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与德国的关系怎样

法国与德国的关系怎样,第1张

法德关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对外关系中中心问题之一。法国对德关系经历了一个“肢解-和解- 合作”的曲折过程。

鉴于70年中,法国三次(1870,1914,1940)遭到德国的入侵,又担心战后德国东山再起,重新构成对法国的威胁;出于对本国经济利益的考虑(即需要鲁尔地区和萨尔地区的煤铁资源),在战后初期法国主张肢解德国,建成像1871年以前那样松散的联邦,鲁尔地区由国际管理,萨尔地区在经济上与法国联系。但是,法国的对德主张遭到决定德国民族命运和前途的美国和苏联的冷淡、抵制和反对。与此同时,法国和德国两国的垄断资本开始相互渗透,从而使两国经济逐渐加深了相互间的依赖。正是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加上要利用德国来加强法国在欧洲和世界上的地位的政治考虑,法国开始改变要肢解德国的立场,采取了和解的政策。戴高乐于1949年9月25日系统地论述了他的新见解:“总有那么一天,在德国人民和法国人民之间有可能达成一种直接的、实际的协议。……将来会不会有一个欧洲,就要看日耳曼人和高卢人之间会不会直接达成协议。”戴高乐的新见解正好代表了第四共和国政府的看法。而正是法国采取了和解的政策,促进了法德两国的接近,在第四共和国期间两国开始建立经济联盟。

第五共和国初期,戴高乐把德国作为欧洲建设的关键。1958年9月,戴高乐与西德总理阿登纳(Adenauer)举行了第一次会谈。在会谈中,戴高乐指出欧洲联合的极端重要性,而这种联合首先要求巴黎和波恩的合作,使两个民族言归于好,并把两者的力量和能力结合起来。通过谈判,双方达成了谅解、互通有无和科技交流的协议。从此揭开了法德关系史上的新的一页。1962年9月戴高乐访问德国把两国关系推向高潮。他导致两国于1963年1月23日签订了法德合作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两国政府就外交政策的重大问题、首先是共同利害的问题将定期磋商;法德两国首脑每年进行两次会晤,两国外交部长每季度举行一次会谈。法德两国还开展防务、教育和青年的交流。法德不仅取得了相互谅解,而且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形成了巴黎-波恩轴心。法德轴心构成了欧洲联合的基础,成为推进欧洲一体化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

蓬皮杜执政期间,担心西德经济的发展导致在欧洲经济共同体内的支配地位,对西德东方政策的疑虑和保留,决定接近美、苏、英来抑制西德,因此法德关系有所松弛。但从总的方面来看,蓬皮杜为了推进西欧联合,还是要借助西德,在欧洲经济共同体内部加强两国间的合作。

吉斯卡尔·德斯坦认为,法德两国是西欧联合的基础,应该把法德的关系推向纵深方向的发展。1978年,法德双方为了加强政策协调,规定两国首脑会晤从每年两次增加到每年四次。

密特朗为了平息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对“法德轴心”提法的不满,避免使用“法德轴心”,但为了欧洲建设的需要仍然要保持法德“特殊关系”。法德两国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密切合作和紧密的配合,加速了欧洲一体化前进的步伐,并加深了两国在各个方面的关系、特别是军事方面的关系,如1986年2月法德两国决定实行战略和军事合作和1987年3月两国决定联合生产一种新型武装直升飞机,从而使两国形成了某种“联盟中的联盟”。

希拉克当选总统后,大力调整外交政策,积极推动西欧建设。他为了维护法国大国的地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进行抗争、造就欧洲一极,首先加强法德的合作,重申了“法德轴心”的重要性,指出“欧洲双发动机”作为推动欧盟发展的联合力量仍然有其现实的意义,在欧洲一体化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法德两国首脑决定两国首脑的非正式会晤今后将定期举行,每6周到8周举行一次,两国外长每月会晤一次,以便加强法德两国在欧洲建设政策的协调以及双边的合作。自此,法德从峰会到部长等各个级别的会议经常召开,就双边关系到准备欧洲联盟文件进行协调或起草。法德两国从政治、经济、货币、军事、社会、文化、青年各个方面开展了密切的合作和交流。这在两国关系史上是空前的,在国际关系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德国和法国都一直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二战以前,德国和法国一直属于对立局面,早在罗马时代就互相侵犯,就像我国中原逐鹿似的。

二战德国开始时占领了法国,后又成为战败国,二战过后,德国经历了最艰难的时期,很多人甚至也是吃不上饱饭的。有很多德国人都到法国去工作,以解决温饱。后来凭借制造业,再度崛起,和法国之间建立了合作关系。

欧洲的这些小国,尽管像德国这样科技这么发达,但是毕竟都太小了,想要以独立的姿态立足于国际社会是根本没有胜算的,也没有话语权,所以,作为两个当前最强大的欧洲小国,德国法国必须并肩作战,并且和其他周边国家一同构建了欧盟。

历史以来法德两国的关系怎样的?

18世纪以来—1869:和平为主;

1870,普法战争爆发;

战败的法国赔款割地,双方转入和平;

1914—1918,一战爆发。法国是协约国成员,德国是同盟国成员,法德陷入了一战;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巴黎和会》上惩罚了战败的德国。双方转入和平;

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二战爆发。不久,1940.6月,德国攻陷法国。直到1944年法国才复国;

1945年5月德国投降,战犯受到审判,国家被盟国分区占领。法德转入和平;

1967年,欧共体成立,法德是六大创始国之二。从此两国开始了互相帮助,共同发展经济,共创美好未来!

法德两国之间的历史关系转变

公元800年,法兰克人首领查理曼建立了东自易北河和多瑙河,西至大西洋,南起比利牛斯山和意大利,北至北海的庞大帝国。查理曼死后,他的三个孙子在公元843年通过《凡尔登条约》三分帝国,由此形成了后来的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国的雏形。英明一世的查理曼大帝做梦也不会想到:本是同根生的法国和德国在千年之后成为欧洲大陆上一对难以化解的夙敌,两国的恩怨持续百年之久。

公元17世纪爆发的“三十年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世界范围的战争,作战国家主要是当时的英国和法国。在这场战争中,与英国结盟的德意志诸邦成为法国军队的主要攻击目标,因此,这场战争也被称作是法国人“征服德意志的一次尝试”。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许多德意志邦国加入反法同盟,成为镇压法国革命的重要力量。1815年,普鲁士元帅布吕歇尔与英军统帅威灵顿在滑铁卢一战中,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彻底粉碎了法兰西的帝国美梦。

19世纪中后期,在普鲁士容克贵族的代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率领下,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励精图治,逐渐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并开始赶超法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源成为发展最主要的动力。当时的世界,煤炭和钢铁是最主要的工业材料,而法德边境富饶的煤铁资源成为两国百年恩仇的根源。法国控制着欧洲最大的铁矿产地洛林地区,而德国拥有蕴藏着欧洲最丰富的煤炭产地鲁尔盆地。双方都急需彼此的资源以生产更多的钢材,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1870年,俾斯麦发动普法战争。色当一役,法皇拿破仑三世和麦克马洪元帅、39名将军、300名军官及8.6万士兵成了德国的俘虏,创下了法国战争史上最耻辱的纪录。不仅如此,德国还乘机夺取了法国经济赖以发展的煤铁矿区阿尔萨斯和洛林。此后,获得欧洲最大的煤铁产区的德国经济好像上足了发条,在短短几十年中超越法国,其经济发展水平在20世纪初期跃升至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法国却既失去了经济优势又丢掉了面子,法德矛盾走向新的顶点。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夙怨甚深的法德两国分别加入协约国和同盟国阵营作战。正当法国险些再次沦为德国手下败将之时,英美两国先后参战,协助法国打败了德国,取得了一战的胜利。德国战败后,法国准备借机一雪前耻,最大程度地打压德国,使其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在巴黎和会上,法国坚决要德国支付巨额赔偿,以弥补战争对法国造成的损失;同时,法国收回了被德国占领了近半个世纪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随即又想要夺取德国的鲁尔地区。1920—1923年间,法国三次派兵强行进入鲁尔,但在英美的干预下最终没有获得鲁尔地区。在这期间,英美又不断扶德抑法,在欧洲鼓吹和平主义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德国法西斯兴起的温床。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纳粹德国向英法等国家发动进攻。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德国就将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斩落马下,步伐整齐的德国军人浩浩荡荡地穿过巴黎凯旋门。

欧洲煤钢联营促进两国合作

在世界反法西斯盟国的协助下,法国人民在戴高乐将军的领导下战胜纳粹德国,光复了国土。历史又为法国提供了一次向德国复仇的机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并几乎使世界文明遭到毁灭。法德两国有识的政治家开始反思,在逝去的历史里,法德多次想靠挤压对手而谋求自身的发展;在战后欧洲亟需同心协力进行重建之际,原来的想法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与此同时,二战结束后,美苏使欧洲也成为冷战战场,这使法德感到没有自主权和安全感,“欧洲自主”的要求日益提上日程。一些舆论呼吁两国必须走出冤冤相报的怪圈。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罗伯特·舒曼提出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舒曼计划”。根据该计划,引发法德百年冲突的两国边境的煤钢资源将被置于两国共同参与管理的联合机构之下,并向西欧所有国家开放。“舒曼计划”结束了两国争端的根源,使法德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根本的纠正,最终结束了两国人民过去由于互不信任、竞争所造成的彼此一再兵戎相见的状态。

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正式签订《煤钢联营集团条约》,这一条约是“舒曼计划”的具体实施。条约规定:建立六国煤钢共同市场,取消内部关税、商品数量限制和其他歧视性措施,调整价格,对煤钢生产进行有限制的干预。煤钢联营有利于法德化解宿仇。

法德领导人化解恩仇

美苏冷战爆发不久,西德总理康拉德·阿登纳敏锐地意识到要使德国在冷战中获得主动,必须将西欧联合起来,而实现西欧的联合首当其冲的便是法德和解。1951年4月11日,履新不久的阿登纳以西德总理兼外交部长的身份访问巴黎。阿登纳曾说:“我有意选定法国首都作为我第一次正式访问的地方,是想借此证明,我把德法关系看成是解决任何欧洲问题的关键。”当时法国人为阿登纳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向这位邻国总理表明:法国民众大度地抛弃了对德国的敌对情绪,决心要让德法百年恩仇烟消云散。应该说,正是由于普通法国百姓消除了百年来对德国的敌对情绪,才促成了德法恩怨的真正化解。

1958年12月,戴高乐就任法国总统后,竭力推行独立于美国的“戴高乐主义”。作为具有战略眼光的领导人,戴高乐同样知道,要想使法国恢复大国地位,并使联合的欧洲成为独立于美苏的力量,必须取得德国的谅解和支持。而德国的战败国地位,使德国有求于法国的地方多于法国对德国的要求。在当时,法国的政治地位高于战败的德国,如果法国采取主动姿态显然更有利于双方和解。

随着美苏冷战愈演愈烈以及欧洲统一的呼声越来越高,法德加快了和解步伐。1958年9月14日、15日两天,戴高乐在法国科隆贝双教堂村与西德总理阿登纳举行了第一次会谈。参加这次会议的两位领导人的年龄都不小,戴高乐已经71岁了,他怀疑自己一大把年纪能否为法国人民服务。阿登纳开玩笑鼓励戴高乐说,自己比他大7岁,年龄不是他们交流的障碍。阿登纳的几句话给戴高乐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在会谈中,德法两国领导人均表示,在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情况下,不能永远指望美国;加强法德合作,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是绝对必要的。阿登纳则强调:“法国和德国必须进入一个经常对话的时代。”戴高乐欣然同意,并指出:“德国和法国必须结成紧密的友谊。只有德法之间的友谊才能拯救西欧。”阿登纳与戴高乐的会谈结束了法德两国长达百年的敌对历史,开启了两国和解和相互信任的新篇章。

1962年7月,戴高乐在爱丽舍宫接待再次来访的西德总理阿登纳时说:“在您光临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在庆祝使我们两国从过去世仇变成坚定的朋友这一巨大的转变。”两个月后,戴高乐回访西德,全面阐述了法德结盟的重要意义。戴高乐说,法德之所以要结盟,首先是法德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由于美苏冷战而对欧洲造成的威胁;其次,要使欧洲自信和强大,除法德合作外,别无其他基础;第三,要使欧洲保持和平、均衡与发展,关键是西欧要有一个具有活力的、强大的欧洲共同体,而这个共同体的轴心就是法德合作。

从1958年秋到1962年年中,阿登纳与戴高乐之间的通信达40余次,会晤15次,总计进行了100多个小时的会谈。通过接触与会谈,增进了两国之间的友谊。1963年1月,阿登纳三访巴黎,双方签订了《德法友好合作条约》。条约规定:“在作出任何决定之前,两国政府必须就有关外交政策的重大问题,首先是共同利益的问题进行磋商,以便尽可能达成类似的决定。”对于德法携手合作,两国领导人给予高度评价。阿登纳说:“我相信,在今天这个紊乱的世界里,……法德两国的紧密合作对于改造这个世界是很重要的”。戴高乐说:“法国和德国并肩站在一起,这确实对大家都是更有好处的。”德法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法德和解这一历史进程的最后完成。从此,“巴黎—波恩轴心”开始形成。

德国彻底反省战争罪行,欧洲合作加速

伴随着法德合作的实现,德国也在一直对自己的战争罪行进行反省。从某种角度讲,正是德国的认罪态度使得法德两国能够捐弃前嫌,使法国抛弃了以前对德国“侵略成性”的成见,把德国作为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德国则依靠自己的诚意消除了笼罩在法国和所有欧洲人心头的阴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邦德国政府勇敢地承认德国法西斯在二战中的罪行,彻底否定了法西斯体制。联邦德国的历届总统和总理都公开反省战争罪行。为防止新法西斯悲剧的重演,西德政府对公民特别是中青年人进行多种形式的历史教育,西德政府强调历史教育的作用,强调“关键的任务是教育下一代,将防止历史悲剧重演的责任视为己任”,使没有经历过炮火硝烟的下一代了解到“希特勒发动的这场战争的可怕后果以及法西斯的残暴统治”。

1955年,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统豪伊斯公开声明:“纳粹的侵略罪行是集体的耻辱。”1970年,阿登纳的继任者维利·勃兰特在访问波兰时,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突然双膝下跪的场景感动了世人。在千百万已化作硝烟融入历史的逝者灵前,勃兰特郑重地说:“我下跪并不是因为我有罪……面对受害犹太人石碑,我不能仅仅面无表情地献上一个花圈就完事……应该有个举动。它对德国人和犹太人都有利,能为未来打通一条道路……”

勃兰特勇于面对历史谢罪的行为不仅化解了德国与波兰这两个相邻民族的战争夙怨,更在全世界人民面前表明了西德政府和整个德意志民族对战争行为的忏悔和自责,更使全世界人民对勃兰特本人和全体德国人民肃然起敬。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95年4月27日,德国统一后的总统罗曼·赫尔佐克在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旧址举行的纪念集中营解放50周年集会上发表演说,提醒全体德国人绝对不要忽视或忘记法西斯德国犯下的罪行。在演说中,赫尔佐克向全世界表示:法西斯德国写下的一段残害人类的黑暗历史,永远是德国的羞耻。此后,德国总理科尔又先后于5月4日、5月6日连续发表讲话和声明,强调德国人不能无视德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页。科尔特别强调,1945年5月8日不是德国的战败日,而是德意志民族从希特勒的法西斯统治下获得解放的日子,是全体欧洲人摆脱战争、死亡、恐惧而获得自由的日子。

历史对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是公正的。德国勇于承认战争责任和罪行的行为,勇敢面对历史和真诚道歉,不仅赢得了宽容与尊重,也使战后欧洲建立起新的信任关系,为欧洲真正的合作打下基础。与德国的认罪态度相对应,法国人放弃了百年来心中的仇恨,与邻为善,勇于与百年夙敌化解恩怨的这份大度也令人钦佩。伴随着德法两国的和解与接近,以法德为中心的欧洲共同体逐渐发展壮大,并在此基础上于1991年成立了“欧洲联盟”,成为当今多极化世界格局的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4867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3
下一篇 2023-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