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标生意

陈光标生意,第1张

陈光标,1968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泗洪县西南岗。以务农为生的父母有五个孩子。陈光标四岁的时候,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因为家境极度贫困而饿死,给童年的陈光标带来了害怕饥饿的记忆。

陈光标决定靠自己改变命运,一定要脱贫致富。10岁时,正在上小学的陈光标用两个小木桶从二三十米深的井里打水,然后用小扁担挑起来,到离家1公里外的集镇上卖。他随便喝一便士,一天能赚二三毛钱。

1.8元开学就要交书费。他自己交了书费后,听说邻居家的孩子没钱交书费,就去学校帮他交书费。十三岁的暑假,陈光标开始每天骑着自行车走十几里路去卖冰棍。

后来,陈光标又开始卖粮,从骑自行车卖粮到用拖拉机卖粮,从一天赚5、6袁媛到一天赚300多元。陈光标在致富路上尝到了甜头。17岁暑假结束,陈光标收入2万元,成为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28岁时,他创办了人生中的第一家公司——南京李进伟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30岁前的“两桶金”

陈光标,一个农村孩子,突然爱上了南京这座城市。他大学学的是针灸推拿专业,后来的愿望是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好医生。毕业后分配到南京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一个月几百块钱,两三个人住政府分配的宿舍。他们不必担心未来或他们的生计。外人都说这是个好工作,工作简直就是两点一线。”

虽然有着在家乡看起来很体面的城里人身份和体面的工作,但陈光标很快发现自己无法适应这种温和的节奏。“有一种被囚禁的感觉,很想出来透透气。”还有一个原因是,在他看来,做惯了老板,体验过赚钱乐趣的人,根本适应不了按部就班的生活。之后,他毅然离开岗位,出海了。

他很快就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了代价。在选择做什么之前,他每天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从南京新街口到夫子庙走两趟。累了就回到租住的地下室睡着了。“钱包越来越瘪,心情越来越低落。”剩下的就是给自己打气,“千万不要放弃,你会死在外面的。”已经一年多了。

1995年夏天,当他还在南京街头“闲逛”寻找“商机”时,偶然发现一群人围着一个口袋大小的仪器在说话。这种叫耳穴疾病检测仪的东西,只要在耳朵上放两个电极,就能检测出身体各个部位的疾病。仪器简单、小巧、便于携带,但医学生陈光标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如果患者能直观地看到检测结果,会更受市场欢迎。

第二天,他带着身上仅有的3000元钱,找到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的专家,希望他们能对仪器进行简单的改进。“装上监护仪,输入生理影像,让病人在监护仪上看到自己身体哪个部位有病。”

出于一个商人的本能,陈光标将这台带显示屏的仪器命名为“跨世纪家用ct机”,并在第一时间申请了专利。

然后他穷到“只剩一个理想”拿着样机摆地摊。他花了15元钱买了一床被子和一个垫子。白天,他用仪器检查路上病人的身体;晚上睡在新街口金陵饭店旁边的邮局走廊里;早上花两毛钱在新百门前的公厕用自来水洗脸刷牙。每个收2元钱的病人,一天能赚200多元。两个月后,他赚了一万多元。

有了第一笔启动资金,陈光标的“跨世纪家庭CT机”在租住的房子里正式投产。1997年,他的第一家公司——南京李进伟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成立。在那个保健品满天飞,市面上各种仪器能治百病的年代,成本几百元、价格八千多元的“跨世纪家庭CT机”应运而生。简单的电视广告打开后,打开了世界各地的市场。在安徽省五河县,卖出了100多台。一年之内,他的第一桶金已经轻松达到1000多万元。

他的第二桶金也有些暴利,“没什么技术含量”。1998年,陈光标去了山东泰安。泰安盛产灵芝,历史悠久。而泰安的灵芝价格较低,200元一公斤,大多是泡水煎药喝。虽然来泰安的目的是爬泰山,但陈光标敏锐地洞察到了其中的商机。“灵芝不错,如果能磨成粉,装在胶囊里服用会方便很多。”

后来他又敲开了南京大学和省内各大医院专家的门,请南京大学的专家做广告策划,再请医院做临床报告。拿到生产许可证后,他在上海集资购买了6台胶囊生产机器,然后到山东泰安购买了大量灵芝,再回来制作灵芝胶囊出售。他的商业嗅觉再次发挥了作用。200元收的每公斤灵芝做成胶囊后,价格涨到2000多元。“灵芝事件”无疑又成了陈光标的杰作。他研发的灵芝胶囊和灵芝口服液,带动了山东泰安的“灵芝经济”,为一方百姓带来了财富。泰安市政府甚至来找过他,给他发了特殊津贴。

“所谓商机,就是市场的破绽。事实上,它无处不在。那些认为创业就是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的人错了。实际上,业务的改善比业务的创造要容易得多。”说这话的时候,我的账户里已经有了陈光标的5000万,两个月后我才30岁。

2002年秋天,他的婚姻走到了尽头。离婚的代价是公司财产和儿子全部归老婆,自己住在地下室,心碎,棉絮厚床。

10多年前他来到这个城市的时候,空空也是这样;10多年后,他成名了,以为世界会永远和平,但一个小小的改变,又回到了原点。

令人惊讶的是他起床如此之快。2003年初,为配合消防年的宣传,南京市消防局决定在全市张贴“隐患胜于明火,防火胜于救灾”等消防标语。陈光标自告奋勇找到消防局,说不需要消防局一分钱,自己“志愿”在城市各个角落贴标语。熟悉的领导有点动心了,就提了个小要求,给他一个红头文件,他只能这么做。

然后他就把公益的东西完全商业化了。白天,他带着消防局下属各个部门的科长,拿着一纸批文,找到各大银行、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每个展板上都有你们单位的名字,800块一个,一年一个。”各单位有消防的人带队,不好拒绝;抛出的商业模式确实很诱人。“800块钱连一张报纸上的‘豆腐干’都做不出来,更别说在南京最显眼的商场和广场上贴一年了。”年底,他做了5000多块展板;2004年,他又做了5000块,每块80元。两年时间,他赚了近800万元。

2004年8月,他的一个表亲找到他,说为了配合在南京举办的第四届华商大会,南京要拆除旧展馆,新建一个。问问在政府面前一向有好感的陈光标,能不能帮他拿下工程,给他60万作为回报。一个老拆迁商,回扣60万。他有点好奇,决定自己操作一下。后来,他成立了黄埔拆迁公司。工程中标了,但政府也提了个要求:一个月内要拆,材料由工人出(政府不出,拆的东西归施工方所有)。他接手后才发现,拆旧的简直就是“富矿”。仅从老展厅拆下来的废钢就卖了400多万,还不包括工资等成本。22天,他净赚185万元。

拆迁公司22天拆除展览馆的“黄埔故事”在南京不胫而走。之后,陈光标被市长亲自接见,市长拍着他的肩膀说:“光标,南京的拆迁工作才刚刚开始。把这个任务交给你,全南京人民都可以信任。”

结果,他承担了南京80%以上的拆迁工作。2005年,穿着“江苏黄埔”马甲的拆迁队成为南京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些大多由老兵组成的队伍,作风严谨,训练有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沪宁高速旧桥、南京金陵啤酒厂、南京铁合金厂、南京河西奥体中心所在区域、南京煤气厂、南京旧国展中心、南京重油制气厂、南七老厂、淮阴电厂等工程。2005年,江苏省黄埔区的工程量已达到20亿元。

2005年7月,黄埔投资集团在北京怀柔和山东设立了再生资源利用工厂,主要业务是废旧轮胎处理。在自动化生产线下,机器先将废旧轮胎清洗干净,切成四块半,然后通过压扁的方式分离出轮胎中的钢丝等非橡胶物质,最后通过高温处理提取出橡胶粉。胶粉制成后,可以加入不同的化学品,形成不同质量的再生胶,也可以直接加入沥青中混合,形成沥青橡胶。

“制造出来的橡胶粉,一级粉,主要卖给轮胎厂家生产农用车和时速100公里的车辆轮胎;二等粉主要用于塑胶跑道,三等粉用于制作橡胶沥青。橡胶沥青铺设的路面可以降低道路噪音,缩短车辆制动距离,提高行车安全性。铺好的路面,使用寿命可延长1至3倍。”

2006年8月,入行仅两年的江苏黄埔一举拿下10亿元胶粉订单,成为国家体育场“鸟巢”塑胶跑道的原材料供应商。

2007年,陈光标决定在全国推广这一模式。在此期间,他在上海、天津、江苏、山东、河北、四川、香港等地设立了13家工厂,回收领域也扩展到医用一次性输液袋、塑料针头、废旧家电等领域。

2008年,黄埔集团垃圾处理年处理能力达到3000多万吨,产值预计达到100亿元,居全国首位。

精心安排,请采纳,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8182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1
下一篇 2022-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