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斋节、宰牲节、圣日、斋月等。
名称来源
回族是回族的简称。“回族”最早是他叫的,后来演变成自称。“回鹘”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宋沈括所著的《孟茜碧潭》中,指唐代以来安溪(今南疆及葱岭以西部分地区)的“回鹘”人(回鹘人)。“惠和”可能是“惠和”、“惠和”的音转或通俗写法。南宋的“回鹘”不仅包括唐朝的回鹘、回鹘,还包括丛林西的一些民族。
这和现在所谓的“回族”是不一样的。十三世纪初,蒙古军队西征时,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民,以及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不断被发出或自动迁移到中国。他们主要以驻防和放牧的形式出现,有工匠、商人、学者、官员、教师等不同身份,分散在中国各地。他们被称为“回民”,是当时“色目人”的主体部分。后来,他们自称“回民”。
民族分布
回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总人口981.68万人(2000年,不含台湾省省),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主要聚居区,回族人口186.25万,占全国回族总人口的18.9%。此外,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安徽、山东、河南、云南、甘肃、新疆等地也有回族人口超过20万的地区。纵观东、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回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60.75%。其次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最少。从北到南,回族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北部省份,南部回族较少。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56个民族中,回族按省区市人口分布的离散度仅次于汉族和高山族,居第三位,这表明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民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