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交税金属于负债类科目,企业应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总括反映各种税费的应交、交纳等情况。
企业应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各种税费的应交、交纳等情况。该科目贷方登记应交纳的各种税费等,借方登记实际交纳的税费;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企业尚未交纳的税费,期末余额如在借方,反映企业多交或尚未抵扣的税费。本科目按应交税费项目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应交税费注意事项
从会计角度看,首先,小规模纳税企业购入货物无论是否具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其支付的增值税额均不计入进项税额,不得由销项税额抵扣,应计入购入货物的成本。相应地,对于其他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企业处购入货物或接受劳务所支付的增值税额。
需要注意如果不能取得增值税专业发票,也小能作为进项税额抵扣,而应计入购入货物或应税劳务的成本。其次,小规模纳税企业的销售收入按不含税价格计算。另外,小规模纳税企业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应采用三栏式账户。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应交税费
计提时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
管理费用--地方教育费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
缴纳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
贷:银行存款
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应交税费属于负债类科目,贷方登记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借方登记已交纳的各种税费,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交纳的税费,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多交或尚未抵扣的税费。
企业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对其经营所得依法缴纳的各种税费。这些应缴税费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确认、计提,在尚未缴纳之前暂时留在企业,形成一项负债(应该上缴国家暂未上缴国家的税费)。
应交税费的借贷方
应交税费
借方:表示实际缴纳的所得税。 贷方:表示按月或按季度计提的所得税。
计提时
借:所得税
贷:应缴税费-应缴所得税
交款时
借:应缴税费-应缴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缴纳税金是管理费用。
公司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税金、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咨询费、诉讼费、开办费摊销、上缴上级管理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董事会会费、财务报告审计费、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以及其他管理费用。
原税法(2008年1月1日废止)规定:企业发生与生产、经营直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纳税人能提供真实有效凭证或资料,在下列限度内准予作为费用列支,超过标准的部分;
不得在税前扣除: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在1500万元及其以下的,不得超过销售(营业)净额的5‰;全年销售(营业)净额超过1500万元的部分,不得超过该部分销货净额的3‰。
现税法规定:该实施条例中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 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销售(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扩展资料:
核算
企业应通过“管理费用”科目,核算管理费用的发生和结转情况。该科目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管理费用,结转后该科目应无余额。该科目按管理费用的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等,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企业按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等科目;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等以及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咨询费、研究费用等其他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研发支出”等科目。
期末,应将“管理费用”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
管理费用在会计核算上是作为期间费用核算的,企业发生的管理费用,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并在"管理费用"科目中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账核算。期末"管理费用"科目的余额结转"本年利润"科目后无余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管理费用
以上就是关于应交税费属于什么科目全部的内容,包括:应交税费属于什么科目、应交纳的各种税金及教育费附加属于什么会计科目、应交税费的借方和贷方各表示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