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血腥的一页,与“永嘉之乱”、“中原陈箓”、“沈沈”并称。在空之前的这场浩劫中,2000多万汉人被屠杀的只有几百万。《晋书》《资治通鉴》等史书都有记载,棺材早已摆好。
01
但也有学者玩文字游戏,试图鸵鸟这段历史,称之为民族融合,促进社会发展。这个观点对吗?文化再低,也能分辨出什么是主动融入,什么是被动奴役。如果这是融合,那么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也是融合,不也是打着大东亚共同繁荣的旗号吗?冉民是破坏民族大融合罪魁祸首吗?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位研究员在一篇文章中说:“民族融合是自然的、自愿的。大多数情况下,文化较低的族群往往被文化较高的族群所融合。历史上少数民族融入汉族大多属于自然融合。比如匈奴、羌、氐、鲜卑主动融入汉族。如北魏孝文帝推行整体汉化措施,融合鲜卑和汉族,促进了中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南北朝的大融合给汉族带来了新鲜血液,为新的统一创造了条件,这是积极的,有益的。”
这样奇怪的理论让人无语。说到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为什么不谈2000多万汉人被杀,只剩下几百万?胡与汉人的“融合”是主动的,汉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这个种族群体的濒临灭绝在专家口中是“积极而有意义的”。如果屠杀有意义,犹太人应该感谢德国人,而不是记住它。
北方的汉人完全可以和南方的汉人换血,说明汉人是高度一致的。为什么一定要经历胡人炼狱般的“融合”??到了黄帝南北朝3300年,中国从未经历过如此可怕的“民族大融合”,夏商周秦汉的文明依然辉煌。
这种伪学者,无视祖先的苦难,用代入的概念抹黑历史,美化热血,麻木民众,让人厌恶。
02
公元316年,八王之乱后,西晋被匈奴人刘渊所灭,建立了新政权,史称前赵。司马氏残余势力南迁,衣钵渡河后,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整个北方沦落到胡人手中。匈奴、鲜卑、羯、狄、羌、定陵、铁富、泸水湖等塞外少数民族纷纷骑马南下,其中羯、白匈奴、鲜卑最为残暴,至今仍保留着吃人的本性。
胡人征战不休,中原大地血流成河。九胡先后在黄河流域建立了16个政权,包括3个匈奴(赵霞北梁),3个边(汉前秦后梁),1个桀(后赵),6个鲜卑(颜倩后燕南颜夕秦南梁),1个羌(后秦),以及其他几十个小政权,最终统一了鲜卑拓跋。
金太康三年(280),全国户籍人口377万,2626万人。《十六国春秋》中记载,始秦时至隋炀帝建Xi十一年(370),全国仅剩246万人。其中汉族560万人,汉族1600万人被屠杀。这是民族融合吗?
从公元304年到435年,短短135年,1700多万汉人消失,其中三分之一被吃掉。《杨进秋》记载:黄瑚施乐一次屠杀汉人46万;公元304年,慕容鲜卑劫掠中原,俘虏汉族少女五万人,在殷鉴做夜间口粮,到了河北沂水,把八千没吃完的少女全部推进河里淹死。冉闵下达杀胡令时,汉族人口只有400万,攻占邺城一次就拯救了20万被劫掠的汉族妇女。
在晋代历史上,当时的汉人已经濒临灭绝。从长安到洛阳,洛阳到邺城到处都是自缢的人,野狗成群结队争抢死尸,一派天启景象。但在这些伪学者口中,“吴胡入主中原,为下一步统一创造条件,是积极有益的……”一个人能说出这样的话有多冷血?
北魏统一十六国,孝文帝将数百万鲜卑人从草原上迁走。法令要求穿汉族服装,说汉语,和汉族人结婚。这种被动主动的本土化是为了民族融合还是为了长期统治?每个人都可以思考。如果是为了民族融合,为什么在匈奴、鲜卑、柔然、铁勒进入中原之前,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向中原王朝提出将20万汉人迁到草原上进行民族融合?
正视历史,不是放大仇恨,而是要记住教训。牢记软弱会导致屠杀甚至种族灭绝,更加坚韧地奋进,这才是积极健康的历史观和成熟观。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都是成长的见证,注定要经过磨砺才能取得积极的成果。没必要美化,也没必要篡改。一个连历史都不敢承认的民族是软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