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是昏君吗?

赵构是昏君吗?,第1张

 赵构是昏君吗?

去年由黄晓明主演的《精忠岳飞》受到了广泛关注,而赵高宗即赵构的形象也与以前公众心里形象形成了反差,引来争议一片,莫衷一是。那么历史的赵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与电视剧中的赵构有何异同?幸寻得一篇文章,观点与我高度相同,此文原载于北京晨报,现录于后,或许能为你对赵构做个初步的判断。

赵构即宋高宗,由于接受秦桧的建议,处死了岳飞,在青史上留下恶名。通常人们都认为他是一个胆怯无能的昏君,但实际上他是一个颇为复杂的人物,有着鲜为人知的一面。赵构在位36年,稳定住了南宋的草创局面,从很多历史事例来看,作为一个中兴之主,宋高宗其实算得上一个颇为明哲的仁君。

首先,宋高宗自青年时代起甘苦备尝,自身始终保持着简朴的品德。他不热衷女色,餐食简便,每餐仅面饼、馒头和煎肉。虽定居杭州,却时常回忆起当年南迁的艰难岁月。他不喜好奢侈品,“尝诏有司,毁弃螺钿淫巧之物,不可留。”北宋亡后,有人送来当年宫中的几斗珍珠,都被宋高宗投入河中,北宋末年的荒淫朝风从此销匿,南宋百年的基业也就此奠定。

其次,宋高宗对法制建设颇为留心,他提出了“立法贵在中制”的法律思想,认为法律过重或过轻都无法取得效果,只有符合常情,才能行得通。“为法不可过有轻重,惟是可以必行,则人不敢犯。太重则决不能行,太轻则不足禁奸。”为了秉公执法,他常常阅读司法奏折至半夜,反复斟酌,因此也要求司法部门对工作同样认真不懈怠,“朕在宫中,每天下奏案至,莫不熟阅再三,求其生路,有至夜分。卿可以此意戒刑寺官,凡于治狱,切当留心,勿草草。”

宋高宗的仁厚还体现在他对待普通宫人的态度上。据说他在德寿宫进御膳的时候,每次都要准备两副碗筷,自己想要吃的菜,就单独夹出一份,饭也单独用调羹盛一碗,而且每次夹出来的饭菜都会吃得干干净净。吴皇后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因为多余出来的饭菜是要留给宫人吃的,他不希望让他们吃他的残剩食品,所以单独盛出一份来自己吃,如此体贴的言语,谁敢相信居然出自一个著名的昏君之口呢? 摘自《北京晨报》

平心而论, 赵构不仅不是昏君,更是一代明君。北宋被金灭亡,南宋新政权一叶扁舟,颠簸流离,四周列强环视,尚能安顿兴旺,赵构居首功。

冷兵器时代,骑马民族的崛起时代,汉民族实无法与之抗衡,以守待变方为正确因应之道。更者金人把整个华北化为荒芜之地,收复失地,得不偿失,非百废待兴之南宋可以承受之重。抗金名将岳飞等人,以收复失地挥军北伐,须知南宋四周尚有西夏、大理等政权,而多年战争促使内部民众哗变,使北伐难以维持。岳飞北伐,实则挟持南宋政权之生死为赌资,赵构岂可接受。

而后蒙古兴起,蒙宋结盟灭金,佐证赵构并未失策,南宋由死而生,延续赵氏政权一个多世纪,正也说明赵构实乃一明主也。

赵构是明君。

历史上赵构是个好皇帝是个明君,当时宋朝,理性的分析,宋金和议后,宋每年向金朝贡白银25万两,绢25万匹。有人说这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我认为是不妥的。我们看一看南宋的财政收入,一年8000万贯,既使2贯折银一两,25万两白银和25万匹绢占不到南宋政府财政收入的1%。

从这个角度来讲,化钱买和平,宋朝的老百姓仍然是欢迎的。同时,北方游牧民族,军事力量强,而生产能力弱。一旦没有粮食就南下掠夺,其实他们也没有办法,这就和农民起义一样,不掠夺就会饿死。

基本简介

从这个角度来讲,化钱买和平,宋朝的老百姓仍然是欢迎的。同时,北方游牧民族,军事力量强,而生产能力弱。一旦没有粮食就南下掠夺,其实他们也没有办法,这就和农民起义一样,不掠夺就会饿死。

宋和辽的澶渊之盟同样以极小的代价换来了长达百年多的和平,这种和平对宋辽两国人民而言都是一种幸福。同样,宋金的绍兴和议,也基本上奠定了南宋后期的和平局面。而这种局面,赵构功不可没。

在中国,一提到岳飞和秦桧,大多数人都听闻一二,但若提到宋高宗赵构,大家大多只会说杀害岳飞那个皇帝。所以,赵构是个存在感不强的皇帝。他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为做了三件事:重用秦桧,杀害岳飞,议和。那么,他是个昏君吗?历史上的赵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有人可能会说,他杀掉大忠臣岳飞,任用大奸臣秦桧,肯定是个昏君。但是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弄清楚什么是昏君。一般昏君是任用奸臣,打击忠臣,最后导致国破家亡的君主,比如隋炀帝和后期的唐玄宗等。一般“昏庸”是连着用,“昏”指的行为,“庸”指的才能。我觉得与其说他是昏君,不如说他是庸君。他虽杀害岳飞,重用秦桧,但没有造成国破家亡,甚至让南宋又延续了一百多年,所以,他算不得昏君,但是他让本可以恢复中原的时机白白流失,只求媾和,实在算得上是一个庸君。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赵构的印象都局限在他做的那三件事,所以对他印象很不好。那么,历史上赵构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首先,赵构能文能武,是个艺术家。相传他从小博览群书,博闻强记,记忆力超强,一天能记千言。并且天生神力,能拉两百多斤的弓。另外,他书法绘画也很不错,诗词也很见功力,遗传了他爹赵徽宗的基因。

第二,前期的赵构无所畏惧,淡定从容。靖康元年,金人包围开封,宋钦宗想议和,金人提出要派一个亲王做人质,其他亲王都不愿去,唯独赵构主动要求前去。后来勤王的军队到了开封,有将领夜晚偷袭金军营寨,金军责问赵构,赵构淡定道:“大宋勤王军队这么多,一两支队伍不听约束,也很正常。”并且赵构还在金营与金帅击剑。于是金军统领完颜宗望怀疑赵构不是亲王,而是将领之子冒充的。

第三,王云死后,性情大变,成了扶不起的阿斗。后来金军又包围开封,要求赵构前去议和,兵部尚书王云一同前往。在磁州遇上宗泽,宗泽劝他不要前去,议和是金军的诡计,王云也这样认为。但是不去又违背了圣旨,赵构不知该不该去,就去庙中求问神灵。哪知在那里遇上了一群百姓,他们对议和大为不满,又对王云日前强拆他们的住房十分愤怒(为了抗击金军,王云实行坚壁清野的政策,于是拆了民房,结果金军又没有打来),就把王云活活打死了。有专家分析,就是这个原因使得赵构以前的胆识没了,变得胆小怕事。后来,金兵一来,他就逃,从扬州逃到杭州,再从杭州逃到海上,成了有名的逃跑皇帝。这也可以看出他的军事天分应该不强,没有胆识的人很难有高强的军事天分。由于害怕金人,所以,无时无刻不在求着议和。他任用中兴四将抗击金军取得胜利,都用来作为谈判的筹码。岳飞辛辛苦苦打来的大好局势让他白白葬送,实在是真正的扶不起的阿斗。

第四,他没有雄才大略。他之所以急于求和,偏安一隅,根本原因在于他骨子里没有宋太祖那种雄才大略的基因。有人说,在当时的情况下,议和比抗战更好。可是,他如果有雄才大略的话,他完全可以议和之后蓄积力量,以图再次北伐,但他完全没有这么做。

第五,他具有一定的治国才能。他虽然没有雄才大略,属于一位庸君,但也并非无所作为。他推行经界法,安置南逃 *** ,允许一无所有的 *** 免交三十多年的租税,大大发展了经济。另外,海洋经济也得到大力发展。他还解决了内乱等棘手问题。

第六,他厉行节约,不好女色。由于他处于战乱年代,知道生活不易,所以,处处厉行节约,一处宫殿要用几次。虽然他总的来说算是一位庸君,但也可以说他是一位仁君。

第七,他具有一定的识人能力。他不论是任用主战的韩世忠,岳飞还是任用主和的秦桧,万俟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且他还能很好的驾驭他们。

综上所述,宋高宗赵构是一个能文能武,志向短小,具有一定的治国才能和识人才能,算得上是一个庸而仁的皇帝。

岳飞(24)昏君(11)雄才大略(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5810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4
下一篇 2023-02-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