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斋丛钞】双女峰

【康乐斋丛钞】双女峰,第1张

双女峰,山峰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西北。双女,即指天台山二仙女,刘丶阮采药在桃花溪畔所遇者。

1990年第1期《地名知识·王云、王明德〈佛国仙都十名山·桃源山〉》:“桃源山因‘刘阮入天台,二士入桃源’而传名九州。有题崖曰:‘天外仙山’。据南朝临川王刘义庆《幽明录》载: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人刘晨、阮肇入天台山取谷皮,迷路乏食,摘桃充饥,于溪边遇二女子,姿容绝妙,结为伉俪。山中林木荫翳,三峰耸峙,东峰孤危峭拔,状如窈窕双女,称‘双女峰’。两峰壁立千仞,向阳得日,又称‘迎阳峰’。”

《浙江地名简志·〈台州地区·天台县〉》:“桃源洞,在天台县西北天宫乡境内,其洞深隐于桃源山中,如重将门深锁,步步留人。相传刘、阮入山采药遇仙于此,又名刘阮洞。据《天台山志》载:‘汉永平中刘晨、阮肇入册采药失道,见桃实食之,觉身轻,行数里至溪浒,有二女方笄,迎以归,留半载,谢去至家,子孙已七世矣’。洞畔两溪,体态窈窕,名双女峰。北宋元祐二年(1007年),天台令郑至通凿山天道,夹岸植桃数百,称桃源溪。又传:刘、阮返家,二女依依惜别于溪畔,心情惆怅,又名惆怅溪。旧时春日,溪水清碧,桃花相映,风光旖旎,桃源春晓,为天台山八景之一。”

赤城景区

距县城和国清寺均为2公里,景区面积1.3平方公里。赤城山,又称烧山,是水成岩剥蚀残余的一座孤山,“不与众山同一色,敢于平地拔千仞”。因其山赤,石屏列如城而得名,是天台山中惟一的丹霞地貌景观。每当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云雾缭绕山腰,霞光笼罩,光彩夺目。元邑人曹文晦形容为:“赤城霞起建高标,万丈红光映碧寥。美人不卷锦秀缎,仙翁泻下丹砂瓢。”故有“赤城栖霞”之称。

景点门票:15元

交通信息:公交车7路

华顶国家森林公园

华顶景区位于县城北25公里,景区面积7.5平方公里。是天台山的主峰,国家级森林公园,海拔1098米。华顶山状如莲花的花心,四周群山向而拱之、层层相裹、形似花瓢,华顶正当花之顶,故名华顶。唐时,李白登临华顶山,挥毫写下了“天台晓望”的旷世诗作,高吟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并在山上结庐潜读。

沿着宛蜒的公路登上华顶最高峰,这是一处上万平方米的空旷地,这里曾是陈隋之际的智者大师求拜(楞严经)的地方,故名拜经台。可眺东海、北瞻钱塘、西望括苍、南招雁荡。常年晓雾岚烟,白云缭绕,云气氤氲盘结,又有华顶归云之称。

华顶山文物古迹遍布。峰下华顶寺建于晋天福元年(936),至今香火鼎盛,游人如云,西南黄经洞曾是书圣王羲之求师白云先生裂帛书写黄庭经的地方,在如今的避暑山庄附近的“右军墨池”,是王羲之苦练永字八法洗笔之处。华顶寺后,有一广袤的葛仙茶圃,是三国吴时高道葛玄手植茶圃所在。

景点门票:40元

交通信息:汽车北站有班车前往

 

 济公故居

济公故居位于浙江天台古城北门外永宁村石墙头,是济公“活佛”的出生地,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景点。

济公俗名李修缘(又作修元、心远),生于南宋,系宋真宗驸马李遵勖裔孙。李家世代仕宦,为官清正,积善崇佛,乃台邑名门望族。济公长成于赭溪畔,攻读于赤城山。弱冠之年皈依佛门,先入国清寺,受具足戒于西湖灵隐,后至净慈寺。其性介而洁,其行狂而疏,扶危济困,抑恶扬善,诗酒翰墨,隽永超诣,异行神迹,蜚声宇内,时人称之“济颠”。

龙穿峡

景区地处天台县城西北部白鹤镇,距上三线高速公路出口仅8公里,距天台县城18公里,台州市区107公里,距宁波市142公里,交通便捷。景区融山水、峡谷、飞瀑、洞泉、名木、花草、鸟兽为一体,以峰险、壁绝、洞奇、雾幻为主打特色。龙穿峡风景区经八瀑一湖自然景观为构架,道教文化为精髓,霞客文化为指引,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前来参观浏览。

龙穿峡风景区分为十大景区,台岳春秋、秀溪观瀑、五泄流泉、太白临风、游龙戏凤、龙穿破壁、石门叩关、天池浴翠、空谷鸟鸣和三峡探险。台岳春秋景区包括入口大门,游客中心,龙川飞渡廊、台岳文化长廊,让你一步踏入文化廊,走进千年天台史。秀溪观瀑区一桥、一湖、一亭、一瀑和谐自然,恍若天成,桥粗旷纯朴、野趣漾然秀湖水清澈见底,一群群石斑鱼就象湖中的精灵,司马瀑更是气势非凡,溪水流经峡谷陡遇悬崖,跌落入醉池,回旋澎湃后由前面一处裂口冲出,洋洋洒洒从80多米高的峭壁上呼啸而下,飞珠溅玉,晶莹剔透。

 

 

琼台仙谷

琼台仙谷在县城西北8公里处。这里是典型的花岗岩峡谷景区,素有小黄山之誉。沿峡谷北行,山崖对峙,奇峰纷呈,绿水碧潭,飞瀑流泉,渐行渐高,越入越奇。八仙湖之清秀,双阙峰之雄奇,悬空廊之精巧,龙潭瀑之壮美,跨鹤台之孤耸,通天栈道之俊俏等等美景,均让游人流连忘返。

景点门票:60元

交通信息:公交车8路

 

 石梁景区

位于县城北20公里的石桥山中,景区面积6.5平方公里,石梁飞瀑集天下山水奇观于一体。沿入口处向下即进入了金溪翠谷之中,顺溪上行,山峦滴翠,古木参天,怪石遍布,奇峰突兀,是一处步移景异、触目皆成景的绝佳胜地。

景点门票:60元

交通信息:汽车北站有班车前往

 

 天湖景区

天湖景区位于城西2公里处,距上三高速天台出口3公里。天湖景区集人文、聚山水于一体,是台州旅游、度假、会议、拓展训练的胜地。

天湖景区“奇岩耸峙”,景区内景观资源十分丰富,观音岩、济公岩、猿啸岩、如来佛掌、熊猫戏龟、石羊拜佛、神雀饮瀑、古猿祈天等尽显奇、怪、雄、灵的特点。

 

 

寒山湖景区寒山湖,因寒山子曾在此徜徉而得名,东距天台县城32公里。景区面积8.9平方公里,湖面9600亩,是西湖的6倍。有港湾37个,岛屿9个,风光如画,是天台山风景名胜区中难得的大面积水上活动区。湖中小岛有的如“三狮抢球”,有的如“鹤立双峰”,有的如“雄狮伏地”,有的如盆景小品。那溪下周村的前门山“落山虎”,大半被水淹没,竟变成“鲤鱼头”,山民风趣地说:“虎也适应生态环境,变成鲤鱼了!”四周山峰起伏,竹翠林茂,鸟语花香。北岸芦峰,因汉末高道葛玄在此植芦而得名。南岸石门岭上有一根石笋,遭受过雷击,被称为“天打岩”,其形跟巫山神女峰有些相似。

九遮山

九遮山位于天台县城西南37公里处,在明岩东南面。这里山奇水曲,扑朔迷离,古树古桥古洞古道比比皆是,因地处深山岙,与外界交往少,民风淳朴而敦厚,有天台“武陵源”之称。 “九遮山”是因为从遮山口开始,至东江村这一段近5公里的沿溪山路,有九座山峦迎面而立,构成了九处遮挡而得名。每一“遮”都有像形的山崖,从第一遮至第九遮,依次为:“苍龙吐舌”、“鲤鱼化龙”、“挂壁狮子”、“明月初升”、“双鹰舞翼”、“独龙嬉滩”、“猛虎下山”、“龟蛇互玩”、“黄龙背印”。这些景物名实相符,越看越像。亚父庙,在九遮山中部,当地人称仙皇殿,每年都举行庙会。庙内奉范增塑像。天柱峰,四周山形奇异,有的像雄狮长啸,有的如巨龙腾空,有的似剑戟刺空。奇峰之下,阡陌纵横,流水潺潺,古道蜿蜒,秀竹扶疏,一派田园风光。

万年寺、万马渡景区

位于县城西北20公里,景区面积5.5平方公里。桐坑溪在万年寺南,区内峡谷深邃,危岩耸立,清流碧涧,飞泻其间,景色清幽绮丽。桐坑溪系集桐坑诸溪之水,筑坝拦截而成的人工水库,坝体由块石筑成双曲薄体拱坝,坚固轻巧,造型美观,融人工美和自然美于一体,素为国内外水利人员参观考察之地。桐坑溪水库现为开发中的秀溪景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桃源春晓

位于天台县城西北13公里的桃源坑中,景区面积3平方公里。桃源是一处富有神奇色彩的地方,相传东汉时剡县农民刘晨、阮肇来此采药,迷路断食,摘桃充饥,在桃溪边遇见二位仙女,偕至洞府,结为伉丽。平日以对弈为乐。半年后思乡心切,二女相送出溪口,返家一看,竟已历七世。后来两人再度来山,终于修仙上天。这个故事,始见于南朝临川王刘义庆的《幽明录》。其初当有所本,后经傅益,衍为仙话。

明岩、寒岩

位于县城西30公里,景区面积2平方公里。寒岩因唐代诗僧寒山子在此隐居70多年而得名。寒岩洞平坦宏大,洞壁有“寒岩洞天” “小清凉”等石刻。洞前有晏坐石,传为当年寒山、拾得、丰干游憩行吟处。洞左岩壁奇险,有瀑下洒,当夕阳西照之时,潭水反射,映诸岩屏,色彩绚丽多姿, “寒岩夕照”之名即来源于此。洞两侧有石似蛇龟头,卓然而立,高约丈余。附近的鹊桥、月亮岩、龙顶洞等景象都以幽奇著称。

塔头—高明—螺溪钓艇

位于县城北10公里,景区面积5.1平方公里,由智者塔院、高明寺及螺溪钓艇三处组成。

 

 

铜壶滴漏

石梁东行3.5公里,有一因地层裂陷而成的腹大口小的壶形瀑布,壶高15米,径达7米,壶壁岩石光滑,呈古铜色。瀑水泻落壶中,回旋打转,然后从形似壶嘴的岩隙中喷出,注入深渊,形成一泓碧潭,宛若古代计时工具“铜壶”之滴水,故名“铜壶滴漏”。

天台县位于浙江省东中部,台州市北部,东连宁海、三门两县,西接磐安县,南邻仙居县与临海市,北界新昌县。总面积1432.1平方公里。县境属浙东丘陵山区,山丘占82.3%,耕地占13.7%,溪流山塘占4%。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气候宜人。水资源年平均总量12.37亿立方米,水质良好。 矿藏有金、银、铜、铅、锌等20种。三国吴大帝黄武至黄龙三年间(222~231)始置县,名始平。五代吴越天宝元年(908)改名天台,后改台兴。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复名天台,沿用至今。1949年5月24日,天台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

天台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称。南朝陈太建七年(575),高僧智率徒入山,在佛陇山南建草庵说法,先后22年,创佛教天台宗,传至日本、朝鲜。国清寺成为佛教天台宗的祖庭。

唐、宋时,高道司马承祯和邑人张伯端先后居山隐修,桐柏宫成为道教南宗祖庭。赤城山玉京洞为道教第六大洞天。

天台又是山水画家项容、高僧道济(济公)、植物学家陈咏、文史学者徐一夔、旅游文学家齐周华、史地学家齐召南的故乡,名诗人寒山子的隐居地。

石梁雪瀑、华顶归云、桃源春晓等“天台八景”以及天姥山万马渡等胜景名闻遐迩。

**1988年8月,国务院公布天台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2年又被列为“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风景区总面积达187.1平方公里,风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古以来有“大八景,小八景,有名有胜三十景,究竟共有多少景,数来数去数不清”之说。天台山集诸山之美,其最大的特点是古、幽、青、奇。东晋文学家孙绰在《游天台山赋序》中描写道:“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足迹遍天下,三上天台山,写下二篇游记,并将《游天台山日记》赫然标于《徐霞客游记》篇首。清代著名学者潘耒在游览天台山后发出了浩叹:“吾足迹半天下,所见名山岳镇多矣,大率山自为格,不能变换。掩众美、罗诸长、出奇无穷、探索不尽者,其惟天台乎!……台山能有诸山之美,诸山不能尽台山之奇,故游台山不游诸山可也,游诸山不游台山不可也。”对天台山的自然景观作了高度的评价。

天台山的自然景观得天独厚,人文景观悠久灿烂。这里即有汉末高道葛玄炼丹的“仙山”桃溪,碧玉连环的“仙都”琼台,道教“南宗”圣地桐柏,天下第六洞天玉京;又有佛教“五百罗汉道场”石梁方广寺,隋代古刹国清寺,唐代诗僧寒山子隐居地寒石山,宋禅宗“五山十刹”之一万年寺和全国重点寺院高明寺;还有那画不尽的奇石、幽洞、飞瀑、清泉,说不完的古木、名花、珍禽、异兽,因而获得“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美称。

“佛国仙山”还造就了无数神奇的传说。千古流传的汉朝刘晨、阮肇采药遇仙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天台山是天然的植物园和动物园,奇草异木、珍禽异兽极多。有隋梅、唐樟、宋柏、宋藤,有被称为“长生不老药”的乌药和“救命仙草”的铁皮石斛。尤其是广布千米高山的云锦杜鹃,龄逾百年,古干如铁,虬枝如钩,枝繁叶茂。每年暮春,淡红、嫩黄之花竞相开放,花大而艳,一树千葩,团花锦簇,望之似锦若霞。树之古、面之广、花之盛,全国少见,为天台山一大植物奇观。另外,还有大灵猫、 苏门羚、云豹等珍稀野生动物。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天台山的风景旅游资源。

天台山不但自然风光奇丽秀美,人文积淀深邃厚实,而且旅游的区位条件也相当优越。往东有“蒋介石故居”所在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雪窦山,北有“越中胜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和新昌大佛城相接,南有温州雁荡山,西有浙中金华双龙洞,兰溪诸葛村和东方好莱坞──东阳横店影视城,可谓旅游要冲、黄金地带。现在,以天台山为中心,涵盖浙东的二小时旅游经济圈正逐步趋于成熟,浙江旅游界为此编有“天台居中,游遍浙东”的顺口溜。

天台是中国最早产茶地之一。天台山盛产优质高山茶叶——云雾茶,还诞生了东方茶文化——中国茶道。天台山还盛产中药材、有白术、茯苓、石斛等名贵药材1000余种,其中“天台乌药”品质独特,是中医的“长生不老药”。 “石梁”牌高山蔬菜生长在千米高山,是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已远销上海、山东、福建、江苏及本省各城市,并出口到香港、澳门。

浙江天台山获最美十大宗教名山殊荣 经百万网民网上投票,百位媒体记者、旅行社负责人、资深旅行家组成的“平民”专家,评选的“中国最美旅游胜地排行榜”2009年3月6日新鲜出炉。浙江省天台山、普陀山荣获中国最美十大宗教名山殊荣。

**天姥山

天姥横天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这首名诗歌颂了天姥山的横空气势。天姥山是新是一邑之主山。在县东南围30公里,由拨云尖、细尖、大尖等群山组成。属道教第16和60福地,层峰叠嶂,千态万状,苍然天表。

会墅岭 扼天姥山北道口,旧有鸟道可攀,今有盘山公路盘旋而上。岭上台地气候凉爽。过会墅岭行5公里,能望见天姥主峰拨云尖,因山顶常萦绕白云,故名。登山回望,群山为小,北有芭蕉、斑竹两大山(即大尖、细尖)遥遥相对,南至王会、牛牯、万年诸山蜿蜒俯伏,西南有莲花峰拜倒脚下。山上有姥姥岩、天姥鹰、天姥馍蹲牛岩、鸡笼岩等。

天姥山不仅得名来自‘王母’,而且以高雅文化名山著称。晋朝前为人迹罕至的莽地区,南朝谢灵运“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风光绮丽的天姥山,正处于此通道险要地段,名声大振。谢灵运诗曰:“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高高入云霓,还期那可寻?”南朝宋元嘉间朝廷闻天姥美名,遣名画师楷模山状于白团扇上。唐李白、杜甫等追慕前贤高情,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壮游》等千古绝唱,遂使天姥山成为人们无限向往的神奇仙景。1993、94和99年,三次国际唐代文学和唐诗研究会在新昌召开,海内外130多家报刊杂志都报道了新昌天姥山胜景,在国内外有着较高的声誉和地位。

**天台八景之——桃源春晓

 位于天台县城西北13公里的桃源坑中,景区面积3平方公里。桃源是一处富有神奇色彩的地方,相传东汉时剡县农民刘晨、阮肇来此采药,迷路断食,摘桃充饥,在桃溪边遇见二位仙女,偕至洞府,结为伉丽。平日以对弈为乐。半年后思乡心切,二女相送出溪口,返家一看,竟已历七世。后来两人再度来山,终于修仙上天。这个故事,始见于南朝临川王刘义庆的《幽明录》

**新天台八景绝句——

华顶梦岚天低梦岚里,夜静茅蓬西。寒风不离去,原想偷暖意。  

清溪唱晚清波荡芦歌,晚景呈墨客。一舟半桨里,水天相应和。  

百丈掬幽青山没足迹,秀水陶醉意。幽然掬潭水,携手两依依。  

珠帘掩秀青丝舞珠帘,绿树点羽燕。涟漪轻回转,盈盈许奇缘。  

万马怀古秋萧渡无人,弦断人有哽。千朝偏远地,多情勾思魂。  

寒湖泛舟山霭入碧绸,酒香拂垂柳。相顾燃情语,紧拥在扁舟。  

桃源含香白石落春桃,乳月淌醴酪。仙窟烛红里,倩影对玉娇。  

九遮吐兰一山景还幽,九月天更秀。吐兰蝴蝶谷,香衣浴初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37418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3
下一篇 2023-04-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