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是指什么意思?

持戒是指什么意思?,第1张

持戒是指可以约束我们的衣食住行,行走坐卧,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以一颗 严以律己之心、宁静无为之心、持之以恒之心不断精进。这戒律,就如同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在修行的初期,我们会因为戒律的束缚感到不适,渴望去挣脱枷锁,回归自由。

但是没有了戒律,我们就会成为一个失去保护的婴儿,妖魔随时会侵入你的内心,扰乱你的修行,又如何能修持正法、成仙得道呢?孙悟空在经受没有戒律带来的痛苦之后,主动的戴上了紧箍,肩负起西天取经的使命,终于得道成佛。修行人,敢于放下一切,勇敢的持戒,即是回归大道,才算是真正的修行人。

无论是出家,还是在家,持戒均可以《太上感应篇》为根本,《太上感应篇》以行仁、行义、守礼、守法为旨要,告诫众生要防心如城,守念如门。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持戒之根本在于从内心根除人性中的劣根,破除“杀、盗、淫、妄语、粗恶语、离间语、绮语、贪婪、嗔恚、邪见”这十恶。日行三善——语善、视善、行善,忏悔从前作所恶事,以戒为师,一心向善。

持戒是指遵行戒律,强调的是止恶行善,即做应该做的,止不应该做的。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止持,即让自己不做恶事,甚至不起恶的念相,二是作持,即行善,如学习佛法,行十善等。戒在佛教之中强调的是一切的完善品德的信条,即断恶。

在大乘的佛教之中,戒律大致分有三类,即:

一是让人行善的戒,即摄善法戒,即摄善法戒者、谓诸菩萨、受律仪戒后、所有一切为大菩提由身语意积集诸善、总说名为摄善法戒。

二是让人止恶的戒,即摄律仪戒,这一类主要是止恶的习气,习性,不犯威仪,比如说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等,也是在家和出家共同受持的戒,这些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戒。

三是饶益有情戒,主要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戒,即广度无量无边的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也就是说,一切有利于众生之心,以一切善法、资财、神通等利益有情众生,即不断的利益众生,哪怕是再累再苦,也要不断的护持正法。

“持戒”即持守戒律。

1.解释

持戒是相对于受戒来说的。在佛门中,有居士受了五戒、八关斋戒,出家人有具足戒,还有在家出家的菩萨戒。学佛后,如果经过了受戒这个仪式,受完戒后就要持守戒律。

受了戒,戒有它本身的作用和功能,初受戒的时候它是完整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要把它持守住,持守住有很大的功德和作用,即是“持戒”。

如果没有持守住,即是“破戒”。所以,持戒是相对于受戒而言的,受戒才有持戒,如果没有受戒,就没有持戒、破戒、犯戒的说法。

2.【四种持戒】

出自《杂阿毗昙心论》。

一悕望戒悕即悕求。望即期望。谓求生天及余善处。坚持禁戒。是名悕望戒。

二恐怖戒谓畏堕恶趣。畏恶名称。坚持禁戒。是名恐怖戒。

三顺觉支戒谓随顺七觉支。庄严其心。坚持禁戒。是名顺觉支戒。(七觉支。即七觉分。谓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除觉分。舍觉分。定觉分。念觉分也。)

四清净戒谓无漏戒。能离烦恼染垢。是名清净戒。(无漏戒者。即声闻缘觉无漏道品所发之戒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2172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8
下一篇 2023-0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