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 禹贡》记载,分天下为九州,哪九州,分别是现在的哪儿?

《尚书 禹贡》记载,分天下为九州,哪九州,分别是现在的哪儿?,第1张

先秦著作《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尔雅·释地》、《尚书·禹贡》均都有九州的记载,但划分九州的依据、名称及区域大小都不一样。《尚书·禹贡》是这样划分的:

冀州:今山西、河北、辽宁。西、南、东三面距河。山有壶口(山西吉县西北和陕西宜川县东北)、梁山(陕西韩城)、岐山(陕西岐山县东北古名天柱山)。川有衡漳(漳水)、恒(唐河)、卫(灵首以下滹沱水)。

兖州:今河北、河南、山东交界部分。济水和黄河之间。川有九河(黄河下游分支,九河指多数),雍水(黄河支流)、沮水(济水支流)。

青州:今山东、辽宁东部。渤海与泰山之间。川有潍水、淄水、汶水(大汶河)。

徐州:今山东南部,江苏、安徽北部。黄海、泰山、淮河之间。山有蒙山(山东蒙阴县南,一名蒙阴山)、羽山(山东郯城县东北)。川有淮水和沂水。

扬州:今江苏、安徽南部。淮河以南东至海。水有彭蠡(鄱阳湖、震泽(太湖)。

荆州:今两湖及江西西部。山有荆山(湖北南漳县境)、衡阳(湖南衡山县西,一名岣嵝山)。水有江汉(嘉陵江)、沱水(江水支流)、潜水(汉水支流)。

豫州:今河南、湖北北部。荆山(湖北南漳县)与黄河之间。水有伊、洛、瀍、涧等四水。

梁州:今陕西南部和四川。华阳(陕西华阴县南)与黑水(陕西城固县北)之间。山有岷山(四川松潘县北)、嶓山(陕西宁强县北嶓冢山)、西倾山(青海同德县东北)蔡山(无考)、蒙山(四川宝兴县北)。川有沱水、潜水。

雍州:今陕西北部、中部和甘肃及其以西地方。自秦岭以北,东至黄河,西界在甘肃以西。山有荆山(陕西朝邑县西北北条荆山)、岐山(陕西岐山县东北)、终南山(秦岭)、鸟鼠山(甘肃渭原县西南、陇西县西)、三危山(甘肃敦煌县东南)。川有弱水(甘肃张掖河)泾水、渭水、漆水、沮水、沣水。

《尚书·禹贡》九州中,除了叙述著名的九山和九川治理经过外,还记述土壤、田地、物产、运输道路及各地的部落。“川”是一个象形字,象形河水的流动。最早的“川”的意思就是现在“江”或“河”的意思,是所有河的统称。“川”也渐渐地不再指河流,而指两面是山中间平坦的土地。“一马平川”就是指的这种地貌。如:关中平原叫做“八百里秦川”,四川平原叫做“川江平原”。

□□把天下划分为九州最早起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当时人们设想的一种地理概念,并不是地方行政制度,也不是现在实际意义的中国,但具有了“中国”的雏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就用这个理想区域的地理概念统一了天下,废封国,以郡、县为地方政区,没有州制。汉武帝“独尊儒术”,才根据《周礼·职方》和《尚书·禹贡》的记载,分全国为十三州。最初只是检察机构,直到西汉末,州才形成一级行政机构,之后,历朝历代以州为地方政区均有不同。辛亥革命后,废封,改州、厅为县,从而为今天的省、县两级政区打下了基础。

“九州”是我国的别称,泛指全国。相传在4000多年前,中国的大地上发生了一次特大的洪水,人们被迫向山顶、高地迁徙,后来,禹疏浚河道,治服了水患,把天下分为九个区域,供后人居住,于是就有了“九州”之名。这就是《左传》中所说的“芒芒禹迹,划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后来,《尚书·禹贡》、《周礼·职方》、《吕氏春秋》、《尔雅·释地》中均有九州的记载。以《尚书·禹贡》为例,九州的划分情况是这样的:冀州,今山西、河北、辽宁。山有壶口(山西吉县西北、陕西宜川县东北)、梁山(陕西韩城)、岐山(陕西岐山县东北)。河川有漳河、恒河(唐河)、卫河。兖州,今河北、河南、山东交界部分,济水、黄河之间,河有九河、沮水等。

青州,今山东、辽宁东部,渤海与泰山之间。河有潍水、淄水、汶水。徐州,今山东南部,江苏、安徽北部,黄海、泰山、淮河之间。山有蒙山、羽山;川有淮水、沂水。扬州,今江苏、安徽南部,江西东部,淮河以南东至海。水有彭蠡(鄱阳湖)、震泽(太湖)。荆州,今两湖及江西西部。山有荆山、衡阳,水有江汉(嘉陵江)、沱水、潜水(汉水支流)。豫州,今河南、湖北北部,荆山(湖北南漳县)与黄河之间。水有伊、洛、氵廛间等。梁州,今陕西南部和四川,华阳与黑水之间,山有岷山、山番山、西倾山、蔡山、蒙山。河有沱水、潜水。雍州,今陕西北部、中部和甘肃及其以西地方,秦岭以北,东至黄河,西达甘肃以西。山有岐山、荆山、终南山,鸟鼠山、三危山。河有弱水、泾水、渭水、漆水、沮水、沣水。

此外,与“九州”同义的还有九囿、九围、九域、九区、九有、九牧、九隅、九垠、九宇、九垓等,这些名称,都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有些至今还在沿用。

“九州”是中国的别称之一。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这样,九州就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九鼎成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中原地区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古代被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中心。夏商朝曾建都于中原商丘、安阳、郑州等,自汉朝起洛阳、南阳、开封成为王侯将相建都之地。广义的中原是以中原六大古都群(洛阳,开封,商丘,安阳,郑州,南阳)为中心,辐射黄河中下游一带的广大平原地区,狭义的中原即指天地之中、中州河南。最主要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今天的河南省,简称“豫”,省会是郑州。河南是中华文明,华夏历史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6466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6
下一篇 2023-03-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