海会寺等。此外,还有琉璃宝塔、亭台楼阁、牌坊、照壁、神社等。

4.古代的金陵大饭店是明朝皇帝朱迪为了纪念他的生母而建造的。工程建于1412年,民工10万,19年基本完工。宣德帝任命郑和参与工程建设,主持竣工典礼。

5.古代的金陵大饭店是皇家寺院,所有建筑都由皇室监管,鼎盛时期是“九里十三步”。曾与灵谷寺、天街寺并称金陵三大寺,为明代百寺之首。当时主管全国佛教事务的专门机构“僧禄部”也设在这里。金陵弘基是明初刻印经书的中心,也是义学的讲坛。明朝永乐皇帝共授“第一塔”。

6.顺治五彩琉璃塔高约78米,九层八面。琉璃塔以五色莲花台为原型,外观全是白瓦和五色琉璃瓦。塔的外墙嵌有白色瓷砖,每块瓷砖的中央都有一尊佛像。

7.根据荷载,每层砖的数量相等,但体积自下而上递减。塔楼自下而上收缩,每层的瓷砖和拱门都覆盖着红、橙、绿、白、蓝五色玻璃。

8.牌坊由五色琉璃构件构成,图案有飞天、雷神、狮子、白象、花卉等。它造型生动,制作精美。塔顶有金顶,塔底有九级“相轮”,塔底有“承盘”。

9.塔顶和每个飞檐下,都有152个金钟铃和风铃。金铃在风中响,有阵阵禅意。塔内建有146盏长明灯,由数百名少年日夜操作,让他们日夜不停地燃烧。日耗油量多达51公斤,白天大放异彩,晚上像火龙一样悬挂着,明亮的灯光照在月亮上,几十里外都能看到。

10.和氏璧的釉器大多产于雨花台第四区的芙蓉山、项燕寺和瑶岗村。当时有1700多名能工巧匠,成为明初南京釉料产品的生产基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study/142644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31
下一篇 2022-08-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