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周围为什么这么多齿?
01
整枚邮票上邮票之间打出来的孔叫 洞 单张邮票边缘被撕开后的半圆形部分也叫 洞 ,突出的部分叫 牙齿 ,统称为 齿孔 。
邮票的打孔主要是为了方便撕扯,也是邮票外观的重要特征。
当世界上第一枚邮票于1840年在英国诞生时,邮票上没有洞。
邮局用剪刀把几十张邮票一张一张地剪下来,比较麻烦,很难剪整齐。
1848年的一天,英国人亚瑟在酒吧里看到一名记者用大头针在邮票上打孔,从而轻而易举地撕开了邮票。
他立即向英国邮局推荐了这种别出心裁的方法,这就是打孔邮票的由来。
用打孔机在整个邮票之间打孔。撕开后,单枚印章边缘凹进去的半圆形部分称为孔,凸起的部分称为齿,统称为齿孔。
直到1854年,打孔邮票才在英国出现。
在此之前,人们使用无齿邮票。
光牙,毛牙,盲牙,缺牙。根据齿孔的形状,齿孔分为以下几种:
齿:印章打孔后,齿孔内的圆形纸片完全脱落,孔边光滑,称为光齿。
牙:牙孔内纸屑未完全脱落,孔边不光滑,有毛,称为毛牙。
盲牙:印章打孔后,只有印模,牙孔内的纸屑不脱落,孔不透明,称为盲牙。
漏牙:应该打出来的牙孔叫漏牙。
齿度
齿孔度,简称齿孔度,是以度为单位的齿孔度量。
你看,2cm的长度里有好几个牙和洞。
如果一枚邮票有12个齿和12个孔,那么这枚邮票的孔度就是12度;如果有11个齿和12个孔或者12个齿和11个孔,那么这个图章是11 .5度。
一个国家发行邮票所用的穿孔程度基本是固定的。中国邮票的穿孔大多是11、11.5、12.5、14度。
无孔邮票
周围没有齿孔的邮票,但它不是没有齿孔的邮票。
在邮票打孔机问世之前,世界上所有的邮票都是无孔的。
发行无齿孔邮票大致有两种情况:
第一,当时没有钻井条件。
我国在革命战争时期发行的解放区邮票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齿孔的,比如《解放区邮票中的珍宝 草稿 字邮票、山东战友1944年发行的第一套毛泽东肖像邮票等。都是无孔邮票。
第二,为了增加收藏者对集邮的兴趣,提高邮票的欣赏价值,一些无齿孔邮票与有齿孔邮票同时发行。
无齿孔邮票中发行量一般较小,其目的主要是供收藏者欣赏和收藏。
在各种邮票市场中,无齿邮票相对较少,市场备受青睐。梅兰芳的舞台艺术、熊猫的无牙邮票等无牙邮票的市场人气完全可以和猴邮票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