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中国参加了吗?

一战中国参加了吗?,第1张

一战(1914年——1918年)期间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期间中国大事可以概括为:

①1914-1916年袁世凯复辟,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与之进行复辟帝制与反复辟斗争;

②1916.6-1917.7北洋军阀内部“府院之争”,大总统黎元洪黎元洪与总理段祺瑞争权,实质是日美争夺;

③1917.7-1918.10代理大总统冯国璋与总理段祺瑞争权,中国陷入军阀混战。

注:一战时中国没有直接参战,但是有十余万劳工赴欧洲参与了挖筑工事等活动。

一战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Central Powers)和协约国(Allied Powers)之间的战斗。 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是同盟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战场主要在欧洲。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英国、法国及俄国与意大利签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结果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对抗同盟国。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人受伤。

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和德国发生战争,中国于1917年对德宣战。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

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中国加入了协约国阵营。

扩展资料:

战争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它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上损害。

2、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重大成果是它严重消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毁了地处欧洲东部的基督教东正教国家俄罗斯帝国、地处欧洲中部的基督教新教国家德意志帝国、地处欧洲中部和巴尔干西北部的基督教天主教。

3、君合国奥匈帝国等欧洲古老的封建帝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国家被消弱,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伊斯兰教封建军事帝国的奥斯曼帝国也宣告解体。

4、战争后期,地处欧洲东部边陲的俄罗斯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俄罗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世界大战

当时,中国还是处于中华民国时期,西方列强在中国仍然有大片的殖民地,但还是拥有自己的主权。一战开始后,受协约国英国、法国和俄国的邀请,中国政府也派了一支部队参加了欧洲战场的作战,表示加入了协约国一方。一战以协约国主获胜而告终,帮中国也算胜利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也参战了,只是没有派兵参战.当时由中国的北洋政府宣布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期间,中国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参加了协约国一方作战,和英法约定参战的形式是派出劳工,解决了协约国兵源不足的问题。随着一战的结束,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但弱国无外交,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中国人民觉醒了。

因为在中国,英、法、俄的势力远大于德国的势力,而奥匈帝国在中国没有势力范围,加之从中国到欧洲的通道被英、法、俄控制,德国在远东势力孤悬于海外,如果保持中立,德国在华利益也会被协约国瓜分,所以中国站到了协约国一方,试图分一杯羹,收回点自己的利益。

1914年7月,国际形势风云突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参战还是不参战?如参战,参加哪一方作战?这些问题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中国一开始选择了置身事外。

1914年8月6日,北京政府宣布中立,希望欧洲战火不要殃及中国。那么,选择中立有什么好处呢?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看,中国保持中立是很自然的选择,符合中国的国情。

一是战争与中国没有直接关系。无论德奥还是英法,都无所谓人道、公理,他们都是侵略中国的强盗,中国没有必要为列强效力,况且参战对中国并无直接的好处。

二是中国力量弱小,没力量加入任何一方作战,也没有力量制止任何一方在中国的胡作非为。

三是畏惧与西方列强的战争。近代以来,中国在反对列强入侵的战争中,屡战屡败,一次次挫折,一次次丧权辱国,使中国人对西方列强有一种潜在的恐惧感,避之唯恐不及。

但是,无论参战还是中立,都需要能力。中国既然没有力量参与作战,那么也很难通过中立维护自身的利益。在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中国想置身事外只是一厢情愿。

一战中国在欧洲的劳工

当时,欧战双方虽然在中国都有少量兵力,但由于中国远离欧洲战场,对战争胜负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中国限制战区得到了交战双方的赞同。按理说,欧战双方既有此意愿,远东战事似乎可以消弭。然而,中国限制战区的希望却遭到了日本的反对。此时,列强卷入欧洲战事,无暇东顾,日本巴不得战火早日烧到亚洲,趁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8月7日夜,日本内阁通过了参战决定。8月8日,也就是中国宣布中立之后的第二天,日本舰队便声势浩大地出现在德国租借地胶州湾海岸之外,准备趁火打劫。8月15日,日本对德国发出最后通牒,限其在8月23日之前将胶州租借地交与日本接收。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9月2日,日军在远离胶州湾的山东半岛北岸龙口登陆。

为限制战火在华蔓延,羸弱的中国政府再次让步,被迫在自己的领土上划定交战区域,以限制日军的活动范围。9月3日,北京政府照会各国公使声明,划出龙口、莱州及连接胶州湾附近各地为“战区”。

然而,日本对此置若罔闻。登陆日军竟先沿铁路西进,占领济南,控制了胶济铁路,最后于11月7日攻占青岛。

面对中国的抗议,日本竟然警告中国政府:“中国方面的任何抵抗都将被认为是援助日本的敌人,中国必须为由此而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承担责任。”至此,中国政府的一切努力化为乌有,避开战火的愿望终成泡影,陷入了“中而不能立”的境地。

中国政府判断,英法俄对德奥意之间的对决,对中国利益冲击最大、充满变数的就是山东主权。其时日本对山东的觊觎,已是昭然若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5015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3
下一篇 2023-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