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在长平之战中的失策

赵国在长平之战中的失策,第1张

古代战争不同于现代战争。在古代,物流运输都是人扛在肩上的。这些负责运输的人不是正规军。他们担任徭役,平均每年每户一至两个月。这个现役军人没有工资,但是吃喝归部队。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战争,朝廷只需要照顾军队自己的饮食就可以了。在这场战争中,即使是担任徭役的人也要吃喝。

正常情况下,服役人员与战斗人员的比例大约是一比一。如果供给线过长,这个比例还会继续攀升。比如长平之战,赵国因为镇守上党,不得不翻越太行山补给赵军。一路是数百里的崎岖山地,交通极为不便,后勤人员占战斗人员的比例大大增加。所以赵这两年粮草消耗负担特别大。而且徭役过多,会减少劳动力,耽误国家农业生产,使事情变得更糟。长平之围四十六日,史书未提廉颇下落。因此,我们只能推断,在长平之围的后期,秦昭王下令所有十五岁以上的男性都要参军,上前线。这是为了什么?作为被秦国包围的一方,其军事实力占优。田雷提前十年就准备好了粮草,囤积在前线,口粮也不缺。没有理由在战争初期和后期不增兵,而在胜利迫在眉睫的时候增兵?答案只有一个。为了准备从长平进攻赵国,需要在数百里外的上党山上多征徭役,将后勤粮草运送到邯郸城,进攻赵国腹地,发动灭国战争(但由于人员急剧增加,的储备口粮不足,这又导致秦昭王犹豫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跨越数百里的上党灭国战争)。

赵对、廉颇这样的人物,不可能看不出秦的用心。这时候他已经看到了赵军被歼灭的归宿,此时的赵已经没有军队了。所以廉颇此时应该带领剩下的壮丁,编为军队,修建邯郸城,做好赵军被歼灭后的最坏打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7043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0
下一篇 2022-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