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卢森堡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卢森堡读后感,第1张

01

不要让暴力的交流蒙蔽了爱情。

大支和肖鑫在大学相识并确定了男女朋友关系,熬过了毕业季和毕业后找工作的艰辛。几经努力,他们终于在自己的房子里结了婚,并很快有了孩子。

本来好事一件接着一件,好像我们就要过上两个人都曾期盼过的幸福生活了。没想到,最近两个人的关系好像有点问题。

肖鑫在怀孕后辞职了,她的婆婆一直和他们在一起,直到孩子出生。想到肩上更重的担子,大支更加努力工作,总是想着多做点成绩,多挣点钱。自然,他要经常应酬。有时候一周四五个晚上十点回家,洗完澡就睡着了。

全职带娃的新手妈妈肖鑫没有经验,孩子经常哭得很厉害。她从出生到现在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坚持母乳喂养。就算别人想帮忙,她也帮不了多少。再者,年轻人和老年人的育儿观念大相径庭。导致婆媳矛盾很多。

又累又委屈,本来想着等大支回来和她说说话,但是自从孩子出生后,夫妻俩说话的机会越来越少。虽然我心里知道大支为了她和孩子能有更好的生活这么努力,但心里难免有怨言。

终于有一天,肖鑫发现孩子发高烧,需要马上送医院。肖鑫打电话让大支回来和他一起走,但打了几次电话都没人接。当大支最终到达医院时,肖鑫终于爆发了:你到底想不想要这个家?你根本无法理解我的辛苦和感受。既然工作比我和孩子重要,那你就睡在公司,不要回来。

大支被骂得一楞。他也是一看到手机信息就往医院赶,甚至来不及跟在场的其他领导打招呼。没想到焦急赶到时被他骂了一顿,心中充满了愤怒。他说:“只要你努力,我就不努力。”明天我真的要睡在公司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两人陷入了冷战,肖鑫变得越来越抑郁,大支的工作也经常分心,但没有人承认自己的错误,觉得自己是对的。僵持了一段时间后,他濒临离婚。

原来相爱的两个人因为赌气,打破了之前的誓言,戳破了之前向往美好婚姻生活的五彩泡沫。从此,我们也体会到了语言过度带来的巨大力量。也许这并不是我们真正想的那样,但它确实给彼此带来了伤害和痛苦。这是一种暴力交流的方式。

没有人喜欢暴力或以暴力的方式对待他人。使用暴力的人,往往是因为内心的平静被破坏了,所以想用暴力作为一种决定性的方式来维持和寻求内心的平静。

02

为什么生活中会有那么多暴力的交流?祸根就在于这四点。

事实上,肖鑫并不是真的想骂大支。她其实是想表达她希望大支以后多陪陪她和她的孩子,如果她有更多的钱,身边有个爱人就更好了。然而,肖鑫无视大支的感受和需要,说了气话,使她疏远和伤害了对方。这些就是马歇尔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所说的“异化的沟通方法”,分别表现在这四点上。

1.道德判断。用双重标准要求自己和他人,从道德制高点去评判和指导他人,这是很多人的错。尤其是对于我们不熟悉的人,一旦他们的行为不是我们喜欢或理解的,我们就会很容易去批评或指责,一些偏颇的批评性语言往往会把我们引入是非。

比如我们和朋友约好在一个地方见面,如果对方迟到了,我们会认为他不守时,认为他是一个时间观念淡薄,不守信用的人。如果因为迟到被对方投诉,我们会觉得对方不厚道,完全没有考虑到堵车的问题。

2.做个对比。与人生悲剧的源头相比,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你总是拿自己和别人比较,那你就是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没有你的独立和自由,大部分的不快乐来自于盲目的攀比,这也是很多人烦恼和痛苦的来源。

3.逃避责任。“一旦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会成为危险的人。”这是真的。当问题出现时,我们应该主动面对,勇敢面对,而不是逃避或逃避。“不得不”一词也不是用来淡化个人责任的。

你可能会说:“我讨厌做现在的工作,但我不得不做,因为我是一个父亲,对我的家庭负责。”我们可以改变“我选择这份工作是因为我是一名父亲,我想对我的家庭负责”的表达方式。这样,主动权就会回到我们这里,个人的责任感也会加强。

4、挡住别人的路。在某些场景中,强势的一方在对他人的要求中往往隐含着威胁。这种不考虑对方感受就下达命令的行为,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甚至对方会产生逆反心理,迟早会想出办法和你对抗。

这四种暴力沟通方式的本质是我们不顾他人感受,用批评、比较、命令或指责的话语与他人沟通。最后,我们将不再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成为情绪的奴隶。

03

非暴力沟通解决人际冲突的四要素

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让我们交流?当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非暴力沟通方法”,这是一种具有理解、尊重、感激和同情等美好品质的领导人们生活的方式,可以使人们感同身受,达到和谐共处的目的。

其中,非暴力沟通包括四个要素,即观察、感受、需求和请求。

1,观察就是说实话,和评论区分开来。

不加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

非暴力沟通提倡的观察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下进行观察,并理性、客观、清晰地描述观察结果。如果是臆测和猜测的结论,那就是一种不是建立在诚实和尊重基础上的交流,必然会失败。

比如“我女朋友花钱太多。”如果换成观察,应该是“我女朋友昨天花了一千块买了条裙子。”

只有客观理性的观察,才能让我们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这件事,保持我们的换位思考,在看到让我们愤怒的事情时保持冷静,尽量不让我们的愤怒燃尽我们的理智。

2.感觉是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想法。

诚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让对方更好的理解你此时的心理状态。但在现实中,体验和表达感情并不容易,尤其是中国人喜欢隐藏自己的感情,忽视自己的真实感受。怕被看穿,怕给人看自己内心的紧张和恐惧,怕被嘲笑。

我们的灵魂被压抑得太久了,以至于我们有时几乎分不清自己是在感受还是在判断。比如“你进来连招呼都没跟我打。我觉得你不在乎我。”这句话是对别人态度的判断。如果要换一种思路,应该是“你进来的时候连招呼都没跟我打。我感到孤独。”

3.需求就是说出自己的真实需求,不要做情绪的奴隶。

有句话说得好:每一个负面情绪的背后,一定有一些未被满足的需求。想想看,我们对生活的这种需求或期望越清楚,其他人就越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比如我老婆对老公说,你最近老是回来晚,我很生气。结果我老公每天下班回来,一回到家就躺在沙发上玩手机。他老婆还是很生气,他也很不解。他问,我提前回来了。你为什么还生气?老婆说,我要你陪着我,不要你一回来就玩手机。

所以,如果妻子一开始就这样对丈夫说:你最近一直回来晚,我很生气,因为我想让你早点回来陪我。那就不会有后来的矛盾了。

4.请求是说出具体的要求,并与命令区分开来。

如果请求表达不当,它很容易变成命令。有一个小窍门,就是我们告诉人们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而不是他们不做什么,以此来改善他们的生活。如果请求者批评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他想利用对方的内疚达到某种目的,那也是命令。

我们之所以让人们相信我们只是提出要求而不是命令,是因为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重视每个人的需求,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帮助我们与他人联系,而不是为了改变他人而简单地迎合我们。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50%的矛盾来自于不会说话。非暴力沟通旨在引导我们在沟通中关注对方的观察、感受、需求和要求。同时也提醒我们,人性是相通的。即使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可能不同,但他们有共同的感受和需求。

04

我们将通过非暴力沟通来爱自己。

我们学习这种沟通方式是为了发展友谊,改善同事关系,促进家庭和睦,但本质是为了促进自己的成长,更好地爱自己。

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觉得自己不重要。我们喜欢压抑内心的想法去讨好别人,迎合别人,遇到生气的事情。我们要么带着极大的愤怒使用暴力,要么尽力压抑自己,告诉自己算了。我们对自己的评价经常失败,会产生自我憎恨。

既然我们在学习李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方法,我认为我们应该尝试一些改变,即使是非常微妙的改变。

* * *平时少用“应该”这个词。像“我早该知道”这种容易引起羞耻心和负罪感的语句,除了打自己可能没什么用。一味的后悔过去,生活会失去乐趣。

* * *学会原谅自己,包容自己。我们身上经常有两个“自我”。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做过自己后悔的事,但只要我们对自己的需求保持清醒的认识,就能建设性地满足。

* * *不要把别人说的所有“不”都当成无情的拒绝。被拒绝确实很不愉快,但是如果我们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感受和体会别人的需求,也许就能理解对方为什么会拒绝我们,我们就不会觉得受到伤害了。

* * *表达愤怒,不是容忍你肆意泼洒。我们可以先停下来,想想是什么让我们生气,然后去体会自己的需求,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未被满足的需求。其中,我们要先倾听别人,让他们静下心来,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求。

* * *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我们最好永远不要用“但是”、“但是”、“但是”这样的词。你的借口在这个时候只能适得其反。

* * *大多数暴力的根源是人们忽视了彼此的感受和需求,并因冲突而相互指责。

我们都希望被倾听和理解,也希望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我们想要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想要从这些和谐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快乐。但是,我们往往口是心非,言不由衷,往往一次简单的沟通,就以巨大的努力和精力消耗而告终。

可能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自己平时的沟通模式,克服很多障碍,用清晰、自然、可以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但这也是学习非暴力沟通的意义所在。沟通是一门技术,需要我们按照书上的建议慢慢练习。也许一开始我们会失败,但没关系。我们应该为每一次成长喝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8582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1
下一篇 2022-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